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學生寫作文《孤獨》,這深深的孤獨感,連老師都不忍給低分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小學生寫作文,能有什麼出其不意的體驗呢?説出來可能你不會相信,

他們內心的想法可謂是千奇百怪,只有你猜不到的,沒有孩子想不到的。

論孤獨孩子不比大人少;論想法,孩子的思維更跳躍。現在的孩子連作文都寫得令人欽佩,家長們是這樣認為的嗎?

小學生寫作文想象力豐富,語言優美,讓老師和家長“眼前一亮”

小學生作文之《烏龜》,文中的烏龜竟然”活了“

小學生寫作文一般都從觀察實物開始寫,從觀察實物開始寫對於學生更容易,當然這期間也要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力和豐富的語言辭藻。

這篇文章記述的是學生寫的一種動物——烏龜。講述的是學生家裏養的一隻烏龜,學生通過自己細緻的觀察,把烏龜描述得生動形象。文

章中有一句描寫烏龜的外形這樣寫道:

背上的一條條條紋顯露着,走起路來活像一位年邁力衰的老爺爺。

這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把烏龜的外形和走路的形態描述的栩栩如生,讓大家看完不禁腦中浮現出這隻烏龜的全貌。在描述烏龜的尾巴的時候,學生這樣寫道:小尾巴細得像根牙籤。

這句話同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烏龜尾巴的細節描述得生動形象。

通篇的作文都在描述烏龜,但卻善於運用修辭的手法,把烏龜描述得活靈活現,生動形象,不得不讓老師拍手叫好。

小學生作文之《我想變成什麼》,讓人們對母親的愛油然而生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雙職工,每天都要上班,作為家長,不僅要上班掙錢,還要教育子女。而媽媽這個角色一直都被人們歌頌,母愛也是作文中常寫和常出現的一個話題。

這篇文章開篇先點題——

寫到了自己想要變成雨傘,不管颳風還是下雨,都可以為媽媽遮擋

。開篇就寫出了自己對於媽媽的一種情感,希望用自己的小小身軀為媽媽遮風擋雨。

隨後學生運用想象力,希望自己變成陽光、變成飛機,可以在寒風刺骨裏為媽媽送去温暖,可以帶着媽媽去世界各地旅行。緊

接着學生寫出了想要變成媽媽——為女兒做早餐,接女兒放學。這份對母親的愛,又有多少人能不為之感動?

小學生作文之《孤獨》,孩子內心的孤獨感,讓大人着實敬佩

有人説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等他們長大了就會懂得和明白一些事情了。但其實現在的小學生思考的方式不一樣了。

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明白一些事情,我們更多的時候應該把他們當作大人來對待和交流。

這篇作文小學生所寫的孤獨感,讓老師都能感受到,不忍給低分

文章開篇寫到三年前爸媽離婚,爸爸重新組建了家庭,他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去年過年的時候,爸爸和他講説今年一家人去海南過年,聽了爸爸説的話,學生很是高興,激動得睡不着覺。

但是結果就是到了當天爸爸只帶了弟弟和那個女人,並沒有自己。

從開始的一家人到海南過年,再到最後發現沒有自己,前

面的描述是為了後面自己一個人留在了家過年做鋪墊。可見學生的心思細膩、文筆細膩、感情真摯。

小學生寫的這篇文章筆觸非常地細膩,前期描述的一家人去海南過年的圓滿和美好,都是為了後期襯托出自己的孤獨和寂寞。

這讓閲卷的老師不得不給出滿分。

作為小學生,能寫出如此有思考的文章,不得不佩服確實是非常的厲害。

娃的寫作能力,單靠技巧不足以昇華,還需要真實情感和大量閲讀作輔助

在語文教學中,從拼音、識字開始,慢慢的學會組詞和組句,在這些都有一定的基礎上,到小學三年級左右,老師才開始引導和指導我們寫作文,從最簡單的請假條、日記,再到後來的小作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大量的閲讀

這最先的一步肯定是大量的閲讀。

無論是當今的作家還是著名主持人,出口成章的人大多有一個好習慣就是閲讀。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興趣,通過閲讀可以認識很多生字詞,還可以在這期間提升自己的閲讀理解能力,尤其到了初中高中的語文考試中,

閲讀理解的題型也是必考的題型之一。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光閲讀不積累肯定不行

光讀書閲讀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加入自己的思考以及好詞好句的積累。語文的學習尤其是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就是積累。

在閲讀的過程中可以準備一個閲讀積累本,把自己閲讀中出現的好詞好句隨手記下來,時不時翻閲,在大腦中形成記憶,那麼在以後的作文寫作中就可以肆意使用了。

寫在最後:

當今的小學生,生活在互聯網大爆炸的信息化時代,他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都是豐富的,只要在日常的學習中、生活中多加引導,一定能創作出不一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