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后沒殺一個功臣,當年打拼兄弟全部善終
從古至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幾乎已成定律,對歷代開國皇帝而言,統治穩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曾經的“老兄弟”開刀,畢竟“功高震主”可是犯了帝王的大忌,不將曾經的功臣剷除,皇帝恐怕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在剷除功臣這方面,歷代開國皇帝中做的“最絕”的當屬明太祖朱元璋,“明初四大案”牽涉人數多達十幾萬,四案過後,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僅有寥寥數人得以善終!根據“辯證法”的原理,有“最絕”的就有最“仁義”的,而能稱得上“最仁義的皇帝”就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大將,深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柴榮病重時,將禁軍大權交於其手,趙匡胤因而升任殿前都點檢,顯德七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在逼迫後周恭帝禪讓後,於同年登基稱帝,開創大宋王朝。
趙匡胤不愧是統兵作戰的人才,登基後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逐漸統一了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割據混戰,政權頻繁更替的局面,這期間趙匡胤也在不斷思索如何能夠不讓“歷史重演”,不讓宋朝成為五代之後的又一個短命王朝。
據《宋史》所載:建隆元年,趙匡胤召見丞相趙普,詢問如何“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趙普早有準備,獻上三計“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趙普此人頗為傳奇,他乃是一代功勳,東征西討,無不如意,然究其所學,竟自《論語》外再無學業,因而留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傳奇,趙匡胤統一全國的策略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因而趙匡胤對其極為信任,在聽了他的建議後,立即着手“削奪其權”。
“削奪其權”首當其衝的就是削兵權,兵權是五代十國混亂的根源所在,正如《五代論》所言“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而要想收兵權,就要對曾經的老部下“開刀”,趙匡胤此人頗為仁義,不願屠殺那些曾經擁立自己為帝的老兄弟,幾番躊躇之下,趙匡胤計上心來!
杯酒釋兵權
據《宋太祖實錄》所載:建隆二年七月初九,太祖將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眾人談天説地,回憶往昔,笑聲不斷,酒過三巡,趙匡胤將酒杯一放,突然就“多愁善感”起來,不斷嘆氣,眾將急忙詢問皇帝因何愁容滿面,趙匡胤嘆道“我這皇帝做的不舒服,整夜都難以入眠”,眾將追問原因,趙匡胤説道“又有誰不想當皇帝呢!”
眾將這下聽出趙匡胤話中有話,趕忙跪下表忠心,趙匡胤又嘆了一口氣“就算你們不想,你們的部下也會將黃袍加在你身上!”,話都説到這份上了,眾將知道再無轉圜之地,乞求太祖“指條明路”,太祖答道“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眾將心領神會,磕頭離去。
第二天一大早,以石守信為首的幾名禁軍高級將領上表稱病,請求解除兵權,趙匡胤欣然應允,並順勢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衞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改由三衙統領,將禁軍大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實現了趙普所獻三策之“削奪其權”。
石守信等人被奪取兵權後並未受到趙匡胤的“清算”,趙匡胤不僅遵守承諾,賞賜他們無數金銀財寶,還把妹妹嫁給高懷德,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三弟趙光美。因此石守信、高懷德等當年追隨趙匡胤打天下的老兄弟全都得以善終,這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
趙匡胤確實是一位極為仁厚的皇帝,他逼迫後周恭帝禪讓後並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感念周世宗知遇之恩,善待柴家後人,將柴家的小皇帝封為王爺,允許世襲罔替,並在太廟寢殿夾室立下一“誓碑”,要求世世代代謹守誓言,而碑文的第一條便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這相當於賜給柴家免死的“丹書鐵券”,由此可見,趙匡胤此人確實頗為仁厚!
小結:
可能有人會説,趙匡胤若是真講義氣,又豈會在柴榮逝世後欺負孤兒寡母,逼迫柴家小皇帝禪讓呢?懷有這種質疑的人不少,但史學界卻從未因此而質疑趙匡胤,這是因為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強者為王,帝位自然是有德者居之,趙匡胤建立北宋,結束割據混亂的局面,功在千秋!柴家子孫退位讓賢,享受高官厚祿,應該是最好的結局,趙匡胤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
總而言之,趙匡胤堪稱歷史上“最講義氣”的皇帝,他在“杯酒釋兵權”後又相繼“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徹底結束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這也使得宋朝“重文輕武”,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參考資料:《宋太祖實錄》《宋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