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分數線直逼北清,師範專業為何“火出圈”?
隨着各地2021年高考本科批次錄取工作的陸續結束, “師範熱”現象浮出水面。在天津、雲南等一些省份,部屬師範院校的專業組投檔線飆升,華中師範大學錄取線僅比北大、清華低13分,東北師範大學錄取線甚至超過了浙江大學,非部屬師範院校也水漲船高。
“師範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對教育對教師的尊重,教師正逐漸成為有社會地位、收入體面的羣體,這是尊師重教的題中之義。近年來,國家實施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教育投入越來越多,不少地方要求各地教師工資和公務員工資看齊,在沿海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名校生進入中學當教師,甚至還有大學副教授到中學去,這些“動向”被人們敏鋭地捕捉到,師範專業由此變熱。
專業選擇某種意義上也反映出年輕人的擇業傾向。雖然現在不少年輕人在專業與職業選擇中,不再僅僅追求“鐵飯碗”,但傳統觀念與社會輿論等因素,仍在影響他們的選擇。不少人在挑選專業時,除了從個人特長、興趣出發,還會從未來擇業的角度出發,工作有保障的師範專業,由此成為不錯的選擇。
不可否認,隨着入學率的提升,大學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找工作”是考生們在填報專業時的一個重要選項。尤其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整體就業環境不夠理想,2020年,《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60.1%的受訪者會選擇更穩定的工作。雖説大部分師範生仍要面對考編的激烈競爭,但相比之下,師範專業可以讓他們在就業競爭中更有信心。
除此之外,國家對師範生的各種政策支持,也是吸引考生的一個方面。在談及“師範熱”時,某“雙一流”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就告訴我,公費師範生、“優師計劃”推行後,走這些渠道讀師範專業,不僅可以節省家庭的教育投入,還能享受到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措施,不管是獲取教師資格證還是找工作,都能省去很多麻煩。
在“現實考量”的背後,更多的師範生知道教師這個職業,不只是個“鐵飯碗”,更肩負重任。不少和我聊天的師範生,更多是從專業素養和細微的實際工作體驗來描述這份工作。比如,他們強調“師範熱”雖是個好事,但對還未踏入大學校園的報考者而言,要知道想象中的教師工作和實際有一定區別,比如備課、教研或改作業,壓力並不小。讀師範容易,當個好老師難。
“師範熱”之下,其實更檢驗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一個師範專業的畢業生就告訴我:有時“治癒”她的不是工資,不是榮譽,而是孩子們簡單的愛。一個老師如果只想着穩定、高工資和假期,其實很難在這一行幹長久。歸根結底,面對師範學習和教師工作,仍然需要人們足夠的熱情與興趣。在內心驅動力的支持下,再加上完善的教師保障體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師範專業的價值。
撰文/白毅鵬
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