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搭上職教快車成為工程師 他未來還有一個創業夢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經典

青春派職場

靠職業教育改變命運,1997年出生的餘朝永,家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這裏是國家級貧困縣。他差點成為村裏的第二個“大學生”:當年他的分數夠上本科,但他放棄了,而選擇去讀職校,在省內排名第一的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方向是熱門的雲計算。畢業後,他去到了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擔任Python開發工程師。他説,他已成為家鄉弟弟妹妹們的榜樣,村子裏已經有好幾個人學習他的專業了,而自己,未來還有一個創業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於年輕人來説,成才的路不止一條,除了高考這座“獨木橋”,也可以轉而接受越來越高素質的職業教育,走向技術性人才。

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和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去年剛剛公佈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提出: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將產教融合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健全多元辦學格局。

北京青年報記者特別採訪了4位職業技能人才。其中的餘朝永,在高考分數達二本線後,毅然選擇去擁有更高選擇權的職校,目前在學校培養、聯想公司提供資源等情況下,畢業後已成為深圳一家科技公司Python(計算機編程語言)開發工程師。

放棄本科選擇職校

餘朝永成長於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他説自己從初中開始,就喜歡信息技術課程。當時在課堂上已經學過一些比較簡單的網頁設計,後來又接觸了一些開發類的知識,因此一直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

高考那年,餘朝永的分數達到了雲南省的二本錄取線,此前,他所在的村子只有一位學長考上大學。但他最終選擇去職校學習。談及原因,他表示,“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我的實際情況,第二個是我的興趣。當年我的高考分數剛好達到二本錄取線,這個時候我可以選擇的本科學校很少,只有幾個師範類學校。我本身比較偏理科,對文科的科目基礎比較薄弱,比如英語、政治是偏弱的。第二,我本身在初中開始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所以當時報讀了雲南省排名第一的交職,選擇了計算機專業進入去學習。”

實踐課程佔六成左右

入學後,餘朝永入選進入了聯想“紫領工程”計劃,這一計劃與他所在的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設了兩個專門的班級。

入學後,餘朝永發現,在“紫領工程”計劃下,學習的理論知識佔了40%,大部分是實踐課程,佔到60%左右。這對於後來他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幫助。“首先,在學校裏我們學習的技術,都是非常貼近企業的實際情況的技術。對迅速上手和後期晉升幫助很大,因為企業首先是考核個人能力,也就是你的硬指標。”

此外,他提到,自己當時還學過職業素養的課程,其中有很多關於項目的規劃、管理等知識,再加上到企業之後經過一年左右的工作,會很順利地晉升。比如在學校內,他曾做過一個職業規劃類的小程序,可以測評個人的職業性格,很多體驗過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很有用。

入職科技公司實現專業對口

職校的學制是3年,他比同屆的大學生早一年畢業,早一年參加工作,也早一年參加實習。他説,因為雲南省互聯網類公司比較少的緣故,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當時在找實習工作時,首先在線上平台去找,線下去面試。因為當時在雲南計算機類的工作比較少的原因,面試了幾家公司感覺專業不對口。我是偏網絡安全和開發類的,但是去面試的公司是做金融的,只是負責一些簡單的設備管理,專業不是很對口。”

最後,他通過聯想教育的推薦,聯繫了深圳聯軟科技。這家公司位於深圳,餘朝永去面試後,“感覺專業對口,再加上學過職業素養課程,有這個優勢就很順利面上了”。

2019年7月,他順利入職,9月份拿到第一筆實習工資。剛好9月份是中秋節,他給家裏買了深圳的特產月餅,給家裏面寄回去,家人欣慰地説“出息了,可以往家裏面寄東西了,可以開始有一份收入了”。

2020年,他畢業後正式轉正,入職聯軟公司,成為一名一線的實施工程師。2021年經過自己自主學習開發類的知識,通過公司內部的晉升通道,進入了公司的研發部門,任職Python開發工程師。這份工作主要是負責系統開發,有新的需求開發,或者是有BUG去解決。更多的時間會去做系統的架構,會涉及到一些設計架構、編寫相應的產品文檔等。目前他的月薪有2萬多元。

未來仍有一個創業夢

餘朝永説,工作之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自己的閲歷增長了。來到大城市之後,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去選擇。“最大的變化是各方面的生存能力提高了,在學校需要依靠父母給生活費。畢業之後,可以獨立地生存下去,並且往更好的方向去提高。”

在家鄉,他也成了村裏的驕傲。在村子裏,下一屆、再下一屆的弟弟妹妹們,很多都會選擇去讀職業學校。“他們會向我諮詢問題,比如哪個職業學校可以去,參考什麼專業。”村子裏目前有6個人正在學習相關專業,其中包括自己的親弟弟,也正在學習他的專業。

對於職校和本科的選擇,餘朝永一點也不後悔,“職業教育是人生中另一個轉折點,絲毫不小於高考對人生的影響力”。他説自己的薪資比大部分自己的高中同學要高,甚至包括一些本科畢業的同學,而自己也有很有潛力的晉升通道。而職校的同學們,也大多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大部分去了像北京、廣州、上海,然後是深圳這些IT比較發達的城市去就職。”

對於未來,他表示,目前在做技術崗,可能在一到兩年之內會向管理崗去轉變,後面如果有可能,還想回到家鄉周邊去創業,創業的範圍依然是IT行業。

企業職教案例

從零開始學編程 00後流水線女工成功轉崗

近日,蘋果公司宣佈啓動一項投資5000萬美元的供應商員工發展基金,用於供應商員工學習和發展技能。該項目將率先在中國等地區啓動。

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三名得益於蘋果教育培訓的供應商工人,他們分別來自富士康成都工廠、富士康鄭州工廠、江蘇可成科技等,在蘋果和工廠的共同培訓下,他們都很快成長,目前一位“00後”轉崗到自動化聯網工程崗位,一位“90後”擔任生產線的線長,一位已經在自動化比賽中多次獲得獎項,成為自動化工程師。

成都工廠“00後”員工

零基礎開發App在蘋果商店上線

周雪是富士康成都工廠的一名“00後”女生。她去年畢業於四川工程技術學院,隨後選擇進入工廠流水線工作。周雪的工作是在車間內記錄刀具、衝頭等工具的更換時間,並定期更換。車間內共有超過500台機器,每台機器上有10到20個刀頭、衝頭。

記錄每一個刀具的更換情況十分繁瑣,車間內的全部設備更換一輪需要花費她兩天左右的時間。

周雪在去年5月收到一封關於蘋果公司swift培訓的郵件,感到很有興趣,便去向領導詢問詳情。周雪的經理恰好之前參加過該項目,受益匪淺,非常鼓勵她報名。周雪於是去年5月開始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

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和同事們一起設計和開發出了一款名為“Controller”的App,這個App大幅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她和同事可以一目瞭然監控工廠裏的機台、實時查看機器和刀具的參數、及時報警從而實現及時更換和維修。同時,其他的人員也可以通過App實時看到機台的情況,及時給現場人員提供建議。

周雪表示,自己是一名編程零基礎的“小白”,最初學習感到非常吃力,但因為有負責任的講師和教練團,進步也比較快。“因為是第一次,我不知道怎麼做App。當時做框架時,就打版七八次,每次都要向老師請教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老師都會耐心指導,和實際需求相結合,開發出更實用和好用的App。”目前這個App已經在蘋果Store上線。

周雪説,現在的她,因自己的編程潛力而被調到了工廠的自動化聯網工程部門。

她還表示,年輕人依然喜歡去工廠工作,“我們的工廠不僅僅只有生產這一個環節,它對我們員工整體的教育培訓是非常重視的,不僅僅限於對我們技能的培訓,比如這次參與的Swift編程培訓,跟我之前的崗位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工廠非常支持和鼓勵我們參與,而且還給我們很好的機會給我們轉崗。”

“90後”線長

自己寫教材帶出7位線長

王林河是一名“90後”,他在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讀大二時聽了蘋果公司“學徒制項目”在校園的宣講會,諮詢輔導員的意見,並綜合考慮到就業問題之後,選擇報名了這個項目。經過筆試、面試等一系列考核,王林河順利進入該項目。

該項目是蘋果支持的一項創新嘗試,採取校企雙主體培養模式,旨在為初入職場的工人們開啓明確的成長之路。通過與職業學校的合作,項目前期在學校進行,老師授課的同時,工廠派師傅參與指導,後半段培訓在企業進行,學員在工廠邊學邊實踐,工廠的師傅手把手幫帶。

一年半的學徒制項目,不僅讓王林河平穩地從學校過渡到工廠,也有機會系統學習到了基層管理知識,並能夠付諸實踐。王林河很快成為了一名生產線上管理百名工人的線長。

成功的經驗帶給王林河更大的激勵。後來,王林河被派去深圳學習,回來之後自己主動將學習內容整理成教材,與鄭州的同事們分享。2022年他獲得了生產功勳獎,在這個全廠最高級別的榮譽中,王林河是十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參與學徒制項目不僅讓王林河直接學到了基層管理的知識,更讓他充分發展了自己的學習能力。隨着蘋果生產線的調整,2021年工廠新建了一個樓層,用於自動化生產,王林河被再次調為負責整個智能生產樓層的組長。這對管理而言,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從管人到管事兒的變化,”王林河説。之前管理百十來人,現在則需要既學習又管理,一方面學習有關自動化設備管理的新知識,比如設備的架設、工程部門和客户等提供的教學等;另一方面管理其他線長,幫助他們學會設備操作。目前,王林河已經在他的樓層成功培養了7位線長。

從技術員到工程師

大膽提出自動化優化建議

黃寒寒2014年畢業於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後加入可成科技,成為一名技術員。剛開始進入可成工廠時,是設備部一名負責接線和組裝的技術員。不久之後看到有關於機械手臂的培訓機會,寒寒積極報名,順利參加了項目。在工廠的七年多時間裏,寒寒系統參加了一系列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培訓項目。從機械手臂、到PLC,再到機器視覺,每年大概參加2-3次培訓。

在學習的過程中,黃寒寒不斷提升專業知識,不僅學會了機械手臂的操作、調試和編程,還掌握了機械手臂上下游自動化設備的編程和通信連接。現在他能夠獨立完成機械手臂的架設,也可以給其他自動化設備做調試和故障排除。

黃寒寒從2018年開始連續多年參加工廠組織的自動化技能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在初期就被淘汰,2019年開始獲得一些小獎,去年獲得了團體一等獎。這也是寒寒在工廠學習的一個側面寫照:通過參加這些培訓,黃寒寒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進步,思維上也更加開闊,在實際工作中也越來越多地運用所學,例如對廠內自動化的優化、改良等,敢於大膽地提出建設性意見並多次被採納。

記得在學習過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操作之後,碰到清洗工藝中有一個清洗機的PLC壞了,這種清洗過程那時候必須要等廠商來做,維修時需要把軟件重新拷貝下來,換到新的硬件上去。當時廠裏沒人能做,經過培訓之後的黃寒寒嘗試着修一下。於是,根據所學,黃寒寒成功地把程序拷貝出來,之後順利將數據傳輸到新的設備上,這樣一來給廠裏節省了不少成本,也給他自己帶來了信心。現在,黃寒寒已經是可成科技的一名自動化工程師。

本版文/本報記者 温婧

統籌/餘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