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學家談遷寫國榷是怎樣的一個小故事

  談遷生於一五九四年死於一六五七年。他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祖籍為汴梁,也就是如今我們所説的開封地帶。他的家境極其的貧寒。但是他卻從來都沒有抱怨過,反而是奮發圖強,立志在將來要做出一番作為。

著名史學家談遷寫國榷是怎樣的一個小故事

  談遷像

  他從很小的時候,便很喜歡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書籍,並且對於歷史類的書刊是尤為的喜愛。但是由於他家庭條件的不足,他根本無法暢快的看各種書籍,要看的書籍只能夠去向別人借,然後自己在進行抄寫才能夠無後顧之憂的看。而伴隨着宋室南渡,他也在鹽官西南的一個村莊定居,後來由於洪澇災害,又再次搬遷至如今海寧的寧馬橋這個地方。

  談遷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一官半職,維繫生活的費用全靠着他抄寫所得來的那點費用。生活的極其艱難。但是,儘管如此,他卻沒有被繁瑣且毫無章程的艱苦生活所打垮。仍然保持着他的夢想,自學成才,一個人寫史。並且在他經過多年的努力之下,完成了一部有着四百多萬字的擁有巨大歷史意義的書籍——《國榷》。

  因為《國榷》這部記載了許多在明朝時候的真實歷史史實的書籍,他自己也從此名垂青史。由他所編寫、經過他多次修改過的這部書籍,記錄了很多在明朝時候避而不談的事情,很多都是當時的歷史社會所不能允許的,被被看作是有違道德倫常,邪門歪道,為此甚至還將《國榷》設為禁書。

  談遷寫國榷

  只要是學習過歷史的人,大多都知道談遷這個人。談遷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候的著名歷史學家。

  《國榷》

  談遷的出生極其貧寒,但是生活的艱難困苦卻並沒有將他打磨的甘於命運,甘於生活。相反的他從小就勤學好問,喜愛看書,尤其是對於歷史類的書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且還立志要編寫出一部記錄明代具體歷史史實的書籍。

  可是他的家裏實在是太窮了,而在那個時代書籍又很貴,他的家裏根本就沒有錢給他去買書看。因此,他要看書的話,只能夠去想別人借,然後自己在進行抄寫。甚至有的時候,他需要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借書。中途只能吃一些乾糧來抵禦飢餓,有的時候還無法吃飽。

  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他差不多二十來年的努力奮鬥,幾經三番的修改,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部記錄了四百多萬字的關於明朝的編年體史書——《國榷》。

  面對這樣一部很有可以會流傳千古的鴻偉鉅作,談遷的喜悦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就在他即將把書稿資料拿去複印的前一晚,一個小偷來到他的家,發現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上了鎖的竹筐。誤以為那是很值錢的東西,便將他的書稿給偷走了。

  面對這樣的巨大的打擊,談遷可謂是悲痛欲絕。

  很多人都認為他就此將是一蹶不振,可是,讓眾人感到意外的是,沒過多久,談遷便重新振作精神,再次提筆,開始創作。並且這一次,為了能夠讓史實更加的準確,他還走訪多地,進行考究。就這樣花費了四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比之前丟失的還要準確的歷史史書——新的《國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1 字。

轉載請註明: 著名史學家談遷寫國榷是怎樣的一個小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