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是指今天北京、天津全境,外加山西和河北北部,包括幽、薊、瀛、莫、涿、檀、順、雲、新、媯、儒、武、應、寰、朔、蔚十六個州,並且基本沿長城一線鋪開。作為防備草原遊牧勢力的前線,燕雲十六州在維護中原王朝的安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惜在五代十國的一場交易中,中原王朝喪失了這處防線。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公元938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取得契丹的支持,將燕雲十六州割予遼國,自此中原大地的廣闊平原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中原士人不得不以血肉之軀阻擋遊牧騎兵的馬蹄。兩宋時期,中原王朝曾無數次試圖通過贖買和奪取的方式收回這處險要之地,可惜結局不是無果而終就是功虧一簣。直到徐達率領明軍於元末進入大都,中原才再度取得燕雲十六州的控制權,而此時距離五代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其實若論經濟實力和人口規模,兩宋都輕鬆碾壓明朝,然而宋人辛苦奮鬥三百年卻始終無法奪回燕代,而朱元璋白手起家卻能夠虎口奪食,這中間的區別在哪裏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宋朝對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嘗試,那就是太宗趙光義的“高梁河之戰”。當時趙光義剛剛於太原之戰中消滅北漢,軍隊士氣高昂、糧草充足,本欲藉此機會一鼓作氣北伐燕代,結果卻身中箭矢、全線崩潰。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高梁河之戰以後,宋朝再無力組織起如此規模的北伐行動,而北方自契丹以後又先後出現更為強悍的金朝和蒙古,宋人自顧不暇,更無力北望。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標誌着宋朝的徹底終結,自此元朝開始了對中原長達一百多年的統治。元末戰亂四起之後,朱元璋在各路義軍當中逐漸嶄露頭角,尤其在擊敗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成為元朝最大的敵人。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決戰已然不可避免,為了重新奪回燕雲十六州,朱元璋派出了他最得意的將領——徐達和常遇春,而他們也確實沒有令朱元璋失望,最終明軍一戰攻克大都。那麼明軍為什麼如此輕易地就奪回宋朝努力三百年都未曾實現的目標呢?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明朝的經濟實力盡管不如大宋,但面臨的其他情況卻比宋朝好得多。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首先是對手不同,宋朝面臨着巔峯時期的遊牧勢力,無論契丹、女真還是蒙古都處於國力的上升期,這在13世紀對整個世界來説都是無解之題。在蒙古人的兵鋒之下,偌大的歐洲都險些喪於遊牧民之手,宋人能夠苦撐百年實屬不易。而明朝面對的蒙古則和他們的祖先全然不同,這些入主中原日久的草原貴族唯一學會的就是勾心鬥角,以至於當徐達的前鋒都要逼近城外之時,元朝朝廷想的仍然是如何內鬥,這樣的狀態當然不可能取勝。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其次就是明軍與宋軍的作戰水平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宋朝為防止武將作亂,最大程度地“抑武揚文”,終宋一代,宋軍的戰鬥力和精神狀態都無法與前朝和後世相比。相反由於朱元璋生於亂世,他自然清楚給將領放權的必要性,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想打贏元朝這個最為危險的敵人,必須給予武將充分的自主權。在這種君明臣良的氛圍裏,明軍發揮出了最大的戰力,日薄西山的蒙元自然不是對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9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朝幾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州,明朝為何能一錘定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