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注科教結合和創新人才培養,進一步為中國教育帶來變革
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任命懷進鵬為教育部部長。
這次教育部領導的更換,早前輿論已經在關注,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民眾對於教育現狀的關注。從基礎教育到教育評價再到科技成果轉化,還有教育資源的均衡問題,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等,希望在改善當下教育現狀的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教育成就與發展。
↑懷進鵬
公開資料顯示,懷進鵬是計算機軟件專家,主要從事網絡化軟件技術與系統研究工作。他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在被任命為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前,他的身份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他主持和實施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並取得突出成就,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懷進鵬曾表示,雖然在大學從事行政工作多年,但仍然保持每晚八點、每週末早晨九點半就走進實驗室的習慣。
對懷進鵬的履新,輿論滿懷多重期待:
包括,如何讓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陽光、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懷進鵬曾提倡有温度的教育,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學校更應該注重啓發和喚醒學生對知識背後的動機問題的認識,以培養真正的想象力和對問題的質疑能力。寓教於樂是教育的高級境界,良好的教育是雙贏教育,既讓學生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又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快樂,決定着一個孩子是否有陽光的心態,以積極的姿態擁抱自然,接觸社會,並將知識作為主動追求的對象。但現實中,教育資源分佈仍不均勻,家長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變成了學生不能輸在考試成績上。這樣的“起跑線”,讓家長和學生都苦不堪言,如何進一步矯正學生的“起跑線”,家長們滿懷期待。
還包括,如何深化教師的績效考核改革。現在,不少中小學教師乃至大學教師的考核,都存在將無法量化的任務變成具體數字指標的問題。一些教師疲於應對,成為了“體力勞動者”。而在這些指標中,究竟有多少與教書育人有關,或者説與真正的教育事業有關,其實已有不少公開的討論。如何讓教師真正當好學生的教員,當好知識的創造者,真正致力於知識和素質的提升,教師們滿懷期待。
更重要的期待還在於,如何關注科教結合和創新人才培養,進一步為中國教育帶來變革。今年6月,懷進鵬以《凝聚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智慧力量》為題在人民日報刊文。他提出,培養創新人才,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更加重視構築有效集聚全球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他還提到,促進產學研融合,更緊密連接創新主體,更精準針對經濟發展的難點、重點和“卡脖子”難題發力。新任部長作為十八大後首位有院士頭銜的教育部一把手,相信對於科技創新的理解更深更透,也明白培養好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儘管任重而道遠,但期待一直未曾改變。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海明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