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張老師收到的學生微信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
“每每你在班級裏批評我們,説我們這不好那不好的時候,我都想拍桌子站起來與你辯論,你並不瞭解我們,最重要的是你也不想了解我們,你只是在以你的標準要求我們。我們知道你説的是對的,可我們不想按你的做。”這是一名高中女生寫給班主任的“抗議信”,收信人是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班主任張璇。
如今,11年過去了,張璇已經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上海市德育特級教師、上海市勞動模範。在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中小幼教師獎勵基金會、上海市教育學會和教師學研究會今天下午舉行的一場“優秀教師是怎樣煉成的”主題研討會上,她動情地説,當年正是這封信,讓自己深受觸動。
“曾經我也對學生很嚴格,總是跟他們説,我的眼裏揉不進沙子。我覺得我為了你們付出那麼多,他們覺得,既然是沙子為什麼還要努力?師生關係就僵在那。”張璇坦言,在成為一名好老師的路上,她也曾經走過彎路,直到這個勇敢的姑娘“揭竿而起”,寫下了這封信。
張璇回憶,收到信後,她在無人的教室裏久坐半晌,和自己生悶氣。然而,也正是學生的這番“狠話”讓她有了觸動,“它一直提醒着我,教育應該以‘懂得’為出發點,懂得學生是正在成長的獨立生命,有其天性,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也正是因為還在發展,他們還有很多的不足。“
從那時起,她開始尋找改變。班上有個男生,調皮、好動,成績一般。她找男生談心,男生卻説,“你們都覺得我不好,那我就壞給你們看。”經過和男生家長溝通,張璇發現,男生長期在家中受到的責備和批評較多,他的“壞”是為了保護自尊,掩飾他向好而不得的挫敗。
通過觀察,這個被父母否定再否定的孩子,在張璇眼中卻閃着光——他有正義感,會替好朋友鳴不平;學農時,他紮在一人多高的雜草叢中渾身是泥,毫無怨言;聚會散場,他會悄悄將老師送到門口……“孩子拒絕威權和控制,但不會拒絕平和待他的益友。我便從接納、建立關係入手,贏得他的信任與合作。再通過學業上的個性化輔導,和他一起制定有一定挑戰又可以達成的目標,增強他在學習上自我決定感,讓他能夠憑努力獲得進步。同時又藉助集體活動,讓他更多地被肯定被欣賞,激發他成長的內驅力。”張璇説,她曾由衷地對學農勞動中表現優異的他説:“你真是個好孩子!”男生的心聲讓她心疼,“我上小學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誇我是好孩子了。”
圖説:“優秀教師是怎樣煉成的”主題研討會 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張璇的鼓勵中,如今,這個男生已經考入大學開始了新的成長旅程。令張璇欣慰的是,那個寫“抗議信”的女孩,最終選擇了成為一名教師,也成了一名班主任。教師節前夕,她給張老師發來微信,“如今,我也有一羣孩子,希望我也能像您一樣,用合適的方式愛他們,做一個用心的好老師。”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經歷,讓張璇堅信,以“懂得”為支點,以適合的教育為槓桿,去撬動生命的成長,就一定會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一定要錘鍊立德樹人的大基本功。”在為本次研討會錄製的視頻中,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語重心長地叮囑,老師們在教課的時候,一定要有育人的觀念,必須深入理解當代的學生。“當代的學生思維敏捷,信息非常豐富,他追求的東西是什麼,嚮往的東西是什麼,性格特徵是什麼,愛好是什麼,憧憬是什麼,我們必須非常瞭解。”於漪強調,這不僅是班主任的工作,所有的老師都必須走進學生的世界。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嘉賓觀點】
王厥軒(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一位教師好不好,能不能起示範作用,一個檢驗標誌, 就看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倘若學生時時處處在模仿你,模仿你走路,模仿你寫字,模仿你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那麼,做老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全藴藏其中。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領域,培養學生的優秀學習品質、好奇心、求知慾、積極的情感體驗。
陳小文(上海市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優秀的教師對課程目標、重點難點、前後關係瞭然於胸,上課口若懸河、聲若洪鐘,抽絲剝繭、環環相扣,風格嚴謹不失幽默,牢牢佔據課堂主位。優秀的教師能看到學生的特質、看到學習過程,能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能理解家長,和家長建立信任關係,把孩子的成長故事告訴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