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可以説是那個時期最為出色的軍事家,他用兵如神,神機妙算,博古通今也精通易術,有預測未來之能。在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中無人不服。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中病重,自知時日不多的諸葛亮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安排,他將自己的兵法教給姜維,並且將一個木製盒子交給他對他説道:"這個盒子是我畢生所願,你將他交給皇上,讓他好生保管,我身後必有劉氏子孫打開這盒子,建立不朽功業。你讓皇上好生保存,不可與人。"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諸葛亮劇照

姜維見是丞相遺言不敢怠慢,於是便將盒子交到後主劉禪的手中,那劉禪聽説姜維的報告,便要將他打開,可那盒子設計精巧,佈置有機關根本無法打開,找了幾個人來試也沒能撬動那盒子,於是劉禪只能將諸葛亮的寶盒收藏起來好好研究。

蜀國滅亡之後,劉禪也帶着寶盒來到洛陽,當時掌權的司馬昭聽説劉禪身上有諸葛亮留下的寶物便向他索要。當時的劉禪已經是階下囚了,不敢拒絕司馬昭的要求,便將寶盒交給司馬昭。司馬昭得到寶盒後也想盡辦法要將其打開,可一直都沒有成功,只好作罷,將其當做自己的收藏,留在府庫中。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司馬昭劇照

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長年動亂,諸葛亮的寶盒也隨着動亂而不知所蹤,人們也漸漸忘記諸葛寶盒的事情。一直到元末,當時後來大名鼎鼎的劉伯温劉基為不滿元朝的殘暴統治辭官回鄉的途中無意中得到的諸葛亮的寶盒,那劉伯温和諸葛亮都有着經天緯地之才,也能窺視未來,但他仍然無法打開諸葛寶盒,不過和司馬昭不一樣的是他一直將寶盒帶在身邊,時不時地拿出來研究。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朱元璋與劉基

後來劉伯温跟隨朱元璋,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平定天下,建立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後,他不求名利,剛正不阿,因此很快便受到胡惟庸等人的排擠,洪武四年,劉伯温便告老還鄉。雖然告老還鄉了,但朱元璋為人猜忌心重,便不斷派人監視劉伯温。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伯温只能關門謝客,躲在家裏研究諸葛寶盒,一研究就是四年。一直到洪武八年,當時由於劉基深居簡出根本查找劉伯温的罪證。後來胡惟庸也不知道在哪裏得到諸葛寶盒的秘密,瞭解寶盒是當年諸葛亮留給劉氏子孫讓其重振大漢江山的寶物,而劉伯温也剛好姓劉。這下子劉伯温謀反可以説是罪證確鑿,按照皇帝的脾氣,十個劉伯温也不夠死。胡惟庸當即將這事奏明皇帝,朱元璋聽到這便命胡惟庸處理此事。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劉伯温劇照

而就在此時,劉伯温還在連夜研究諸葛寶盒,一聽到胡惟庸到來不由得大驚,手中的寶盒也因此掉在了地上。那寶盒一落地頓時摔成兩半,竟然打開了。劉伯温看到這不由得大喜,便雙手撿起寶盒一看裏面竟然是空了,只在寶盒底部留下一首詩:"皇孫非皇胄,誠意亦誠實。君成生前功,亮承身後名。了卻生前事,天命君自知。桂花做薄酒,與爾話春秋。"

劉伯温看到這首詩不由得氣急攻心,吐了一口血。而就在這時候,劉伯温的兒子劉璉一手拿過寶盒見那盒子竟然有譏諷和詛咒父親的意思不由得大怒道:"諸葛匹夫,我恨不能把你碎屍萬段。"説着便撿起那寶盒準備燒掉。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晚年劉伯温

劉伯温一把拉住劉璉的手説道:"不可辱罵先賢!諸葛丞相相邀為父自然不敢怠慢。而且丞相也替我們劉家找到的出路,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我死後,你就將這寶盒和我的兵書獻給皇上必能保我劉家百年平安。"説着便命兒子帶他去見胡惟庸,而胡惟庸便以探病為名送給劉伯温兩顆藥丸,那劉伯温拿起那藥丸服了進去,當夜劉伯温便去世了

劉伯温去世之後,長子劉璉將已經打開的寶盒和劉伯温的兵書交給朱元璋。朱元璋一見是諸葛亮的寶盒非常高興,而這時胡惟庸對他説道:"劉基在家中研究寶盒圖謀不軌,劉璉反賊之子不可不除呀!"朱元璋打開寶盒看了那很詩然後説道:"朕自知道!但是有一個人替他求情,朕不敢不從!"

朱元璋劇照

胡惟庸聽到這不由得大驚道:"是誰竟敢給反賊求情!"

"諸葛丞相!皇孫非皇胄,誠意亦誠實。君成生前功,亮承身後名。這不就是諸葛丞相稱:劉誠意是無辜的嗎?朕現在已經君臨天下了,自然應該為此留下美名,以全君臣之義!"朱元璋解釋道。胡惟庸聽到這不由得歎服。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朱元璋-胡惟庸案

而劉伯温的子孫也因此得以保留,同時在整個洪武年間,儘管朱元璋對於功臣及其子孫家人開展大規模的屠殺,但劉伯温的子孫卻能夠安然無恙繼續做他的誠意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劉伯温看了安心就死,朱元璋看了無不歎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