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1699年2月,康熙皇帝又一次南下視察。

這是康熙皇帝即位以來第三次到南方視察,出發前,康熙皇帝發佈詔旨聲稱南下期間,“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當年4月,康熙皇帝一行來到了江寧(今南京市)。在江寧期間,康熙皇帝不但舉行了盛大的閲兵儀式,還親自前往明孝陵,跪拜朱元璋。康熙皇帝為人謹慎,頭腦清醒,很少給人題字。但在耳聞目睹明朝故都的盛況後,康熙皇帝忍不住給朱元璋題了4個大字:“治隆唐宋”。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説朱元璋的治理比唐朝、宋朝還要好,以至於明朝比唐朝、宋朝還要興隆。眾所周知,唐朝之強大、宋朝之富裕,在中國古代屬於拔尖的行列。由此可見,朱元璋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事實上,康熙皇帝一生6次南下視察,其中有5次親自前往拜謁朱元璋陵墓。而且每次拜謁均行三跪九叩之禮。對清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三跪九叩意味着什麼。因此,時人譽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康熙皇帝之所以多次拜謁朱元璋陵墓,大致有兩點原因。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一是獲得清朝政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外來政權。外來政權如何獲得合法性和正當性?一個最簡便的辦法就是以前朝政權的繼承者自居。雖然清朝入關時,明朝已經因為崇禎皇帝自縊身亡而不復存在。但清朝統治者總是千方百計想和明朝發生聯繫。拜謁朱元璋陵墓,即為其具體實踐。

二是安撫廣大民眾,籠絡漢人精英。清朝入關後,由於錯誤地實行了“剃髮易服”政策,導致南方一帶對清朝發生激烈的抵抗。著名的“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就發生在這段時間。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南方還存在濃烈的反清情緒。康熙皇帝拜謁朱元璋陵墓,有助於減弱漢人的牴觸情緒,將漢人精英籠絡在清廷身邊,至少也不要成為潛在的抵抗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卻對他的子孫後代趕盡殺絕。

我們知道,清朝入關後,對明朝皇室極盡刻薄之能事,殘暴殺戮,絕不留情。歷史學者白新良、趙秉忠所撰寫的著作《清兵入關與明朝宗室》中,統計了一排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清朝殺戮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有名有姓者有50多人。對於他們的家室,清朝則是全部誅殺。因此,僅僅這5年就殺掉了1萬餘名明朝皇室。連李自成都沒有殺掉的崇禎皇帝3個皇子,最終都被清朝殺掉。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甚至到了康熙時期,清朝統治已經比較穩固,這樣的追捕殺戮還沒有停止。

崇禎皇帝第五子朱慈煥,在民間隱姓埋名,有幸逃過了清朝初期的殺戮,活到了70多歲。

1699年,就在康熙皇帝拜謁朱元璋陵墓,並題寫“治隆唐宋”4個大字後,還向大臣表示,要尋找一名朱元璋的後裔,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朱慈煥不是傻子,當然不會真的跑出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番“好意”,但他從此放鬆了警惕,自覺這輩子總算可以善始善終了。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然而,他老人家還是太天真了。

不久,朱慈煥請客吃飯時,喝多了酒,向一位老朋友透露了自己的身世。這可不得了。很快,消息就傳了出去。當時在浙江一帶組織反清復明的一念和尚獲悉後,迅速舉起朱慈煥的旗號。這把朱慈煥嚇得夠嗆,趕緊攜妻帶子逃之夭夭。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朝的網絡下朱慈煥又能逃得多遠?很快,朱慈煥和一個兒子被抓獲歸案,其餘6位家人均投繯自盡。

朱慈煥在審訊時,為自己辯護:“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對朱慈煥的辯護,康熙皇帝根本不屑一聽。他下諭旨稱:“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着立斬。”於是,朱慈煥親眼看見自己的兒子被斬首後,又遭到凌遲之刑,在痛苦萬分中離開人世。

至此,崇禎皇帝的全部後代消滅殆盡。

【參考資料:《清史稿》《皇太子秘史》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5 字。

轉載請註明: 康熙皇帝一面給朱元璋掃墓一面將他的子孫趕盡殺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