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青年學子提升就業競爭力,應用型人才培養期待“模式創新”
隨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年輕人上大學的比例高了、學歷也高了,但為什麼就業壓力也在加大?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試圖給出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或許,不少年輕人在讀了大學甚至在讀完研究生後,就不太想做艱苦的事情,這是教育中的矛盾。”
9月28日,“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應用型民辦大學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上海杉達學院舉行,包括裴鋼在內的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談到,高等教育正面臨着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任,尤其在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方面,高校辦學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高德毅直言,當前,從人才培養的層次和結構看,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還不夠。在高校頂層設計層面,亟需進一步優化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教育辦學的政策激勵、資源保障及制度安排。
面向未來,如何幫助青年學子更好地提升就業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包括適應職業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談到,高校要準確定位,堅持面向社會辦學,“大學開展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活動,都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為人才培養服務。簡言之,高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都負有育人的責任。”
作為上海第一所民辦本科高校,上海杉達學院在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的創新舉措也引發高教界不少專家的關注。以該校護理專業為例,從2013年到2022年,仁濟醫院先後留用上海杉達學院畢業生212人。其背後,學校開設的“仁濟班”功不可沒。學校與醫院雙方開啓訂單式培養後,“仁濟班”結合社會崗位需求,特別開設了危重症、血透、手術室等專科特色方向,校企共同參與招生、培養、就業。在就業方面,不僅“仁濟班”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從用人反饋看,這一學生羣體也以“專業思想穩定、溝通能力強、操作技術好”的特質,受到醫院方面的肯定。
培養應用型人才,仍然需要“模式創新”。上海杉達學院校長陳以一介紹,該校正在重構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學體系,就本科教學而言,將在專業教育基礎之上,加強對學生實現多領域拓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鍛鍊,以進一步突出職業發展勝任力。
此外,通過“入企辦學”,上海杉達學院已與一些頭部企業合作,先後創辦了兩個產業學院,合作建立了六個平台學院,聯建八個教學醫院,產教融合結出新碩果。2021年,上海杉達學院現代智慧服務產業學院獲首批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
作者: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上海杉達學院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