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內閣首輔朱國禎,稱:“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我們知道,漢文帝,宋仁宗都以仁而聞名天下,並且都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漢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宋仁宗也實施過慶曆新政,並且宋仁宗時期出現了大批能臣,達到了中華文化的鼎盛時期。
那麼明孝宗為什麼在朱國禎的心目中能與他們相媲美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兒童時期的苦難
明孝宗兒童時期的苦難,讓他懂得了如何珍惜來之不易的皇位。
我們知道明孝宗的父親明憲宗,並不是一個明智的皇帝,他喜歡和縱容萬貴妃,而萬貴妃在後宮又是胡作非為,因此明憲宗一直沒有子嗣。
有一次太監張敏在給明憲宗梳頭時,明憲宗感嘆無子,張敏才説出了實情,原來六年前,宮女紀氏懷孕後,萬貴妃要陷害她,但在宮女,太監的保護下,才生出了後來的明孝宗。
而且在六歲前,明孝宗都是生活在冷宮中的,生活條件很差,以至於明憲宗第一次見到朱佑樘時,他都很瘦小,而且胎髮也沒有剪。
後來朱佑樘回宮後,為了防止萬貴妃的陷害,周太后把他接進了仁壽宮,親自撫養朱佑樘,並且他母親紀氏之死也與萬貴妃有關。
所以朱佑樘從小生活艱苦,還要面對諸多危險和困難,使他懂得了回到父親身邊不容易,而且最後坐上皇位,更是運氣所致,因此他登基後,非常珍惜。
把他父親時期的弊政,都改掉了。朱佑樘小時候的艱難為他後來的弘治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吸取了明憲宗時期的教訓
明孝宗吸取了明憲宗時期的教訓,因此他登基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
明憲宗開設西廠,給了宦官汪直很大的權力,結果導致朝政混亂,他又寵愛萬貴妃,對萬貴妃的一些違法行為又不加以制止,結果後宮也是弄得危機重重。
針對前朝和後宮的問題,在前朝方面,明孝宗重開午朝,讓大臣們有更多機會協助皇帝,同時重開經筵侍講,向大臣們詢問治國之道。
明孝宗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與內閣成員共商政事。在後宮,我們都知道,明孝宗的後宮只有一位皇后張氏,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嬪妃,因此明憲宗也是我國曆史上罕見的一夫一妻的皇帝。
因此明孝宗的後宮,很安寧,避免了明憲宗時期萬貴妃在後宮興風作浪的爭寵事件。
這樣就使得明孝宗,能夠安心處理前朝的事務,讓明朝在弘治時期出現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歷史學家稱這段時間為“弘治中興”。明憲宗吸取了他父親的教訓,針對性地進行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3、為人比較仁厚
明孝宗之所以能被朱國禎看作是與漢文帝,宋仁宗齊名的皇帝,不僅是他進行了改革,而且他的為人寬厚仁慈。
明孝宗對大臣們都很寬厚,從來沒有鞭打過大臣,與大臣們親密無間,像一家人。京城的官員晚上回家時,明孝宗都派人點燈護送,而且他還刪除了《大明律》中殘暴的法令。
地方上如果出現災情他都會免去賦税,還幫助貧民恢復生產,明孝宗還禁止達官貴人侵奪民產。
在對待將領方面,他也很愛護,兵部尚書馬文升,治軍很嚴,得罪了很多人,明孝宗支持他,並派侍衞保護他,而且下令不許役使團營軍士。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大臣上奏,要嚴懲萬貴妃的族人時,明孝宗認為,這樣就違背了明憲宗的意願,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明孝宗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他的仁厚,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他都一視同仁,都會去關愛。他之所以會這樣,除了他受到儒家的思想影響外,還與他小時候的生活有關。
他小時候是個弱者,生活艱苦,還要躲避萬貴妃的傷害,因此當他成為皇帝后,就非常同情弱者,並關心愛護他人。
當他看到別人遇到苦難,他就感同身受,想起了他自己的兒童時代,所以他表現的仁厚,也可以説是他的一種心理補償。
從明孝宗的一生來看,他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他小時候的不幸,造就了他後來成為了一代仁君,這也算是幸運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本心是根基,經歷是成長。從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人保持善良本性的根基。而現實的磨練,能鍛鍊一個人堅強的意志。
如果從小對孩子太過溺愛,他們會覺得幸福生活來得太容易,反而不會珍惜。明憲宗就是在人生經歷中成長起來的例子,他的賢明得益於堅持初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