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秦國第一戰神贏華,戰力無雙,白起都對他敬佩,只是去世太早!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經典

羋月傳當中的贏華,是一個善於心計工於謀略的人。而歷史上對於贏華的記載也比較少的身世就撲朔迷離,一般來説有人認為贏華是秦孝公眾多兒子當中的一個,還有的人認為贏華是聞名天下的秦惠文王的同胞兄弟。還有一些小眾的説法,説贏華是贏虔的小女兒。不過贏華和秦惠文王嬴駟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個卻不能僅僅因為相信了他是秦孝公的兒子這一説法,而就簡單的判定它是秦惠文王的同胞兄弟。關於贏華和秦國各位大王的關係,存在很多的爭議。有資料中記載,贏華是秦孝公的兄長。
不過能支撐這一論證的史實卻不多,可見這種作為秦孝公兄長的説法並不可信,而在一些影視劇改編當中,比如羋月傳和大秦帝國這兩部劇的編劇都是有名的歷史專家,他們也並沒有採用這種説法。還有的人認為贏華是秦惠文王的弟弟而這種説法相對而言卻比較可信。為什麼這麼説呢?聽我下面的分析。曾經歷史上的秦武王嬴蕩長子,根據嫡長子繼承製選拔出來的。在秦惠王15年秦武王誕生。而據史書記載,公子華的年紀是要長於贏蕩的,所以説贏華不可能是嬴駟的兒子。
因為如果他是嬴駟的兒子,那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繼位的應該是贏華,而不應該是贏蕩。嫡長子繼承製,歷來受到眾位大臣和史官的重視,很多皇帝想要更改這一制度,讓自己喜歡的妃子的小兒子繼承王位,都遭到了很大的阻攔。而且擅自改變嫡長子繼承製,還會造成朝內關於王位爭奪勢力的崛起,對於國家穩定也會造成其他的傷害。甚至有可能因為在王位繼承人上面的選制的改變而會造成亡國。所以説贏駟去更改這一制度,顯然可能性幾乎為零。而還有一種説法是因為公子華的華溯本逐源而推測他是秦惠文王的兒子。
這主要原因是因為作為秦惠文王的兒子之一華字取自於秦國的先祖的名字,然而這種推測顯然靠不住腳。和他是秦惠文王兒子並無關係。所以説贏華贏駟為兄弟的可能性更大,而至於是不是秦孝公所生,這一點卻沒有辦法證實。有可能是秦孝公的兄弟所生,也未可知。不過通過對贏華所述的歷史史料的分析,可以看到歷史上關於贏華的記載,其實非常少,但是贏華在秦國,也是聲名遠揚,被稱為秦國的第一戰神,他的成名是要早於之後的秦將白起和漢代的韓信。
而在當時秦國和魏軍的一場戰役當中,秦惠文王帶着贏華以及隨行的只有十幾個護衞,而後面卻有數百人的魏軍追擊。但是秦惠文王卻成功的從這些當中逃生,這主要是得益於當時的贏華能夠以一人之力抵擋幾百人因此保衞秦惠文王,也讓秦惠文王看到了贏華身上的軍事才能以及忠心。而在當時秦國迅速強大,在經歷了秦孝公,秦武王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以及長年的軍事積累,實力已經足夠讓其他六國感到威脅。這個時候其他各國紛紛叫嚷要聯合起來討伐。
而當時實力最強的魏國的呼聲最高,面對這樣的情形,秦惠文王聽從了張儀的建議,擒賊先擒王,先解決在聯軍當中實力最強的魏國。這個時候選擇一名大將就成了一個難題,秦國的軍隊已經是當時最強的部隊,然而再強的部隊也需要一位出色的將領,這個時候贏華臨危受命,和張儀一起去剷除這個對秦國一統天下而言最大的威脅,擁有出色軍事頭腦的贏華也沒有讓秦王失望,在幕僚張儀的幫助之下,贏華最終一舉打破魏軍。
而隨着秦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秦國和其他諸侯列國的正面衝突再也不可避免,最終在秦楚大戰當中贏華率軍出丹陽城迎戰,然而卻遭到了楚軍數千人的圍殺,但是贏華卻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奮勇抵抗。贏駟得知之後立馬派人前去營救,然而還是晚了一步。當援軍趕到的時候,贏華已經被用長矛殺死,而贏駟也痛失一位大將。
不過贏華雖然戰死在沙場,但是他卻一把培養了在秦惠文王后期為他攻城略地的一位勇將白起。這也讓秦惠文王在後期帶兵遣將上有了主心骨。而白起也沒有辜負贏華和秦惠文王的期望,成為一代戰神。縱觀贏華的一生,都在為秦國的強大征戰。不僅如此,他還帶出了一位勇將。作為為大秦鞠躬盡瘁的贏華自始至終都在為秦國考慮沒有為自己生命和利益考慮。無奈英雄短命,過逝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