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是西漢大臣,字王孫,清河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是漢文帝皇后竇氏侄,在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漢景帝賞賜給他黃金千斤。這時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都退職閒居在家,竇嬰就向漢景帝推薦起用他們。
漢景帝所賞賜給竇嬰的黃金,他都擺列在走廊穿堂裏,屬下的小軍官經過時,就讓他們酌量取用,皇帝賞賜的黃金一點兒也沒有拿回家。竇嬰駐守滎陽時,負責監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等到七國的叛亂全部被平定之後,漢景帝就賜封竇嬰為魏其侯。這時那些遊士賓客都爭相歸附魏其侯,漢景帝時每次朝廷討論軍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與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平起平坐。
漢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王娡稱制,她在全國的鎮壓、安撫行動,大都採用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蚡剛掌權就想當丞相,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對賓客非常謙卑,推薦閒居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讓他們顯貴,想以此來壓倒竇嬰等將相的勢力。
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逝世,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因為喪事辦得不周到,都被免官。於是任用田蚡擔任丞相,任用大司農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有郡守和諸侯王,就更加依附田蚡了。
竇嬰自從竇太后去世後,被漢武帝更加疏遠不受重用,沒有權勢,諸賓客漸漸自動離去,甚至對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一人沒有改變原來的態度。竇嬰天天悶悶不樂,唯獨對灌夫格外厚待。
田蚡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竇嬰大為怨恨地説:"我雖然被廢棄不用,武安侯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此事萬萬不答應。"灌夫聽説後,也生氣,大罵籍福。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田蚡道歉説:"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着吧。"不久,田蚡聽説竇嬰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他就非常生氣,想要找機會處置灌夫。
元光四年(前131年)的春天,田蚡向漢武帝説灌夫家住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請求漢武帝查辦。漢武帝説:"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錢並説了些不該説的話。賓客們從中調解,雙方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太王后下了詔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在酒宴上灌夫失禮徹底惹怒了田蚡,加上上次要地的事,田蚡指揮騎士們捆綁灌夫放在客房中,叫來長史説:"今天請宗室賓客來參加宴會,是有太后詔令的。"於是他彈劾灌夫,説灌夫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詔令,犯了不敬之罪,下令把他囚禁在監獄裏。
竇嬰費盡心機也要救出灌夫,他瞞着家人,私自出來上書給漢武帝。漢武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竇嬰就把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説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漢武帝認為他説得對,賞賜竇嬰一同進餐,説道:"到東朝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在東宮廷辯上竇嬰和田蚡大打出手,互相揭發對方的各種罪名,最終勢均力敵,誰也不輸誰。但是竇嬰失算了,他忘記了田蚡的姐姐是當朝太后,是皇帝的親生母親。果不其然,知道廷辯結果的王太后大發雷霆,她對漢武帝説:“一日不拿下竇嬰我便一日不吃飯,現在我還活着,別人竟敢都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再説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
漢朝以孝治天下,漢武帝不敢看着自己的母親這樣,於是就把竇嬰下獄了。下獄後的竇嬰為了自救,他拿出了漢景帝留給他的遺詔,並希望要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漢武帝看到詔書後,他震驚了,只見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持此詔便宜行事。"漢武帝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詔,這道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中,於是便以竇嬰偽造先帝的詔書,判處他斬首示眾的罪名。
竇嬰本來想着漢武帝是會保全他的,只要自己拿出詔書就能夠救自己,説不定連灌夫都能救出,但是結果卻大大出乎了自己的預料,他沒有等來漢武帝的赦令,等來的是斬立決,滅三族。
直到臨死之時竇嬰才明白,自己想錯了,他太清楚那份詔書會有多大的影響力,一旦拿出來,這等於是他可以持此詔發動一場合理的政變,那個皇帝敢留他。當他拿出詔書的那一刻,他就被漢武帝判了死刑,就算宮中尚書處真的有詔書副本存在,他也活不了,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觸犯了皇帝的逆鱗,只有死路一條。
至於為何説魏其侯竇嬰被處死的背後暗藏玄機,因為真正把竇嬰推向死亡之路的並不是王太后和田蚡,竇嬰觸犯的是皇權,在得罪了王太后和田蚡之後又因為先帝遺詔的事得罪了皇帝,這個催化劑徹底把他推下了深淵,所以説漢武帝劉徹才是處死竇嬰的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