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將軍殺敵無數,臨終前什麼舉動?讓日軍為之震撼?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逐鹿天下,欲留名於青史,鑄不朽之豐碑。今有,明知是難卻默默堅守、勇於抗“疫”的時代英雄;抗日戰爭時期,也有明知是死卻義無反顧慷慨赴死的英雄。
人人都愛戴英雄,人人都敬仰英雄。抗日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當年在戰場上殺敵無數,臨終前做出一什麼舉動?為何能讓日軍為之震撼?
張自忠,1891年出生在山東省臨清縣的一個小村莊,在父母的影響下,他自幼養成了慷慨仗義、英勇堅韌的優良品質。
1911年冬,張自忠進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學習,在哪裏,他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和“三民主義”學説,很快他就秘密地加入了“同盟會”,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革命中。
1916年,張自忠選擇參軍,加入到了馮玉祥的部隊。自此,他開始了救國救民的戎馬生涯,戰場上的張自忠,沉着冷靜,英勇善戰,很快就被提拔為學兵營營長。
1923年冬,張自忠的兵營開展大練兵,適逢連日大雪,很多戰士們建議訓練能不能停一停?這時,張自忠卻非常嚴肅的説:“敵人要是在這種天氣下發動進攻,我們要怎麼辦?”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誓死抵抗!”
戰士們説完,張自忠第一個脱掉了外衣,帶着全營的士兵操練起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戰士們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張扒皮”。
天的酬勤!在張自忠的嚴格訓練下,他手下的兵個個英勇善戰,大有以一當十之勢。
1933年2月21日,日本關東軍帶領十餘萬人兵分三路向熱河進攻,熱河當地的守軍不堪一擊,紛紛逃跑,3月4日,日軍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熱河的省會承德。
1933年3月7日,張自忠以前線總指揮的身份率領十九軍抵達遵化三屯營,與日軍對抗,並在站前立下誓言:
“人固有一死,打敗日寇,為國而死是最光榮的。只要我們還剩下一個人,就要同日寇戰鬥到最後!”
戰士們聽完他的話,備受鼓舞,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張自忠率領着軍隊和日軍從喜峯口到羅文峪一路戰鬥,也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這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決心。
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兵分多路向台兒莊進發,日軍在到達山東臨沂、滕縣一帶時和當地守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中國軍隊傷亡慘重。眼看陣地又要失守了,張自忠率領着救援軍隊及時趕到,很快日軍受到重創,不得不暫時退兵,為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1940年5月,日軍又集結30萬大軍向鄂北的隨縣、棗陽一帶進犯,張自忠帶兵迎戰,從早上到中午,張自忠一直在前線親自督戰,中午時分,他的手臂被敵人的槍彈擊中,但他全然不顧,仍堅持指揮作戰。下午2點,張自忠的手下只剩下幾百人了,他將自己的衞兵全部派往戰場增員,只留下幾個人跟在自己身邊。
在這緊要關頭,張自忠用筆寫下了將近百字的戰鬥報告,在將報告交給部下的時候,他説:
“我拼盡了全力戰鬥,自問無愧於國家和民族,你們要奮勇殺敵,不要辜負了我的志向。” 不久張自忠的腰部也中了子彈,接着身上,又被日軍的五顆子彈擊中,這時的張自忠幾乎失去了動彈的能力。
但是,張自忠將軍為了不讓日軍俘虜自己,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就這樣,一代名將壯烈殉國,他的這一英勇舉動,不僅震撼了每一位中國人,同時震撼了日軍,日軍以極其隆重的方式將張自忠厚葬,併為他立了碑。
後來,中國戰士不惜一切代價把張自忠將軍的遺體搶了回來,併為他舉行了國葬,馮玉祥親自為張自忠題寫碑文“張上將自忠弟千古藎忱不死”。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
抗日英雄,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着人類歷史的天空,也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他們的信念如磐而又柔情似水、震古爍今而又春風化雨的高風亮節,將永遠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