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有的孩子在學習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有的孩子卻學得艱難無比。
歸根結底,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同造成的差異。
學習習慣決定學習成績,如果孩子有以下7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否則會嚴重拉低孩子的成績。
1
不會複習預習
儘管老師再三強調,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考前更要複習,可是還是有孩子當成耳旁風。
認為複習預習是可有可無的,反正課上老師都會講。
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
課前預習,可以提前發現新課的重點難點,帶着問題聽課,能夠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課後複習,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將新知識徹底吃透,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更能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使之後的學習更加暢通。
不會預習複習的孩子,只會上課跟着老師聽,下課圍着作業轉,考試之前抱佛腳。
看似學習也很充實,但是越往後學越艱難。
儘早培養孩子預習複習的習慣,才能打牢基礎,越學越紮實。
2
上課總是走神
一位老師説過:
要想知道孩子上課認不認真,看孩子的橡皮就知道了,如果孩子的橡皮只有正常使用的痕跡,那麼很大概率上,孩子上課是在認真聽講。
如果孩子的橡皮有掰斷、摳挖、塗抹的痕跡,甚至一塊新橡皮不到幾天就消失不見了,那麼孩子上課的時候肯定光玩橡皮去了。
課堂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如果孩子上課不能認真聽講,那麼課後作業就不會寫,考試成績自然也不可能好。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上課狀態,可以通過孩子平時的作業,也可以直接和老師溝通。
發現孩子上課總是走神開小差,不能認真聽講,就要及時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度,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3做題喜歡翻答案
寫作業的時候,難免會有不會寫的題目,這個時候孩子要麼翻課本,去課本中找答案,要麼直接翻後面的答案。
或許有些孩子會説,雖然我看了答案,但我並沒有直接抄啊,通過答案我也知道了這道題該怎麼解。
可實際上,一邊做題,一邊翻書,題是做對了,但是知識卻沒有真正掌握,因為孩子只是做了一次知識的搬運工,知識並沒有在大腦中停留。
所以,做題之前先把該翻的書翻完,該記得記下來,該理解得理解透,然後再用做題去檢驗,發現問題再查缺補漏,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步驟。
4
總是粗心大意
經常有孩子,作業或試卷發下來後,懊惱的説:“哎呀,這道題我會做的,竟然做錯了,真是太粗心了!”
其實,粗心真的不是小問題,孩子是會做了,但是寫出了卻總是因為粗心出錯,隨隨便便幾分十幾分就沒了。
而且,現在粗心丟的是分數,等以後中考高考,丟的可能就是錄取通知書了,別以為是誇大其詞,養成了粗心的習慣,就很難改正了。
督促孩子做題先多看幾遍題目,再一步一步認真,,重視做題的步驟,重視過程,不要只關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吸取教訓,防止一錯再錯。
寫完之後認真檢查,以防萬一,不要題目一做完就萬事大吉,謹慎一點總不會出錯。
5不會利用錯題本
孩子犯錯了,不管是什麼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
引導他明白,自己不該這麼做,會傷害到誰,會造成怎樣的損失,然後進行反思,以後如何避免再犯錯。
在學習上也一樣,我們之所以提倡孩子做錯題集,就是讓孩子記下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學會這個知識點,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錯。
可是有的孩子的確有錯題本,但是卻不會用,每次把錯題謄上去了,然後就沒看過了,其實這樣錯題本就成了表面功夫,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錯題本其實是最好的學習、複習工具,每次複習的時候,把錯題本上的題重做一遍,全部弄懂,其實這次複習就完成了一大半。
6
考前打疲勞戰
每次考試前,孩子們都會進入了緊張的複習階段,為了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這個時候的孩子難免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
有的孩子甚至會打疲勞戰,花費過多的休息時間來學習。
這種精神是可嘉的,但是方法不可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平時不努力,臨時再怎麼抱佛腳也沒用。
更何況,學習需要充足的精力,孩子晚上不睡覺,白天上課的時候哪有精力集中注意力聽講。
所以,複習要努力,但是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休息,一個會休息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學習。
7一到考試就緊張
一些平常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一到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就開始掉鏈子,不是學習不到位,而是心態出了問題。
一進考場就焦慮,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尿頻尿急,嚴重的還會出現胃痛、頭暈、肚子痛、拉肚子等身體不適表現。
以這樣的狀態進入考場,孩子當然發揮不好。
所以,考前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態問題,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寄予太高的期望,平常心對待即可。
告訴孩子,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它只是用來檢查之前的學習成果。
考試很重要,心態更重要,好心態造就好成績。
以上這7個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壞習慣,才是影響大部分孩子成績的罪魁禍首。
各位家長可以多留意、多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才是提升成績的王道!
▌編輯:張旭婷
▌審核:肖麗香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等資料版權都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於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