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随着朱元璋在南方战场上战果的不断扩大,李善长、刘伯温等擅长规划,擅长后勤保障的人才相继投靠到了朱元璋麾下。而事实上,古代军事家、谋略家才是最为稀缺的人才,而非领兵作战的将军。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根本没学过兵法,但有趣的是他们的对手也没学过兵法。
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小伙伴一起长大,其家境可想而知。可以想见,少年时的徐达家绝对负担不起读书的开支,其生活目标主要是生存,更不会有接触兵法的想法与机会。
常遇春更是因为家境贫寒,干过打家劫舍的强盗。研习兵法?不可能!
虽然不懂兵法,但是仍有优势
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打天下时,麾下便常伴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一位是徐达,另一位便是常遇春。
当时的徐达主要负责指挥大型战役,而常遇春则作为先锋官负责攻城拔寨。
就是这两位,帮助朱元璋问鼎天下的绝世名将,早期却并不精通兵法。又是什么原因让二人屡战屡胜的呢?
兵法不仅仅写在书上
名将是靠战争打出来的,熟读兵法不如实际操作。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各地纷纷崛起的起义军,都想推翻元蒙统治。随着起义军的增多,就出现了一个局面: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随之起义军也就不缺乏兵源。
最开始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红巾军和元军对战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和元军对战都是在平定南方以后。在南方他们面对的主要对手都是谁呢?是陈友谅,张士诚麾下的义军。
更有趣的一幕发生了
无巧不成书。朱元璋麾下红巾军,最初的作战对象是陈友谅、张士诚麾下的起义军。徐达、常遇春,没有学过兵法,恰巧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也没有学过兵法。
双方都没有学过兵法,都不懂得排兵布阵,想要取胜对手,只需要主帅作战勇猛,军队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朱元璋的队伍更多的是依赖后期补充
古代农民起义军之所以会屡屡失败,原因只有一个。
后期补习很重要,敌弱我强更重要
早期的徐达和常遇春必然没有读过兵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二人刻苦钻研兵法,这一点也可以肯定。
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后,徐达、常遇春已经通过战场磨砺成为了合格的名将。随后朱元璋又下令徐达、常遇春率军挥师渡过黄河,北伐元蒙。
此时经过战场洗礼的徐达、常遇春及其麾下的士兵征战经验丰富,战力都变得极强。反观另一边正规军出身的元朝士兵,早就不具备忽必烈时期的超强战力了。此消彼长之下,元军又怎能是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对手呢?
题外话
在徐达、常遇春等人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还有十分有意思的一幕出现。
在南方,徐达让麾下红巾军学会了水战。到了北方徐达、常遇春等人又让麾下红巾军学会了骑兵之战。
学会水战是总结对战陈友谅、张士诚的经验,而学会骑兵之战却是学自元军身上。这就说明徐达和常遇春,之所以能做到百战百胜,是因为他们善于模仿,善于变通,善于从敌人身上汲取作战经验。
不拘泥于兵书,从战场学得作战经验的他们,却发挥出了兵法最大的威力: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