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名將,讓士兵自己指揮戰鬥,一仗滅掉一個國家
作為德軍法國戰役主攻方向的戰役突擊力量,德軍第一裝甲師在戰役打響的三天內即翻越阿登森林,進抵默茲河沿岸。第一裝甲師沒有停下來進行休整和等待後續部隊,而是立刻組織建制內的步兵和工兵部隊強渡默茲河,建立橋頭堡。成功渡河後,摩步團對法軍重要防禦支撐點發起攻擊併成功奪取目標,動搖了法軍防禦體系,確保了德軍部隊從北翼和南翼渡過默茲河。德軍主力橫渡默茲河後,迅速對盟軍後方地域發展進攻,前出到盟軍縱深,於5月19日進抵英吉利海峽,切斷了部署在低地國家盟軍部隊與後方的聯繫。
1940年5月,德軍和盟軍“奇怪的戰爭”已經進行了7個月,雖然法國和英國已完成動員,做好應對德國進攻的準備,但是處於德軍直接攻擊軸線的比利時和荷蘭卻仍然保持中立。在1940年4月,由於希特勒擔心英國可能會搶佔挪威,切斷德國與瑞典之間的鐵礦石運輸線,德軍實施了一次極富冒險性的軍事行動,運用少量部隊佔領丹麥和挪威。德軍迅速佔領了丹麥本土全境及挪威南部,但是德軍在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一線遭遇盟軍遠征軍的頑強抵抗,至法國戰役打響時戰鬥仍在繼續。希特勒下令德軍對西線的進攻不得晚於1940年5月,然而,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進攻準備遲遲未能就緒。在此期間,德軍的作戰計劃變更數次,作戰計劃的着眼點是將數量有限的裝甲部隊得到最有效運用。
德軍在1940年法國戰役的勝利,主要是由於其在部隊建設中重點發展了兩個核心作戰力量。其一,組建了裝甲師,德軍的裝甲師是合成軍隊,以坦克為主體,與其他兵種部分隊密切協同,編制靈活,指揮暢通。其二,發展了德國空軍近空支援作戰能力,從指揮,條令,訓練,裝備,戰術等方面加強德國空軍近空支援作戰能力,德國空軍實施近空支援作戰的主要機型是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性能可靠,有效的支援了德國陸軍部隊作戰。這兩大要素在波蘭戰役期間得到實戰檢驗,並且在戰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不足。
具有諷刺的是,在1940年法國戰役爆發時,英法坦克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優於德國,然而,其坦克部隊編制問題重重,兵種編成單一,且分散使用,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部隊作戰。為數不多的幾個裝甲師是在目睹了德軍機械化部隊在波蘭戰役發揮出的巨大威力後匆忙組建的。而德軍雖然坦克數量少於盟軍,但是集中編成,裝甲師的數量多於盟軍,而且每台坦克都有無線電器材,便於指揮控制。
德國軍隊的機械化程度很低的,在1940年,德國陸軍的戰鬥序列總計只有10個裝甲師和8個摩步師,裝甲部隊只佔了德國陸軍部隊很少比例,絕大多數的德軍步兵師還是騾馬化,火炮和後勤車輛靠騾馬牽引。因此,如何最大程度上發揮機械化部隊作戰效能是德軍擬定作戰計劃的最主要問題。
計劃最終決定,主要突擊方向選在比利時阿登森林地帶(A集團軍羣),有7個裝甲師和6個摩步師部署在這一地段。阿登森林以北荷蘭,比利時方向是輔助突擊方向,部署有3個裝甲師以及空降部隊(B集團軍羣)。主要突擊集團將迅速翻越阿登高地,突破法軍默茲河防線,快速前出到英吉利海峽,將盟軍防線攔腰切斷,切斷部署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盟軍的退路。由於盟軍方面預計德軍會重複施裏芬計劃,從右翼發起主攻,因此盟軍計劃將其最精鋭的部隊派遣到比利時境內與德軍交戰,阻止德軍進攻。而德軍的主攻方向是更偏南的阿登高地,盟軍的戰役佈勢無異於羊入虎口。
圖1 對方的計劃
1940年德國陸軍所採用的指揮方式是任務式指揮(委託式指揮),任務式指揮不僅是條令規定的,而且其靈魂深入德軍骨髓。德軍任務式指揮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在一戰中得到廣泛運用,是德軍最主要的指揮原則。德軍的任務式指揮是上級下達簡練明晰的任務綱要,下級領會上級意圖,享有較大的指揮職權,對於下級的作戰行動沒有規定具體細節,只規定了協同方面的事宜,如與友鄰單位的戰鬥分界線等,下級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這種指揮方式同時也規定上級指揮員要為下級完成作戰任務提供足夠的支援手段。(此段存疑?)這種指揮藝術的運用,主要取決於德國軍隊擁有優秀的骨幹力量,這些職業軍人的前身是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軍官團隊和士官隊伍,在高級指揮層級,德國擁有優秀的總參謀部軍官團。因此,在1940年,德軍各級指揮員運用任務式指揮方式,在上級規定的任務框架內發揮主觀能動性,抓住戰機,在沒有上級指示的情況下果斷行動。
儘管1940年德軍裝甲師的編制不盡合理,坦克數量偏多,但是仍然是一支合成化戰術兵團。波蘭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在編成結構上出現變化,特別是在新組建的裝甲師。比如本文研究的第一裝甲師,其下轄一個兩團制的坦克旅,每團下轄兩個坦克營,全師共編制有4個坦克營;下轄一個摩步旅,摩步旅建制內下轄一個三營制摩步團和一個獨立摩托車營,摩步營裝備的電台與坦克營通用;此外還下轄一個摩托化炮兵團,一個偵察營,一個工兵營。在作戰行動中,裝甲師將其所屬部隊編成合成戰鬥羣,戰鬥羣下轄坦步炮分隊和少量工兵和保障分隊。
阿登高地地形崎嶇,河流密佈,裝甲車輛與汽車只能沿着道路行進,前進路線極易遭到攔阻,同時狹窄的道路會引起嚴重交通阻塞,如果盟軍在阿登高地設防嚴密,德軍的進攻將困難重重。阿登高地複雜的地形地貌使得盟軍指揮官低估了德軍裝甲部隊從該方向進攻的可能性,德軍充分認識到盟軍的誤判,為了加深盟軍誤判,隱蔽己方意圖,德軍首先在右翼發起進攻,派遣特種部隊搭乘滑翔機突襲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迷惑盟軍認為此方向才是德軍的主攻方向。
1940年5月,第一裝甲師歸古德里安上將的第19摩托化軍指揮,第19摩托化軍下轄三個裝甲師和一個獨立摩步團(大德意志團),古德里安是德軍機械化作戰理論的先驅,而他指揮的部隊是德軍法國戰役主攻方向的前鋒。第19摩托化軍下轄的每個裝甲師都有四個坦克營。5月10日戰鬥打響,德軍三個裝甲師沿平行道路翻越阿登高地,快速進抵默茲河沿岸,對色當地域設防的法軍發起進攻。第一裝甲師位於摩托化軍進攻中路,在強渡默茲河的戰鬥中具有極強重要性。
在德軍進攻正面,盟軍的防禦部署如下:部署在前沿的掩護部隊是比軍阿登師和法軍第五輕騎兵師,阿登師是輕步兵師,第五輕騎兵師下轄一個騎兵旅和一個摩托化旅,由於作戰計劃混亂,直到德軍開始進攻第五輕騎兵師也未能進駐阿登地區。面對德軍進攻,法軍和比軍掩護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是無法阻擋德軍機械化部隊的鋼鐵洪流;部署在默茲河防線主陣地的是法軍第55步兵師,該師屬於二流部隊,原為預備役部隊,在1939年9月動員組建,兵員由預備役老兵構成。沿默茲河法軍構築了以碉堡和堅固炮兵陣地為核心的築壘地域,該築壘地域是馬奇諾防線的北方延伸線,但是遠沒有馬奇諾防線堅固。法軍認為,憑藉阿登高地和默茲河的有利地形,可以有效防禦德軍的任何進攻,確保該地掌握在盟軍手中。
圖2 ?1940年5月10日至13日,德軍穿過阿登
古德里安計劃他的部隊翻越70英里寬的阿登高地,進抵默茲河一線需要四天時間,在戰役第五天渡過默茲河。事實上德軍在戰役第一天突破比利時邊境防禦,在第三天進抵瑟穆瓦河,瑟穆瓦河是德軍在到達默茲河前的最後一道主要障礙。在第一裝甲師摩步團完成對位於瑟穆瓦河畔的布依隆鎮敵軍的清繳後,第一裝甲師的前衞部隊在當天晚上到達默茲河沿岸,比原計劃提取一天。裝甲師主力做好渡河準備,摩步團作為第一梯隊強渡默茲河。
1940年5月12日,德國軍隊進軍Sedan
德軍計劃能否成功取決於進攻突然性,在突破默茲河防線前決不能暴露德軍作戰意圖,如果盟軍探明德軍主攻方向,向這一地域增派部隊,就可能導致德軍的突破行動失敗。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德軍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突破盟軍防線,因此第一裝甲師將指揮權下放到士官一級,鼓勵官兵勇於發揮主觀能動性,保證進攻速度。
鑑於必須快速推進,古德里安採納了在戰前一個月通過兵棋推演制定的默茲河突破計劃,德軍參謀軍官僅僅根據當前態勢更改了時間表和目標,然後將修改過的作戰命令下達部隊,各級指揮員又對其下屬單位下達了類似的命令。這種簡明的方法清楚地表明德軍上下級之間對彼此極為熟悉和了解。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記錄下他對於部下們是非常瞭解的。第一裝甲師師長弗里德里希·基什內爾中將在波蘭戰役時是該師摩步旅旅長,在1939年11月升任師長;師參謀長瓦爾特·文克少將在波蘭戰役期間履職;步兵一團團長赫爾曼·巴爾克中校自1939年11月擔任團長職務;步兵二營營長馮·雅戈少校於1939年12月擔任營長職務。
1940年5月,德國步兵為穿越Meuse準備了一艘筏子
最終擬定的軍作戰預令是相當簡短的,分成5個段落,字數少於200字,預令於5月12日17時50分起草完畢;第一裝甲師於18時45分完成預令擬定。第19摩托化軍各部隊擬定的預令均採用一個月前兵棋推演時的方案。各部隊按照訓練推演時規定的任務渡過默茲河。軍作戰命令於13日8時15分起草完畢,篇幅長度兩頁半。第一裝甲師的作戰命令於當日中午時分起草完畢,該師的作戰命令有5頁篇幅,包含炮兵火力計劃和時間表。作戰命令大致如下:“第一裝甲師。。。。。將於16時發起進攻。在完成對默茲河河灣之敵的清繳任務後,推進至貝爾維尤——拓爾西公路一線。本師繼而將進攻位於波依斯的馬菲高地,推進至謝埃裏——紹蒙一線。”
在西部的Panzer II和Panzer I
工兵分隊率先行動,在靠近河岸地帶佈置渡河器材。摩步一團二營在營長馮·雅戈少校指揮下,搭乘卡車於14日6時到達靠近默茲河西岸的集結地域,該營擔任渡河先鋒。鑑於在強渡默茲河的戰鬥中可能會遭遇法軍頑強抵抗,德軍在渡河前制定了高強度的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準備計劃,在步兵到達集結地域兩小時後,開始實施火力準備。德國空軍大部分可以調用的攻擊機以及第19摩托化軍編成內的全部炮兵力量對河對岸的法軍陣地實施長達八小時的火力打擊。
16時,二營七連的120名官兵在連長格奧爾格·費格中尉的指揮下,攜帶衝鋒舟翻過西岸的防波堤到達河邊,橫渡默茲河。費格中尉在波蘭戰役期間擔任該連某排排長,自摩步團組建時起就在該團服役。七連的衝鋒舟在距離對岸較遠的地方遭遇鐵絲網障礙阻攔,但是很快就用爆破器材打開幾道缺口,連隊繼續前進。七連從法軍前沿碉堡羣側後方迂迴前進,從後方對其發起攻擊。碉堡守軍在航空火力打擊和德軍迅速渡河的雙重壓力下戰鬥意志崩潰,很快繳械投降。當法軍炮兵從高地對七連實施炮擊時,七連迅速對法軍炮兵陣地發起進攻,在德軍步兵攻上炮兵陣地前,法軍炮兵拋棄火炮,逃離陣地。緊隨二營渡河的是摩步團的另外兩個營以及師屬摩托車營。七連繼續對法軍戰術縱深發起進攻,到17時30分,推進1.5公里併成功奪取一段重要鐵路。午夜時分,七連奪取距離渡口三公里遠的一重要高地,該高地能夠俯瞰德軍登陸場,法軍在此佈置炮兵陣地。在向敵縱深推進過程中,七連與營團主官保持實時通信聯絡,上級指揮機構及時給七連派出增援力量。
圖3 在Sedan穿越Meuse
奪取敵炮兵陣地後,巴爾克團長召集營連主官開會,下達新的作戰命令,“我部已成功奪取小塊登陸場,下一步要徹底突破法軍防禦,如果不馬上行動,今天看來輕而易舉就能達成的目標,推遲到明天就會讓我們血流成河”。該團繼續向敵縱深推進一公里,奪取最初規定的橋頭堡內全部目標,包括戰術要點301高地。摩步團的三個營和師屬摩托車營此時已全部渡過默茲河,緊隨第一裝甲師行進的大德意志團(系摩托化步兵團),在摩步一團南翼渡過默茲河。隨着工兵分隊在登陸場成功架橋,坦克和機動車輛於15日清晨渡過默茲河。後續梯隊跟隨第一裝甲師渡河,德軍主要突擊集團的各摩托化軍迅速對盟軍深遠後方發展進攻,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一線,奪取戰役勝利。英軍在敦刻爾克實施撤退,法國於6月投降。
德軍摩步團強渡默茲河是一次典型的任務式指揮戰鬥,由於靈活的賦予指揮員臨機處置的權限,德軍能夠針對戰場態勢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高效的完成了作戰任務,本次作戰行動一個顯著特點是採納之前兵棋推演過的方案作為框架。負責制定A集團軍戰役計劃的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對德軍採取的任務式指揮做了以下評論:“從軍官到初級士官,甚至是士兵,德軍官兵的個人領導力是非常強的,遠超於其他任何一支軍隊,這就是德軍克敵制勝的奧秘所在。”
編者評論:
基於信任的有凝聚力的團隊
第一裝甲師是一支富有凝聚力的部隊,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期間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該師師長弗里德里希·基什內爾中將在波蘭戰役時是該師摩步旅旅長,在1939年11月升任師長;師參謀長瓦爾特 文克少將在波蘭戰役期間履職;步兵一團團長赫爾曼·巴爾克中校自1939年11月擔任團長職務;步兵二營營長馮·雅戈少校於1939年12月擔任營長職務;步兵七連連長費格中尉在波蘭戰役期間擔任該連排長。
創建共同的認知
德軍在渡河作戰中採取了一個月前兵棋推演時制定的作戰命令。由於官兵們都參與過此次訓練,因此充分理解此戰的最終目的:強渡默茲河,全力突向法軍後方。
提供清晰的指揮官意圖
第19摩托化軍軍長古德里安上將指定第一裝甲師作為該軍的主攻集羣,而該軍是德軍戰役全局的主攻部隊。各級指揮員充分理解快速渡過默茲河的重要性。摩步一團二營是渡河先遣營,七連是該營的突擊連。
發揮自律的主動性
古德里安是一名極富主動意識的指揮員,遊走在不守紀律的邊緣,他命令其部隊以最快速度渡過默茲河,主要是擔心上級指揮機關要求其部隊停頓下來等待後續步兵部隊,這樣將降低高速進攻所產生的突然性,而突然性是他認為此戰成敗與否的核心因素。德軍基層指揮員迅猛強渡默茲河,對敵縱深實施穿插,奪取了距離默茲河三公里遠能俯瞰德軍登陸場的重要高地。七連是摩步團在本次作戰中最富有戰鬥主動性的分隊,但是該團其他分隊也展現出不俗的主動意識。
使用任務式命令
德軍的指揮體系基於任務式命令,不僅是條令規定的,而且成為德軍作戰指揮的靈魂,是德軍標準作戰程序。德軍陸軍在教育和訓練軍官及士官的時候,讓其充分領會主動性,風險意識,任務式命令的思想精髓。
謹慎地接受風險
德軍必須在法軍增援默茲河防線前突破法軍防禦。對於依託河流防禦的預有準備之敵的進攻是一件困難的任務,頗具風險,德軍集中空地火力軟化法軍的陣地。德軍摩步團強渡默茲河戰鬥提供了許多指揮員如何考慮風險的案例,其中最顯著的是巴爾克中校在奪取法軍炮兵陣地後繼續對敵縱深發展進攻,他認識到向法軍縱深地帶推進的風險,但是清楚地知道如果推遲進攻時間,風險將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