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人物簡介 忽必烈涮羊肉的典故

忽必烈簡介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兒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監國託雷的兒子。因為在位時把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國的最後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忽必烈畫像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長兄蒙哥繼承為大汗,他因此被封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國(現在的雲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滅國,併入大蒙古國版圖。後來,蒙哥正式宣佈攻擊南宋,1258年忽必烈率軍南下。在南宋打仗期間,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換來了南宋的割地求和,於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為大蒙古國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號為“中統”。四年後,忽必烈又把年號改為“至元”,不久又改國號為“大元”,成為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後因颱風失敗撤軍。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馬被殺,因此在1281年,元朝開始了第二次征討,雖然這次是兵分兩路可還是以失敗告終。兩次東征期間,元軍對南宋的攻打也沒有中斷,最後在1276年攻破臨安城,南宋投降並滅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由於從小尊崇儒學,所以忽必烈在位時十分重視漢文化,重用漢臣,採用漢法,因此雖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後世對他的評價依然不錯。

忽必烈的故事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一日三餐除了奶,最離不開的就是羊肉,最出名的美食也常與他們的羊肉有關,烤羊腿、烤羊排。而現在吃火鍋必點的涮羊肉,傳説就是忽必烈這個蒙古大汗、元朝皇帝發明的。

忽必烈劇照

傳説,忽必烈有次親率大軍南下遠征。行軍路上,人困馬乏就像休息會吃飯,忽必烈覺得軍中伙食太差,突然想起家鄉的好吃的,想到了清燉羊肉就忍不住口水,就吩咐了下去。廚子就立馬宰殺羔羊,燒火準備燉肉。

可是突然探子來報,説敵軍正在逼近。可是忽必烈已經飢餓難耐,就一邊下令部隊準備戰鬥,一邊繼續催廚子做菜,就想要吃清燉羊肉。廚子知道她性情急躁不敢惹怒,可羊肉需要很長時間才燉的熟,可是這麼慢的話敵軍早來了,羊肉燉好自己早就被砍頭好幾次了。就在這時,廚子急中生智,把羊肉從塊切成了薄片,然後放在鍋裏涮了幾下,就撈了出來,撒了點調料,就給忽必烈端了去。

忽必烈吃完就去迎敵,不久就凱旋而歸。忽必烈很高興,又覺得廚子有功,就又讓他做了一次那道菜,然後讓麾下的將領們一起品嚐。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忽必烈於是給它命名為“涮羊肉”,後來也就成了宮廷佳餚。

涮羊肉,又叫羊肉火鍋,一般認為是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清朝皇帝舉辦的幾次大型宴會上也基本上都有涮羊肉這一道菜。涮羊肉,有三個基本要求:選料要羊肉鮮嫩,切片要紙薄均勻,調料要味美可口。

忽必烈屠城

蒙古帝國南征北戰、攻城略地,軍隊以騎兵為主,講求速戰速決的機動性,他們是攻佔一個城池就奔向下一個,所以一路征服其實也在一路屠城,每一個蒙古將領手裏都沾滿了鮮血。

忽必烈雕像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統一蒙古、滅亡金國、西征花剌子模。有如此赫赫的戰績,除了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能力和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外,也和他殘忍的手段有關。成吉思汗率軍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只要遇到不投降的,攻破後一律屠城。在他攻破金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後,蒙古軍隊對城裏的居民展開了長達一個月的大屠殺,超過一百萬人喪命。之後,成吉思汗滅亡了花剌子模,之前人口眾多的這個國家戰後幾乎滅族。

成吉思汗的兒子託雷,繼承了父親的軍事才能的同時,也學會了他的屠城手段。據説,他攻打四川攻破成都後也進行了屠殺,成都居民所剩無幾,據説整個四川被屠殺後人口減少了上千萬。而託雷的兒子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時,圍攻巴格達,在對方投降之後還是進行了長達一週的屠殺,數十萬人喪生,也有説是120萬人。

作為成吉思汗的孫子、託雷的兒子、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自然也沒有丟掉屠城這一家族天賦。尤其是在功打南宋的戰爭中,忽必烈的元軍每破一城,都要殺人放火,姦淫擄掠,一路攻打一路暴行。據記載,元朝滅亡南宋後,得到百姓930萬户,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忽必烈畫像

元世祖忽必烈有一副傳世的畫像,現在一直收藏在台北故宮的南燻殿,同時收藏的還有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的畫像,但兩幅畫都沒有作者字款,現在被確定為是出自元朝的畫家劉貫道,他還有一副《忽必烈出獵圖》。

忽必烈畫像

這幅忽必烈畫像,被認為是中國古代肖像畫史上的傳神寫實典範,對他的體態、面部、服飾都畫得十分精細,連忽必烈的眉毛和鬍鬚都可以説是根根分明。在畫像上,忽必烈明顯發福比較顯胖,兩側留着髮辮,頭戴一頂皮製的暖帽,身上穿着的卻是白色的衣袍。

從忽必烈發胖的體型可知,作者作畫的時間大概是忽必烈登基十幾年以後。因為忽必烈之前南征北戰,按馬可·波羅的描述是“中等身材,筋肉四肢”。繼位後享受奢華生活,加上忽必烈晚年的酗酒暴飲暴食,所以發福變胖十分正常。

忽必烈的髮辮、暖帽,都可以説是保留了蒙古族的一些傳統。但是身穿的白色衣袍就明顯更像是漢族人的服飾。由此可見,忽必烈對漢族文化的喜愛,不僅自己學習和接受漢文化,建立的元朝也沿用漢族王朝的制度。

據説,當時畫家劉貫道不僅在宮裏任職,而且當的是御衣局使,也就是宮廷的服裝設計師。因此,忽必烈的這身打扮和服裝説不定就是由他所設計。不過相比忽必烈,察必皇后畫像裏的穿着就明顯個性許多,服裝和首飾都非常精美。

忽必烈夏宮

夏宮就是皇家貴族用來消夏避暑而專門建造的宮殿,歷史上國內外的皇帝大多都有夏宮,國外出名的有埃及夏宮、彼得大帝夏宮等,而國內最出名的就是北京的圓明園。而忽必烈的夏宮,就是元朝的上都,現在位於內蒙錫林郭勒。

忽必烈夏宮

上都原來名叫開平,因為忽必烈在那裏登基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後來在1263年把開平升為了上都,並且作為夏天避暑的夏宮。目前,上都早已損壞,不過遺址還是完整保存了當時城市的整體格局,還有墓葬羣。2012年,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忽必烈夏宮海拔在一千多米,是周圍氣候最宜人的地方,當時有人這樣描寫夏宮的六月份天氣:“似秋時”、“亦冰霜”、“涼如水”,可見這裏氣候的確非常適合避暑。此外,忽必烈夏宮的風景也可以説是極好的,不僅地處金蓮川草原,一馬平川、芳草如茵,還有青山綠水在旁,北面是有烽火台的龍崗山,南面是蜿蜒曲折的上都河。據馬可·波羅的記載,當時上都周圍棲息着許多草原的飛禽走獸,野鹿、天鵝、白鶴等等。

現在,在原來上都的遺址邊建造了一個忽必烈夏宮景區。景區和上都遺址距離只有2公里,因此只要來參觀遺址基本上都要在景區中停留,一方面休息或者餐飲,一方面領略一下草原風光和當地的民俗風情。據説,當地的蒙古族人保留了許多古老的風俗,甚至還有不少是成吉思汗的家族後裔。

忽必烈版圖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向東到日本、向南到泰國、向西到天山、向北到貝加爾湖,漢朝或者唐朝最為鼎盛的時候也遠遠比不上。此外,元朝還有四大汗國以及其他包括高麗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內的藩屬國。

元朝的版圖

蒙古帝國,自成吉思汗建立以後就一直四處征戰,經過幾位汗王的征服擴張,尤其三次西征滅亡佔領了歐洲許多地方,把帝國的疆域不斷增加。據説蒙古帝國最鼎盛的時候國土面積有3300萬平方公里,雖然因為有一部分領土存在爭議導致有人認為是2400萬,不論如何它都是世界歷史上第二大的帝國。

但是蒙古帝國有四大汗國,它們是成吉思汗分封給他兒子的,雖然隸屬於蒙古,但也各自獨立。而等到忽必烈繼承汗位建立元朝後,四大汗國中除了伊兒汗國因為是忽必烈的弟弟所建所以一直承認他是宗主和元朝關係不錯外,其他三個多多少少對元朝有不滿和衝突,之間發生戰亂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屬於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的領土,卻不能算在後來元朝的版圖裏,而這四個國家加起來應該達到一千萬平方公里。

所以,雖然元朝差不多等於繼承了蒙古帝國主要的領土,但其實就面積只有一半左右而已。之後,忽必烈征服一些地方,尤其是滅亡南宋統一中國,元朝當時的國土面積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左右。


忽必烈殺了多少人

常説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戰爭就免不了死傷,有仁愛的將領寧願花更多的精力來換取雙方更少的傷亡,但在歷史上更多的是以殺立威,敢於屠城和殺人的情況。忽必烈就曾經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殺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蒙古軍隊

蒙古人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對外的征服,從東南亞沿海到東歐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奪為主。為了更快更多的發戰爭財,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斬殺俘虜。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敵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沒必要客氣和心軟。而當他們是在統一蒙古或者平定內亂時,即使是面對反抗自己的族人,想來也不會這麼殺人不長眼

忽必烈領導、指揮或者參與的戰爭,主要是在中國境內或者周圍,比如大理、南宋、緬甸等。有人統計,元朝滅宋,最後得到百姓930萬户,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按照每户有5人來計算,也就是説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除了戰爭,之後元朝的統治也縱容着殺戮。據説在當時元朝的法律規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漢人第三,南方漢人第四。因此殺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償命,而殺最低等的漢人只需要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在這樣的法律下,蒙古人殺漢人的事情自然時有發生。

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大約失去了7000多萬人口。據説,這還成了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

忽必烈改制

蒙古帝國自建立起一直實行的是成吉思汗建立的一套制度,基本是延續他們蒙古族的傳統。等到忽必烈繼位尤其是建立元朝後,他就放棄原來的制度,改革使用漢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

忽必烈從小尊崇漢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深受其的影響。等到蒙古帝國的對外征服,疆域不斷擴大,原有的統治機構和制度漸漸暴露出落後的一面,開始阻礙社會的發展。比如,蒙古族遊牧的傳統,在草原等地可以延續,但是在中原這樣的丘陵和平原,牧業很難發展,所以必須改變。因此,忽必烈即位後,即使“漢法”遭到了不少頑固派的反對,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改制。

忽必烈的改制,實質上就是學習中原漢族的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框架。主要包括,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最高行政機構、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務的宣政院,而地方則實行行省制度,共十個行省,這很大的影響了現在中國的行政制度;一改原來蒙古族遊牧的傳統為定居農業,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甚至推廣棉花的種植,同時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他人非法侵佔耕地。

忽必烈的一系列改制措施,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對地方的管轄,也促進了蒙漢等民族的大融合;經濟上,恢復了因為戰亂而衰敗的農業經濟。可以説,正是這一改制,才真正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忽必烈傳奇

《忽必烈傳奇》是2013年中國內地拍攝播出的一部歷史電視劇,原名《建元風雲》,由徐小明執導,由胡軍、佘詩曼、吳樾、呂良偉等人主演,總投資超過一億人民幣。

《忽必烈傳奇》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這幾位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已經多次被拍攝成電視劇搬上熒屏,而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卻有電視劇來反映他的輝煌一生。所以,《忽必烈傳奇》可以説是中國第一部以忽必烈為主角、以元朝的建立為主線的電視劇。

因為要展現忽必烈的成就,所以電視劇中有不少次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戰爭的宏大場面,比如蒙古草原上的萬馬奔騰,兩軍決戰時的金戈鐵馬、兵臨城下時的箭如雨下等等。為此,導演在拍攝時使用的是專門的特技攝影機,據説可以把鏡頭裏的軍隊人數硬生生擴大十倍。

除了講述忽必烈的馬背上的軍旅生涯,電視劇也有許多他的感情戲,其中以他與佘詩曼扮演的察必皇后之間的夫妻感情為主。因此,劇中的忽必烈除了要有蒙古硬漢形象,也得不乏柔情的一面。這也是為什麼製作組請來了胡軍來主演,為了演好這一角色,胡軍還特地鍛鍊肌肉,刻意增肥來讓自己更像一位蒙古壯漢。

在劇中,唐國強扮演的男二成吉思汗,除了是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軍事偉人外,在家族裏更是疼愛兒孫、不忍心看晚輩手足相殘的尋常人。忽必烈也從小深受祖父成吉思汗的喜愛,被他評價為將來必成大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95 字。

轉載請註明: 忽必烈人物簡介 忽必烈涮羊肉的典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