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此人是劉邦一生最信任的人,劉邦誅殺很多功臣,唯獨對他始終尊重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經典

我們知道,漢初有三傑,蕭何、張良和韓信,用劉邦自己的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也就是説劉邦奪天下,這三個人最厲害。那麼,這三個人裏面,最受劉邦信任的人是誰?不是韓信也不是蕭何,而是張良。
首先看韓信,這個很容易理解,劉邦從來都沒怎麼相信過韓信。韓信出身落魄貴族,早年受胯下之辱,之後從軍,最開始追隨項羽,因為不受到重視,而轉投到劉邦手下。最開始也沒受到劉邦的重視,還差點小命不保,幸虧夏侯嬰救了一命,又幸虧蕭何月下追韓信,才得到劉邦的的重視,被拜為大將軍。
當然,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也是蕭何力薦的。所以,劉邦從一開始都沒怎麼重視韓信,即便是蕭何力薦,劉邦似乎有一種情不願的感覺。後來韓信拿下齊地之後,更是要挾劉邦封王。劉邦本來是不高興和不願意的,而且很憤怒,但張良提醒,劉邦才勉為其難的冊封韓信為齊王。
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本來就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拉攏韓信,因為當時楚漢爭霸,劉邦需要韓信。後來一次對話中,也透漏出劉邦對韓信的不信任。
那日,劉邦和韓信舉杯共飲,並讓韓信點評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滔滔不絕。當然,心高氣傲的韓信自然沒把那些人放在眼裏。
劉邦接着又問:“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説:“陛下能帶十萬。”
劉邦似乎不高興,接着又問:“那你呢?”
韓信呵呵一笑,説:“對我來説,當然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劉邦陰笑着説:“你帶兵多多益善,既然你這麼有本事,那麼牛,那為什麼我是老闆,你只是一個打工仔呢?”
韓信知道自己酒後吐真言,説出了心裏話,於是忙掩飾説:“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所以,我為你打工啊。”
劉邦見韓信依然如此狂妄,心中很不高興,不由得殺機四起。
所以,劉邦從來都沒怎麼相信韓信。
再看蕭何,韓信劉邦不信任我們能理解,但蕭何呢?他可是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形象。是嗎?
我們知道,蕭何是一個精明的人,此從沛縣跟着劉邦,直到平定天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户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後來劉邦當皇帝后,蕭何又幫助劉邦處理政務,還想協助劉邦剷除異姓王,比如韓信。如此精明的一個人,劉邦怎麼可能不知道,正因為太精明瞭,所以,反而不一定讓人喜歡和信任。到最後,蕭何不得不自毀名節。
當年,劉邦御駕親征平定英布叛亂,把大後方交給蕭何,蕭何為了讓劉邦放心,自毀名節,所以,劉邦平定叛亂回到京城,許多人攔路告狀,説蕭相國強買田宅。
對於此,劉邦表面上是嚴厲的,批評蕭何,但心裏清楚得很,而蕭何也清楚得很,不言而喻,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所以,蕭何要自毀名節才能換得劉邦的信任。
因此,劉邦最信任的人只有張良,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劉邦不僅對張良信任有加,而且始終尊重,言聽計從。每當大事爭論不下或者出現危機的時候,他總是要聽取張良的意見。如留宿秦宮,樊噲勸諫劉邦不聽,張良説了就有用。鴻門宴前,多數人勸劉邦不要赴宴,張良卻勸説劉邦赴宴,劉邦最終聽取了張良的意見。在定都問題上,劉敬提出定都關中,多數人希望定都洛陽,張良説劉敬的建議是對的,劉邦就採納了劉敬的建議。
可見劉邦對張良是多麼的信任,劉邦當皇帝后,賞賜羣臣,直接讓張良在天下最富饒的齊國自選三萬户作為封邑,這是何等榮耀。
那麼,劉邦為何如此信任張良呢?
當然,原因有張良智慧過人,他是謀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張良不居功自傲,他沒有野心,這一點是劉邦最放心的。張良雖然出身貴族,但他深知自己沒有領袖的氣質,所以,一心只做謀士。而且劉邦當皇帝后,張良懂得功成身退,主動退出,選擇一種黃老生活,不參與任何事件,除了呂雉請他為兒子劉盈站台外,但他也沒有出來,而是推薦商山四皓。
所以説,這就是張良的為人之道,也成了劉邦最信任的人,而且始終尊重。想做大官的韓信死於非命,把自己名聲搞臭的蕭何官高爵顯但是一直憂心忡忡,害怕皇帝對自己下手。只有張良跳出這個怪圈子,因為他自己的大智慧,功成身退,沒有野心,才得以保全。
朋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