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道》:丁元英是如何用3步戰略思維,幫助王廟村脱貧的?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11個月,幫私募基金客户賺到超過2個億人民幣、投資回報率高達82%,這樣的私募基金代理人誰不愛?

這個深受投資者喜歡的商業奇才,叫丁元英。

他是《天道》這部電視劇的男主角,被譽為“現代商業版的諸葛亮”。

除了運作私募基金幫投資人賺到超過2個億,他在A股市場也通過運作,幫投資人賺了幾個億。

不過,這些都還不足以完全體現丁元英的商業智慧。

他在貧困的王廟村畫了一個圓,從此開啓了一段扶貧奇蹟,這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的商業智慧。

王廟村,一個鳥不拉屎、村民窮得褲袋叮噹響的小地方。

村民看不到出路,村裏的很多婦女信耶穌,指望上帝救她們,可惜上帝一直沒對她們伸出援助之手。

但是,自從村裏來了丁元英,王廟村的命運就改變了。

為什麼丁元英就能幫王廟村脱貧呢?

因為作為幕後軍師的他,有戰略思維。

那他具體是如何運用戰略思維,幫助王廟村脱貧的呢?

不得不説,王廟村的村民確實沒怎麼見識過世面。

這表現在他們不瞭解市場經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可以拿到市場上去競爭的核心能力。

幸好丁元英幫他們找到了,那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正如他所説:

“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市場的生存競爭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對從小就忍受餓肚子、經常要喝西北風的王廟村村民來説,忍不是難事,但他們要怎麼做才能變成能人呢?

丁元英為了挖掘他們的才能而採用的戰略,和《好戰略,壞戰略》這本書裏的做法如出一轍:

1、調查分析

首先,丁元英是一個音響發燒友。而拯救王廟村的2個發起人葉曉明、馮世傑,也是音響發燒友。

被邀請出山、致力幫助王廟村脱貧後,丁元英通過和葉曉明、馮世傑聊,確認了他們2個都想在王廟村生產音響的意向。

為了促成這件事,丁元英親自去王廟村做了實地調查分析。

到了王廟村,他和本村的馮世傑邊聊邊沿着村子走動。

在走動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條村的路面坑窪不平、電線東拉西扯,都是破舊的老房子。

村裏大概有100多户人家,有技術專長的是周國正、吳志明、李鐵軍和村東頭的劉大爺。

村裏的部分男人娶不起媳婦,孩子上不起學,更令他吃驚的是,有些人居然窮到連1年4塊錢水電費都交不起。

對王廟村的地形村貌、人口狀況和經濟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後,丁元英再通過相關的雜誌、廣告、網站和馮世傑他們提供的資料等所有可能的渠道,去了解音響行業的狀況。

通過分析、研究各種信息,他制定了針對王廟村經濟的商業運作計劃。


2、揚長避短

丁元英制定的商業運作計劃,充分體現了他揚長避短的戰略思維。

他深知王廟村有種種侷限,和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硬碰硬是必死無疑的,唯有錯位競爭才有活路。

為此,丁元英總結出王廟村要生產的產品需滿足以下4個特點:

(1) 面向高消費階層的高品質產品,社會總需求有量,不足以承載現代化工業流水線,達不到盈利的最低批量生產基數。

(2) 勞動密集型產品,一般的投資規模無法形成工業流水線生產。

(3) 是比較容易掌握和傳授的技術,是人都能幹。

不是和人家比技術,是比工夫,比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成本。

(4) 是可以分解加工的產品。每個農户都能利用家裏的房屋和院子生產,不受場地條件的限制。

這4點,丁元英運用了經濟學原理的“根”:需求定律,從高消費階層的需求出發,專注只做滿足他們需求的高品質產品。這樣的數量雖然不會很大,但養活王廟村的村民足矣。

由於數量不大,達不到盈利的最低批量生產基數,現代化工業流水線生產的企業,必然會放棄這塊邊緣市場。

產品的技術准入門檻還得低,因為王廟村稍微有點技術的,也就四五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主要就得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做出極致的產品去競爭。

而且受王廟村的條件所限,不可能在這裏建工廠,以集中大家在一起幹活。

只做可以分解加工的產品,這樣每個農户在自家完成就可以了。

不得不説,丁元英的這個商業計劃,是為王廟村量身定做的。

這個商業計劃的實戰性,和村民的能力是匹配的,體現了經濟學的“均衡”理論。


3、 連貫行動

經過揚長避短、制定了商業計劃後,丁元英設計了以下的連貫行動:

(1) 拉投資人入股

王廟村要走市場化路線,得成立公司。另外,他們生產要買原材料、設備什麼的。這些都要花錢,但是村民們沒啥錢,所以他們需要引入風投。

丁元英給他們物色的投資人是歐陽雪,而且歐陽雪要佔51%的股份,在法定程序上可以管控這家公司。不然萬一公司的人管控失靈,投入最多資金成本的歐陽雪,反而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那他為什麼會選歐陽雪,而不是好朋友韓楚風呢?

正如丁元英所説,歐陽雪滿足人文背景、出資能力和平等身份3個條件。

歐陽雪具備可以出資100萬的能力,她曾經也是窮孩子,也沒怎麼上過學,和王廟村的村民文化差不多,大家都屬於平等身份。

但是,韓楚風就不一樣了,他對村民而言是高高在上的碩士高材生,是正天集團的董事長。

窮人容易有仇富心理,相對而言,歐陽雪會是更好的選擇。

(2) 藉助詹妮,為格律詩造勢

引入歐陽雪這個投資人後,丁元英給音響公司起了個名字叫“格律詩”。

在我看來,“格律詩”這個名字諧音是“革歷史”,體現了他要變革歷史的決心。

而他的決心首先是把格律詩的產品推向國際。

藉助詹妮(丁元英此前在歐洲做私募基金的投資人之一)的勢能,搞一個十大音響測評活動。

這十大音響裏,除了格律詩,其它九個都是國際大品牌。把格律詩和它們放在一起參賽,就會使公眾產生錨定效應,認為格律詩的產品和這九大國際大品牌差不太多。

果不其然,藉助這次活動,本身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格律詩音箱,開始為更多的人所熟知。

(3) 引樂聖、伯爵、斯雷克等國內音響巨頭入局

雖然在國外打響了名頭,但丁元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真實目的是藉助提升格律詩的名聲,來促成和國內音響裏專做高端生意的樂聖合作。

樂聖創始人林雨峯,號稱“樂聖只有茅,沒有盾”。表面上聽起來很霸氣,但這種所謂的霸氣背後,體現了創始人的戰略短視。

《孫子兵法》裏説,防守是最好的進攻。

一家企業,如果不懂得防守,不懂得抵禦風險,只顧着一味冒險擴張,最終只會為自己的這種傲氣買單。

林雨峯日後正是為自己的這種傲氣買的單。

丁元英安排葉曉明,跟樂聖訂購了1000台旗艦套件。

林雨峯自作聰明,以為丁元英只會花拳繡腿:

殊不知格律詩的產品體系是“1+2”(每1台音響,用的是2台旗艦套件),和正常的1台音響用1台旗艦套件截然不同。

成本高企,導致他們的音箱賣得特別貴。

在林雨峯看來,格律詩的音箱是有價無市。他們雖然從樂聖訂了這1000台旗艦套件,但估計連100台都賣不出去。將來格律詩要找樂聖退貨時,自己再低價回收,狠狠賺它一筆。

沒想到格律詩後來大降價,用了這1000台樂聖旗艦套件的音箱,才賣3400元,比樂聖自產的音箱幾乎便宜了一半。

對消費者來説,格律詩的品質不亞於樂聖,價格卻只有樂聖的一半,於是紛紛入手格律詩的音箱。

樂聖這台鉅艦,就這樣被徹底擊潰了。

在這個過程中,還多得伯爵、斯雷克兩家巨頭的幫忙。

伯爵的創始人蘇逸文,是一個懂得居安思危的人。

樂聖認為格律詩採用不正當手法競爭、侵害了自己的利益,於是將格律詩告上法庭、索要600萬元賠償。蘇逸文對此很快作出了回應,提出以650萬元收購格律詩。

他的這個舉動,是考慮到萬一將來樂聖被迫和格律詩合作,兩家聯合起來優勢互補,可能市場就沒伯爵什麼事了。

為此,伯爵要先下手為強。蘇逸文提出以650萬收購格律詩,就是一個接近了解、甚至討好格律詩的表態。

這點早在丁元英的意料之中。


他還深知斯雷克肯定也會插上一腳,為此一早安排葉曉明從斯雷克那裏買入功放和電源。

後來格律詩藉助展會大降價,價格比樂聖便宜一半,訂單數量自然大增。

斯雷克迅速跟進,在展會上也對自家的功放和電源進行了3%的降價。

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格律詩音箱現在用的的功放和電源,都是斯雷克的。單是這500對音箱,就可以給斯雷克帶來幾百萬的收入。

他們選擇適度降價,就是為了向格律詩示好,表示自己和對方是利益共同體,共同進退。與此同時,他們這樣做,也是對樂聖落井下石,趕盡殺絕。

丁元英基於對這三家巨頭創始人的瞭解,精心設計了這個局:

藉助“大智若愚”,把耍小聰明的樂聖引上鈎,利用伯爵的居安思危和斯雷克的利益結盟思想,以達到逼樂聖和自己合作的目的。

(4) 和樂聖打官司,不中用的人不留,把肖亞文推向前台

當然,樂聖肯定不會輕易和格律詩合作,林雨峯咽不下這口氣。

為此,樂聖向格律詩發起了訴訟。

格律詩的總經理葉曉明和主任劉冰,一收到法院的傳文,立刻就慫了。

他們連夜趕回王廟村會合馮世傑,商量後決定瞞着丁元英去找歐陽雪。

找到歐陽雪後,他們提出歐陽雪要和葉曉明一起,第二天飛去樂聖那裏道歉,希望樂聖能撤銷訴訟。

雖然在樂聖那裏,葉曉明道了歉,但林雨峯並不接受,更沒撤銷訴訟。

葉曉明他們3個想着自己作為格律詩的股東,馬上就要揹負上百萬的債了,便急於脱身。

剛回到古城,他們就馬上向歐陽雪要求退股撤出格律詩。

歐陽雪同意了。

這一切早在丁元英的計算之內,這3個不中用的傢伙,不留也罷。

他們仨走了之後,鑑於歐陽雪不瞭解也無意參加法務這一塊,丁元英提出讓他以前的助理、法務能力很強的肖亞文應訟。

就這樣肖亞文走向了前台。她在應訟前基於對這件事的調研和判斷,認為格律詩能贏,於是“趁火打劫”要求加入格律詩成為股東。

歐陽雪對此當然是求之不得。

最終,出於控股的需要,肖亞文佔股51%。

後來在法庭上,肖亞文很好地解釋了格律詩沒采用不正當手法競爭的原因。

從格律詩提供的證據來看,他們的價格雖然低到3400元一台,但還是有3.2%的利潤。

樂聖以現代化工業流水線生產的標準來計算成本,認為格律詩生產的音箱成本肯定超過3400元。

事實上,格律詩用的不是這種生產方式。

他們沒有工廠的成本,依靠的是農民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而且對成本的控制近乎嚴苛。

這表現在肖亞文提交的視頻裏,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幫助媽媽打磨音箱時,覺得有一張砂紙用得差不多,便扔掉了。

她媽媽看到後,立馬撿回來繼續用,為了這件事還打了小孩一下,罵她浪費。

由此可見,格律詩的音箱只賣3400,還有3.2%的利潤是做得到的,因為他們的生產成本控制得好。

這樣一來,樂聖控訴格律詩以低於成本價傾銷、意在打壓自己一事便不成立。

樂聖敗訴後,被迫和“殺富濟貧”的格律詩合作。


依靠“現代諸葛亮”丁元英用戰略思維,巧妙佈局和執行,格律詩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王廟村的村民由此脱貧,翻身農奴把歌唱。

他的戰略思維其實很簡單,就3步:

1、調查分析

2、揚長避短

3、連貫行動

多麼樸素而好用的方法論,誰用誰得益。

你在公司帶團隊時,可以用這3步來制定團隊戰略;

你創業時,可以用這3步來制定創業的戰略;

你在設計自己的人生時,可以用這3步來制定個人戰略。

強烈建議你多看看《天道》這部電視劇,或看它的原著小説《遙遠的救世主》。

學習丁元英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學習他基於人性制定的戰略。

你若洞悉人性,賺錢便任性。

你若有戰略思維,人生便大有可為。

從丁元英身上,你學到什麼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