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隨着朱元璋在南方戰場上戰果的不斷擴大,李善長、劉伯温等擅長規劃,擅長後勤保障的人才相繼投靠到了朱元璋麾下。而事實上,古代軍事家、謀略家才是最為稀缺的人才,而非領兵作戰的將軍。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根本沒學過兵法,但有趣的是他們的對手也沒學過兵法。
徐達作為朱元璋的小夥伴一起長大,其家境可想而知。可以想見,少年時的徐達家絕對負擔不起讀書的開支,其生活目標主要是生存,更不會有接觸兵法的想法與機會。
常遇春更是因為家境貧寒,幹過打家劫舍的強盜。研習兵法?不可能!
雖然不懂兵法,但是仍有優勢
朱元璋率領紅巾軍打天下時,麾下便常伴兩位能征善戰的將領,一位是徐達,另一位便是常遇春。
當時的徐達主要負責指揮大型戰役,而常遇春則作為先鋒官負責攻城拔寨。
就是這兩位,幫助朱元璋問鼎天下的絕世名將,早期卻並不精通兵法。又是什麼原因讓二人屢戰屢勝的呢?
兵法不僅僅寫在書上
名將是靠戰爭打出來的,熟讀兵法不如實際操作。
元末明初天下大亂,各地紛紛崛起的起義軍,都想推翻元蒙統治。隨着起義軍的增多,就出現了一個局面: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越來越多,隨之起義軍也就不缺乏兵源。
最開始徐達和常遇春率領紅巾軍和元軍對戰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和元軍對戰都是在平定南方以後。在南方他們面對的主要對手都是誰呢?是陳友諒,張士誠麾下的義軍。
更有趣的一幕發生了
無巧不成書。朱元璋麾下紅巾軍,最初的作戰對象是陳友諒、張士誠麾下的起義軍。徐達、常遇春,沒有學過兵法,恰巧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也沒有學過兵法。
雙方都沒有學過兵法,都不懂得排兵佈陣,想要取勝對手,只需要主帥作戰勇猛,軍隊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朱元璋的隊伍更多的是依賴後期補充
古代農民起義軍之所以會屢屢失敗,原因只有一個。
後期補習很重要,敵弱我強更重要
早期的徐達和常遇春必然沒有讀過兵書,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統一南方的過程中,二人刻苦鑽研兵法,這一點也可以肯定。
擊敗陳友諒、張士誠後,徐達、常遇春已經通過戰場磨礪成為了合格的名將。隨後朱元璋又下令徐達、常遇春率軍揮師渡過黃河,北伐元蒙。
此時經過戰場洗禮的徐達、常遇春及其麾下的士兵征戰經驗豐富,戰力都變得極強。反觀另一邊正規軍出身的元朝士兵,早就不具備忽必烈時期的超強戰力了。此消彼長之下,元軍又怎能是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對手呢?
題外話
在徐達、常遇春等人為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還有十分有意思的一幕出現。
在南方,徐達讓麾下紅巾軍學會了水戰。到了北方徐達、常遇春等人又讓麾下紅巾軍學會了騎兵之戰。
學會水戰是總結對戰陳友諒、張士誠的經驗,而學會騎兵之戰卻是學自元軍身上。這就説明徐達和常遇春,之所以能做到百戰百勝,是因為他們善於模仿,善於變通,善於從敵人身上汲取作戰經驗。
不拘泥於兵書,從戰場學得作戰經驗的他們,卻發揮出了兵法最大的威力:水無常形,兵無常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