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虎將,可朱允炆不會用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手底下有一名大將叫耿君用,此人英勇無雙,幫助朱元璋打了不少的勝仗,因為他是朱元璋的老鄉在加上他的功績,朱元璋就封他為管軍總管。然而不幸的是,在公元1356年,耿君用與張士誠交戰時不幸陣亡。
朱元璋非常傷心,但是管軍之眾又不能沒人統領,正好耿君有一個兒子耿炳文,於是朱元璋就讓耿炳文子承父職,帶領管軍繼續和張士誠作戰。
耿炳文比其父親更加勇猛,從1356年開始,他多次阻擊張士誠且從無敗績,特別是從1358年開始的“永興保衞戰”,耿炳文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利用城防優勢硬生生地阻擋了張士誠10年,讓朱元璋可以安安心心的處理其他事物。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耿炳文也因此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功臣。
明朝建立之初,一切都是欣欣向榮,事情似乎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太子朱標的早逝,喚醒了皇子們爭奪皇位的野心,讓未來的事情變得非常微妙且不可控。
但朱元璋卻非常傳統封建,他堅持立長不立幼的信念,按照順序來説,朱標去世之後,朱允炆就應該是未來的皇帝,因此朱元璋就立朱允炆為太子,好讓他將來繼承大統。
而朱元璋也知道四子朱棣頗具勇謀,為了防止他造反,朱元璋也一直在做着準備,在他主持的幾輪大清洗中,他始終保留了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耿炳文,最後他更是把保衞皇室的重任交給了耿炳文。在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朱元璋也與世長辭,而朱允炆也順利登基成為了皇帝。
果不其然,朱允炆登基沒有幾年,朱棣便舉起大旗興兵反叛,而朱允炆也遵循朱元璋的臨終遺願,馬上派遣耿炳文出戰迎敵,儘管此時的耿炳文已經是65歲的高齡,但是依靠豐富的作戰經驗漸漸取得上風。
然而朱棣也不差,為了能夠順利奪取政權,朱棣也是做到了知己知彼,仔細的研究過耿炳文的戰略戰法,最終通過離間計贏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
耿炳文突然意識到,朱棣這是想速戰速決,絕對打不了持久戰。因此耿炳文便守城不出,任憑朱棣如何挑釁。朱棣看到這種情況也是無計可施,沒過幾天就帶兵返回。
隨後朱棣就開始散播耿炳文大敗的謠言,讓朝中內應太常卿黃子澄上奏換將,朱允炆果然中計,派遣李景隆替換耿炳文,隨後耿炳文返回京都。
朱棣得知朱允炆臨陣換將後哈哈大笑,立刻率領大軍進攻,而李景隆不但連遭慘敗,甚至打開城門迎接朱棣。
此時此刻的朱允炆腸子都悔青了,悔恨沒有聽從祖父朱元璋的建議,堅持使用耿炳文對抗朱棣。最終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葬送了朱元璋辛苦為自己鋪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