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藴含着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在統一草原的過程中,成吉思汗親眼看到兄弟相殘、父子相殺的克烈、乃蠻等部走向滅亡,所以早在汗國建立之初,成吉思汗就為四個兒子劃分好了封地,並囑咐他們“你們不必並行,天下地面盡闊,叫你們各守封國”,然而蒙古帝國的歷史卻並沒有按照成吉思汗的劇本展開。
成吉思汗長妻孛兒帖初次懷孕時,曾被仇敵蔑兒乞部掠走,所以長子朮赤“卒以是見輕於諸弟,仲弟察合台尤與不協”。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前,成吉思汗曾召集諸子討論繼承人問題。他讓長子首先表態,察合台卻搶着説道:“朮赤為蔑兒乞種,豈可以辱社稷”。
在攻打花剌子模首都時,二人不合直接導致蒙古軍隊“號令不一,紀律亦弛”,屢次遭受重挫。成吉思汗大怒,換上窩闊台、託雷,一個負責攻城,一個負責進攻呼羅珊,很快結束了戰事。
朮赤先於成吉思汗去世,但兄弟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緩和,察合台與窩闊台的關係變得越發緊張。成吉思汗慎重考慮之後,最終選擇了性格穩重的窩闊台為汗位的繼承者。
蒙古傳統兒子成年後必須自立門户,只有嫡妻幼子可以留在父親身邊繼承家業,這就是著名的“幼子守灶”制。成吉思汗所以一直將託雷帶在身邊,臨終前幾乎將所有軍隊和財產都交付給他。
成吉思汗生前曾專門叮囑二人:“汝等中應有一人承大位,將來我死後,應奉窩闊台為主,不得揹我遺命。察合台不在側,應使其無生亂心。”可是窩闊台雖是大汗,但勢力比起託雷卻小了很多,如此安排無異於給蒙古帝國埋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成吉思汗去世後,託雷監國期間迅速讓蒙古從對西夏的戰爭中恢復過來,並鞏固了中原地區的統治,為大舉南侵做好了準備工作。託雷的才能贏得了東西兩道諸王和窩闊台的認可。
1229年,蒙古諸王商議新汗人選,“列會者多歸心拖雷”,窩闊台也認為“幼子繼承父親,主其家帳……日夜扈從父罕,親聆教誨……大位應由彼繼承”。託雷卻選擇了遵守父親的遺命,堅持“應奉成吉思汗所指定之人為君”。
窩闊台登基後立刻對金國發動了新一輪的戰爭。蒙古大軍勢如破竹,但在潼關卻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戰事隨即陷入膠着。此時託雷獻計,願率一軍繞過黃河、潼關天險,出寶雞入關中,從背後包抄金國。
1232年,託雷領軍越過秦嶺,從漢中盆地迂迴到南方,然後直撲汴京。金國大將完顏合達帶主力15萬來援,不料在鈞州的三峯山遭到託雷的阻擊,“金之精鋭盡於此矣”。
三峯山之戰是蒙金戰爭中決定性的一戰,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追殲戰的經典戰例。戰後託雷並沒有居功自傲,反而説道:“臣何功之有,譽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
託雷一生都謹遵父親的教誨,極力維護蒙古帝國的穩定和大汗的權威,但卻沒有得到善終。班師途中,正值壯年的託雷突然暴病而亡,史料中的記載得又十分隱晦,以至於所有人都懷疑幕後主謀就是窩闊台。
窩闊台在位時並沒有將託雷家族的勢力瓦解或是接管,所以窩闊台死後蒙古帝國再次陷入內訌,託雷長子蒙哥在朮赤家族的支持下成功奪權。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強調團結,然而他死後,蒙古帝國幾乎瞬間瓦解,黃金家族也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內訌之中,這一切都是他所不願看見的。
歷史中的哲理總是這麼令人着迷,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下期再與小編一起走進歷史長河,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