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清代的蒙古王公三陵

法庫清代的蒙古王公三陵
法庫縣公主陵村僧格林沁墓碑

法庫縣北部原有三處古代陵園,由西至東形成一列。這三陵隸屬蒙古科爾沁左翼三旗,即賓圖王旗、達爾罕王旗、博王旗。理葬的是三旗的親王、郡王、貝勒和公主,當地羣眾稱之謂蒙王三陵,現分述如下。

(一)賓圖王陵

賓圖王陵在大屯村,該村現屬法庫縣卧牛石鄉。東鄰秀水河,北依小土丘,諸陵葬於小土山之陽,臨秀水之濱。村人以陵的建築繁簡稱之謂大陵、小陵。大陵又分東大陵、西大陵。東大陵稱大爺陵,西大陵稱賓圖王陵。小陵稱格格陵①,村人傳説格格陵葬於咸豐年間。

“賓圖王領屬科爾沁左翼前旗,從祖洪果爾,崇德元年(1636年)敍徵明功,封扎薩克多羅賓圖郡王世襲網替②”故大屯的賓圖王陵是洪果爾後代承王爵的陵寢。具體名字已無可考、這些陵原葬於彰武縣五家子村。後因大屯依山臨水,遂遷陵於此。

(二)達爾罕王陵

達爾罕王陵位於法庫縣城西北二十公里的王爺陵村。該村隸屬四家子蒙古族鄉。村東有黑山、西部為平原。黑山的西麓、南麓建有清代陵寢數座。當地羣眾建陵先後、方位、地勢稱它們為“老陵”“當間陵”“高陵”“把邊陵”等。

第一,老陵。該陵位於黑山西麓,它是科爾沁達爾罕王旗第三代達爾罕王班第與固倫端敏公主夫妻的合葬。班第是達爾罕親王曼珠習禮的孫子,世襲郡王,死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③晉親王爵,葬陵於此。

端敏公主是簡親王濟度之女,簡親王濟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赤的孫子。端敏公主於康熙九年九月下嫁給蒙古達爾罕王和塔的長子班第為妻。雍正元年(1723年)晉封為固倫端敏公主,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薨;終年七十七歲④。與班弟合葬,因班第陵葬在先,故稱“王爺陵”,亦代村名。村人稱班第陵為“老陵”。

陵四周有七尺高的紅色圍,牆頭灰瓦蓋頂,硃紅大門,配有虎頭銅質鋪首。進大門有甬路通饗殿。饗殿五間建在青石台基之上,饗殿為硬山式灰磚城,上蓋筒瓦,飾有螭吻走獸。檐下設廊,朱添彩畫,正中三間隔扇門,兩頭各一間磨磚窗台,花格窗欞。殿內方磚鋪地,正面有供桌、祭器等。饗殿前有東西相對的配殿各三間。東配殿陳列墓主人生前的衣物、用具等。西配殿陳列轎及儀扙等物。饗殿的外牆內側向東西延伸有翼牆,翼牆的中間各有角門通後陵院。後院正中築有方形台基,東西南三面各有三級台階,上鋪條石。中間圓形寶頂。地下即為班第和固倫端敏公主墓室。

第二,當間陵。該陵在老陵東里許的黑山主峯西南面一個小丘上。陵中理葬的是達爾罕王族道布飲的陵墓,從規格上判斷應是郡王或親王爵位。陵園青磚圍牆,大門一間,門前平列東西相對各兩間磚房,應為看陵者居室,稱更房。大門內有甬道至過廳,甬道東西相對有三間朝房。過廳五間,其後正面是饗殿五間,再後是寶頂。陵園周圍皆植青松。從各陵的樹齡比較,此晚於老陵多年。該陵離村較遠,在“九一八”事變時被破壞。

第三,高陵。該陵位於當間陵東二里許,在黑山南麓一座土丘之上,由於位置較高俗稱高陵。陵園建築與老陵,當間陵基本相同,在“九一八”事變中遭到破壞,剩下的圍牆、大門、房框、寶頂一九四八年也被毀。

第四,把邊陵。該隨在諸陵之東,處於陵區的邊緣,故稱把邊陵。陵園建築小於其它陵寢。陵中埋葬者應是貝勒一類爵位。

黑山的陵葬成為山巒拱抱,野花似錦,古木參天,鬱鬱葱葱,加之富麗堂皇的陵園建築,真可謂幽美森嚴,可惜“九一八”事變時受破壞,一九四八年全部毀掉。

黑山諸陵所埋葬者均屬達爾罕王族一系,由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領屬,清代與民國初年設有衙本達⑤,管理陵寢事務。並有《陵志》記載諸埋葬者的名字、官爵、功績、墓陵時間、祭祀、山林區域等等。六十年代初《陵志》丟失,本來非常清楚的陵葬記事,失去了記載。

(三)博王陵

博王陵是科爾沁左翼後旗博多勒噶台親王和公主的陵墓。埋葬在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村。村落建在峯巒疊嶂、林木叢翠的山坳之中。在這小山之陽建有端柔公主陵、僧王陵、二太王陵、喇嘛陵、貝勒陵等五座陵寢。

第一,端柔公主陵。據歷史記載: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的撫弟莊親王允錄之女——和碩端柔公主下嫁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七位扎薩克郡王齊默特多爾濟為妻。乾隆十九年病故,⑥建陵於此,即將原村名“下金台”改稱“公主陵”。齊默特多爾濟死後與端柔公主合葬,因公主埋葬在先,村名仍稱公主陵。

陵園設在該村東南隅,後依青山,前臨溪水,朱牆圍繞,蒼松古木,殿宇巍峨。陵前正面建白石旱橋一座,橋面光潔,欄杆石板,雕鑿精工。過橋便是陵園。正中大門三間,青磚灰瓦頂,硃紅色大門嵌着銅釘、鋪首等飾件。進大門鋪有甬路,兩側有東西相對的更房各三間,正面過廳五間,情磚灰瓦硬山式螭吻走獸,瓦當滴水,前設迴廊,廊下三明兩暗;中間三間隔扇門、兩邊各一間為花格窗欞,磨磚窗台。過廳外山牆東西延伸的翼牆是內圍牆;牆抹紅粉,上蓋筒瓦。過廳室內陳列公主生前用過的轎和儀杖等執示⑦,過廳外翼牆中間有角門通內院。內陵院正面飧殿五間,建在方形台基之上。殿堂高大森嚴;前有迴廊,硃紅明柱,並排格扇。室內正中供奉公主、王爺的塑像,前設大供桌,上供兩個牌位,分別寫:和碩端柔公主之位和扎克那王齊默特多爾濟之位。牌位前擺設供品及香爐、香簡、蠟台等。供桌前設有拜墊。室內高大寬敞,莊嚴肅穆。饗殿過後,正中為寶頂,高大圓形寶頂建立在方形台基之上,台前有三級台階,整個建築,表現出封建時代王公貴族的等級與尊貴。

一九四八年秋,整個建築被當地人拆毀,地下墓室也被挖開。從寶頂台階向下挖五米多深,看見磚券的墓室,石雕的門額,額下石門上雕虎頭鋪首。打開石門為方形墓室,室內方磚鋪地,中有滲水井。墓室北面停放兩具朱漆木棺。公主棺上繪雲紋圖案,棺中有白綾覆蓋屍體,公主頭戴風冠,身着刺繡的衣衾。棺中有翡翠、玉器、金鐲、耳環等裝飾品。

第二,僧王陵。即僧格林沁陵,建在公主陵東里許羣山環抱的一個小丘的陽坡上。僧格林沁是科爾沁左翼後旗人,世襲郡王,“忠直成性,勇武絕倫”。他是清代有數人物,死於王事。據史料記載:僧格楙沁於清同治四年(1965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山東曹洲一帶剿捻,戰死於高樓寨附近的吳家店。清朝官吏薛福成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僧邸之追賊曹南也共有馬隊六千,先為賊所衝,全軍盡沒,何建鰲步隊四千,死者千餘人,郭寶昌萬人,未被賊衝一軍獨完,其餘四千步隊不知何人所帶。及僧邸遇害,馬隊散亡略盡”⑧,清延軫念其功績,詔封忠親王,建陵於此。

陵園建築頗具規模,佔地面積約七十畝。分內牆外牆兩層陵院,有饗殿,過廳、朝房、配房、大門、碑樓等古建築羣體。窮極工巧,賞心悦目。碑樓建築正對陵園大門,青石台基之上樓閣巍峨,重檐高聳,雕樑畫棟,金碧交輝。硃紅四壁,各有券門。樓內青石鋪地,雕波刻浪,中有贔屓為座,上豎雕龍石碑。石碑全高一丈七尺,上刻“聖旨”,其內容是清朝政府緬懷僧格林沁的“功績”和戰死經過。(碑文全文見《法庫文史資料》第五輯“僧格林沁碑文考辨”)

陵園南面圍牆正中有大門三間,青磚炭瓦,門內鋪有甬路至過廳,石獅一對,分列甬路東西,兩側建有相對的更房、朝房各三間,均為青磚灰瓦,捲棚式屋頂。與大門相對五間過廳。過後兩側向東西延伸的翼牆即內陵院圍牆,牆的下半部是青磚白縫,上半部抹紅粉,頂端蓋瓦,中間闢有角門通內陵院。過廳內陳設全部儀仗,有金瓜、鉞斧、朝天蹬等,還有“肅靜”“迴避”官顯牌。走過過廳進入內陵院,有甬路通饗殿。饗殿五間,朱漆彩畫:廊檐斗拱。殿內正中供僧格林沁塑像,像前陳設朱漆大供桌,桌上放着牌位和祭器。室內陳列僧格林沁寶刀、馬具、戰跡圖等。饗殿後是陵園最深處。有寶頂三珠建在三座台基上,並列成行。每座台基均有台階。中間大者為僧格林沁,左右是正妻和側室之墓。

一九四八年當地農會為挖掘地下財室拆毀殿堂和寶頂,打開棺槨,發現屍體並未腐爛,身首俱全。因而也解開了僧格林沁戰死時被捻軍割去頭顱,由朝廷派工匠用金造假頭放在屍體上的訛傳。但在屍體前胸左上部有約十釐米傷口,其它部位也有傷痕多處,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

第三,喇嘛墳。該墳位於僧格林沁內陵院東牆外,貼外牆建一座小陵院,有一間門洞和一個寶頂,並有磚砌院牆。這是布和特木爾的陵墓。布和特木爾喇嘛是僧格林沁的伯父,曾在北京雍和宮和索王府的佛堂燒香侍佛。他為僧格林沁繼承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王位之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布和特木爾喇嘛圓寂以後葬於公主陵村。僧格林沁死後又移到僧格林沁陵園東側。一九四八年此墳也被挖開,是坐棺葬。

第四,二太王陵。當人稱它為老陵。説明陵葬年代應在諸陵之先。弟承襲兄王爵的習稱二太王。此陵墓主是科爾沁左翼後旗承襲兄長王爵的羅卜藏喇什,他死於乾隆三年,敬稱二太王陵。據清史稿記載,羅卜藏喇什是齊默特多爾濟的父親。

該陵建築規格、佈局與公主陵、僧王陵相仿,但饗殿,過廳均減為三間。門前無碑亭或旱橋。該陵亦於一九四八年被毀。

第五,貝勒陵。該陵建在公主陵西,規模小於諸陵建築,也是此處最晚興建的一座陵寢。光緒末年博多勒噶台親王伯彥衲祜之子貝勒温都蘇在北京病故,温都蘇是僧格林沁的孫子。後來靈柩移至公主陵村,葬於公主陵園西側。

以上五座陵墓,都是科爾沁左翼後旗親王郡王、公主、貝勒的陵,隸屬於後旗管理,早年設衙木達,負責祭祀和保護陵寢及山林樹木等職責。這幾座陵修建時都是從北京請來的工匠,工藝水平較高,加之此地山巒古樹,溪水青石,谷闊深幽、綠草如茵,乃成為風景名勝之地。過去來此遊覽者甚多。遺憾的是一九四八年全部被毀,現僅留下一座高大的青石盤龍碑孤單地豎立在那裏,成為唯一的歷史見證了。(該碑的照片載於《法庫文史資料》第五輯)

注:①滿族、蒙古族封為王爵的女兒稱“格格”如同郡主。

②見《蒙古遊牧記》卷1 13頁,世襲網替是清朝封為王爵者,如加封世襲網替,即可沿襲繼承王位之意。但一代只可一人繼承。

③見《清史稿》卷166,5280頂。

④見《清史稿》卷166,5280頁。

⑥內蒙古稱管理陵寢的負責人為衙本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70 字。

轉載請註明: 法庫清代的蒙古王公三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