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反讓清朝賠償,直接導致了日本崛起

甲午清日戰爭的爆發,與英國也有莫大的關係,可以説是英國間接促使甲午戰爭的爆發,決定了清朝和日本兩個國家的走向,而這個誘因就是日本聯合艦隊擊沉英國的運兵船英國的態度。

日本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反讓清朝賠償,直接導致了日本崛起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雖然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依然跟清朝一樣,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是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內自然資源匱乏,生產出來的物資也需要銷售出去,此時的日本也有了脱亞入歐的想法,為了能夠稱霸亞洲,日本把目光瞄準了一衣帶水的清朝。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和清朝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日本是前文所説的明治維新,而清朝則進行了十多年的洋務運動,旨在"師夷長技以制夷",重點在經濟和軍事領域,洋務派在此時建立了多個工廠和兵工廠,北洋水師就是此時建立的,而成為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

日本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反讓清朝賠償,直接導致了日本崛起

而日本對於侵略清朝則是蓄謀已久,先是藉口吞併了琉球,進而想侵佔台灣,但由於實力不足,被清朝軍隊打敗了,但日本也因此試探到了清朝的底線,而後日本蟄伏了一段時間,再次對朝鮮下手。

而契機就是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當然在此之前的1876年,日本就逼迫朝鮮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但是日本想吞併朝鮮,而朝鮮爆發起義以後,朝鮮政府無力鎮壓,於是向宗主國清政府求救。

清朝作為朝鮮的宗主國,藩屬國求救,清政府當仁不讓,但是日本也藉口有條約,出兵朝鮮,可謂不請自來,目的昭然若揭。

而作為甲午戰爭導火索的高升號事件,就發生在此時。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僱用英國商船高升號從塘沽起航,運送中國士兵前往朝鮮牙山,在豐島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號巡洋艦悍然擊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國,船上的871名官兵是李鴻章所部淮軍多年訓練的精鋭,相當於此後牙山一役中清軍兵力的三分之一。這樣的一個結果導致了清朝和日本在朝鮮軍事力量失衡,同時也給清軍士氣打擊非常大。

日本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反讓清朝賠償,直接導致了日本崛起

攻擊高升號可以説是日本蓄謀已久的一件事情,它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試探,一是再次試探清政府的軍事實力和底線,另外一層意思是試探當時歐洲強國的英國的態度。

首先説再次試探清政府的軍事實力和底線,前文説過,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逐漸強大,但是相比強大的清王朝,日本當時還是實力不足,所以才有了侵略台灣的失敗,這次日本攻擊高升號就是看看清政府的軍事實力到底怎麼樣,是不是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另外就是看看清政府的底線,是不是好欺負一點,從這個層面上來説,日本是成功的,他試探出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和底線。

再來説試探英國的態度,英國是第一個打開清政府大門的人,又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在清朝攫取的利益最多,日本需要知道英國人對於日本與清朝開戰的態度,如果英國對於高升號被擊沉沒有反應或者反應很不強烈,那麼日本就知道該怎麼做

雖説是試探,日本依然很忐忑,英國一開始的反應的確讓日本有點心驚膽戰,因為日本最擔心的就是英國和清朝結盟,以日本的國力,跟清朝打已經很費力,更不要説再加一個強國英國了,而英國國內也是羣情激憤,咱大英帝國哪裏受過這種氣,必須嚴懲日本,於是巡弋在東亞的英國遠東艦隊,做出了不尋常的軍事部署: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中將斐利曼特不僅派“紅雀”艦前往出事地點進行搜索,更是派遣“射手”艦前往搜尋日本艦隊,要向日本艦隊問罪。英國輿論一致認為“抗日援華”既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又符合英國的道義責任。

不過日本顯然更具有近代國家的意識,他們走了兩步關鍵的棋,一是拋開清朝對高升號事件做了調查,形成了《關於高升號事件之報告書》,這份調查報告完全沒有清朝的參與,而日本是為了應付後面的聽證會。二是買通了英國國內的有分量的媒體和學者,為日本發聲,雖然這在國內引起了爭論,但總歸是扭轉了不利於日本的局面。

結果兩次聽證會後,英國認為日本沒有責任,而是應該由清朝賠償,而背後的原因則是英國迫於俄國南下的壓力,決定扶持日本,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英國對於清朝的取勝不抱有信心,於是就這樣,英國的放任,讓日本有了底氣,後面有了清朝甲午戰爭的慘敗和日本的崛起。

不過英國的這次放任,卻給世界留下了隱患,也就是後來軍國主義的日本,讓英國在二戰中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反讓清朝賠償,直接導致了日本崛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