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十週年 | 十年後,懷揣希望前行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劉秀玲)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及海嘯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導致約1.6萬人喪生,另有2500多人失蹤至今。災後十年,一些倖存者珍藏着與逝去親人的回憶,懷揣希望繼續前行。

告別

熊谷10年前是仙台市若林區荒濱小學一年級學生。那天下午她剛走出校門便遇上地震,慌亂中她搭上熟人的車逃到內陸,父母和姐姐卻在尋找她的過程中被海嘯吞噬。

很長一段時間裏,熊谷難以擺脱自責:“那時我要是回了學校,媽媽和姐姐是不是就能得救?”

日本大地震十週年 | 十年後,懷揣希望前行

2020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島縣,民眾悼念“3·11”大地震遇難者。(新華社/共同社)

海嘯捲走了熊谷的全家福照片。某一天起,熊谷記不起家人的聲音。如今,她孤身一人度過的歲月也已超過了與家人共度的時光。不多的回憶裏,她珍藏着擅長裁縫和料理的媽媽、教她騎車的爸爸、吵架後跟在自己身後的姐姐。

初二時,熊谷通過災區學生援助項目,在加拿大一户家庭寄宿兩週。或許是國外氣氛不同於內斂的日本,熊谷難得地向寄宿主人家的“媽媽”敞開心扉。她用自認為平淡的語氣講述了自己在那場災難中的遭遇,不料對方卻抱緊她嚎啕大哭。隨後的那句話讓她重新接受了自己。

那位媽媽告訴她:“你不是獨自一人。”

17歲的熊谷如今是一名高二學生。情緒低落的時候,她喜歡騎車到海邊看看,那是父母相遇的地方。

“我是吹着海風長大的,那是我過去就喜歡的地方,現在我已經不再害怕大海。”

熊谷喜歡坐在防波堤上,讀書,或寫寫東西。海浪聲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總能讓她感到平靜。或許,那是她一出生便結下的羈絆,因為父母喚她“海音”。

日本大地震十週年 | 十年後,懷揣希望前行

這是在日本福島縣廣野町拍攝的一塊避難處指示牌(2020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攝)

延續

赤間仁美在海嘯中失去母親、祖母和曾祖母。2017年,她走上講台,成為教師,實現了小學6年級起就樹立的夢想。那背後有母親的鼓勵和支持。

赤間任教的神奈川縣橫濱市金澤區大道小學距離海邊大約1.5公里,一條河在附近流過,發生災害時學校可能浸水。

作為那場海嘯的親歷者,赤間認為,應該把經驗教訓傳給災區以外的孩子們。

“去公園”“到高處去”“用揹包保護自己”……聽過赤間老師的親身經歷,孩子們在防災訓練時更加認真。

“回憶東日本大地震,老師我會痛苦,但我還是想講給大家聽,因為生命無可替代。”赤間告訴孩子們。

10年前的那天,赤間沒有跟家人打招呼就出門上學去了。那讓她至今後悔莫及。“‘我上學去了’——能每天説出這句話其實並不普通。”赤間感嘆道。

日本大地震十週年 | 十年後,懷揣希望前行

2019年8月2日,在日本福島縣福島市,市民在“草鞋祭”上跳舞遊行。福島“草鞋祭”從1970年開始舉辦,以草鞋為主題,旨在祈求市民腿腳強健。(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希望

宮城縣南三陸町,有幾條緊急避難道路,沿途長着山茶花。

山茶樹四季常青,冬末至初春會有紅花點綴枝頭。它紮根深,耐鹽性好。10年前,這座小鎮在海嘯中盡毀,山茶卻在海水退去後依然綻放出紅色花朵。

2013年起,南三陸町復興志願團體陸續在家鄉4條避難路沿途種上山茶樹,其中一條林間小路曾在海嘯中挽救大約300人的生命。7年前,一羣學生在這裏種下32棵山茶樹苗,如今已經高過成年人。

“當海嘯再次襲來時,它們會成為人們避難的指引,”志願者工藤真弓説,“我們修不了路,但能喚起避難意識。”

山茶花的種子秋天成熟。還住在臨時住所時,南三陸町的女性們組織了撿山茶花種子的活動。她們把那些種子埋在家鄉的小路旁。

那些是為未來播撒的希望種子。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2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大地震十週年 | 十年後,懷揣希望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