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所有中國青年學生人生一等一的頭等大事。所有人都把高考看成是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對於貧寒之家來説,這是寒門出貴子、鯉魚躍龍門的唯一機會;對於富裕之家來説,讀一個更好的大學,擁有更好的學歷,是更上一層樓的好平台。
對於每年的高考,人們總有一部分眼光會落在"復讀生"們的身上,他們有的是二戰甚至三戰高考,頂着比應屆生更大的壓力,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年復一年的堅持努力着。
可是有人卻能成為高考釘子户,別人復讀只是幾年,可他卻足足參加了19次高考,2019年6月以72歲的高齡參加了第十九次高考,屢戰屢敗,和坐在同一考場的考生差出了爺孫兩個輩分。
究竟是誰如此執着於高考,又是誰能屢敗屢戰,連續十九年以高齡身份參加高考呢?
這位爺爺考生叫做康連喜,是遼寧市的一位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他從小學到初中一路都成績優異,然而高中時期正值特殊時期,國家取消高考。而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他卻因故錯過報名,第二年的時候村裏把他算在成人高考裏才成功報上名,可是這一年他卻落榜了。
由於當時高考政策的限制,康連喜只有這一次高考機會,落榜之後他只能回到村裏繼續當農民,向土地討生活。可是這次落榜的高考卻成為康連喜心中永遠的一個遺憾,他一直保存着當年的准考證,還時時幻想自己能有機會再次走上高考的考場。沒能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是他心裏一個始終都過不去的坎。
也許遺憾是最美,也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康連喜心裏對高考這份放不下的依依不捨像極了我們許多人對於未能修成正果的初戀的懷念,時間過得越是久,想起來便覺得它越是美好,越是令人割捨不下。也許正是因為康連喜從小學到初中都成績優異,所以他才會對高考有如此深的感情。
三十年後,遼寧省的高考政策發生了改變,按照新規定,康連喜可以以往屆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得到這個消息後,康連喜喜出望外,立馬報名了當年高考,拿到了自己的准考證。54歲的他時隔30年後再次邁入高考考場,這一考就是19年。
54歲開始,康連喜每年都參加高考,然而每年都落榜,但他也毫不在乎,第二年的時候依舊會再次去考。他説,成績對自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每年依舊能來到高考考場,依舊能參加高考。
高考對於康連喜,就像是對初戀的執着。每年六月,他都來到這裏赴約,即便見不到初戀情人,也圓了自己心裏的執念。
康連喜考了19年,最好的一次成績是三百多分,被當地的一所大學園林專業錄取了,但是康連喜覺得自己並不喜歡園林專業,就沒有去讀,繼續高考。
依照康連喜本人的話,他知道自己考不上,就是考上了也不會去讀,但他還是要每年來考試,高考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精神寄託。
曾國藩曾經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時連連失敗,他上書光緒皇帝陳明戰況,故意將屢戰屢敗改寫為屢敗屢戰,一字之差,意境大不相同。
有人説康連喜連考19年,屢戰屢敗,可筆者卻認為,屢敗屢戰更適合他。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康連喜會對高考有這樣的執念。
尤其是,他是一名低保户,平時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除了國家的補助生活費以外,他依靠撿拾破爛供應生活,吃的穿的都是從破爛堆裏撿來的。一個人的生活都已經過成這樣了,為什麼還有心思一定要年年去參加高考。
但是如果回顧康連喜的童年青年時期和當時的國家環境,也許就不難理解他的行為了。
康連喜從小讀書就成績優秀,可是高中時卻因為正是特殊時期不能高考,這一耽誤就是十年。在當時的社會,對於貧苦人家的孩子高考就像通往大山外的唯一一條公路,想要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子就只有讀書和高考這一條路。可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卻生生掐斷了這唯一的一條路。
農村裏的孩子沒有機會再向外走了,他們縱然成績優秀,縱然滿腹志向,也不得不屈從於現實,回頭面對那黃土烈日。現實的委屈無人可訴、無處可解,悶在心裏,漸漸就化成了執念。
有人説,那十年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也蹉跎了一代人的青春歲月,命運造化,總是如此。
對於康連喜來説,沒能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遺憾,而他現在正是在通過每年不斷走進高考考場來慰藉自己,彌補當初那個改變他命運的遺憾。
王寶釧苦等寒窯十八年,那個不知是否能實現的盼頭成了她艱苦生活裏的精神支撐;參加每年的高考,又何嘗不是康連喜貧苦生活裏的精神寄託呢。
無論是屢敗屢戰還是屢戰屢敗,無論是為了什麼讓康連喜連續十九年走向高考考場。但康連喜不畏懼他人的眼光,以72的高齡走進高考考場,這一點都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到了花甲之年,有幾個人還能像康連喜這樣,依舊執着於少年時期的夢想呢,又有幾個人,敢於坐在一羣和自己孫子一般大小的年輕人裏同他們一起考試呢。或許有人並不理解他,但至少,我們所有人都不應該嘲笑他。
其實康連喜不是唯一的以高齡多年參加高考的人,在很多新聞上,我們看到過還有向康連喜一樣的老人連續多年參加高考。他們大多也都和康連喜一樣,都是為了彌補年少時期的遺憾而來。
人生在世最怕沒有追求沒有盼頭,沒有追求和盼頭的人就成了行屍走肉,縱然活着也已經死了。
高考就是康連喜精神上的追求和盼頭,能夠每年參加高考是他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和追求。如果有一天他不再參加高考了,也許就是他再也走不動了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