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宋宮詞》分分鐘勸退觀眾?“父皇自幼喜三弟”氣死語文老師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最近,由李少紅執導的古裝歷史劇《大宋宮詞》終於上映了。

這部劇曾飽受觀眾的期待,不僅是因為那些流傳出來的精美海報,更是因為這部劇是《大明宮詞》的姊妹篇。

看過《大明宮詞》的朋友想必都有印象:

周公子飾演的少年太平公主天真活潑、機靈可愛,靈氣逼人;

成年後的太平公主由陳紅飾演,風姿綽約、美麗動人,讓人一見難忘,堪稱是很多人心底的白月光。

還有趙文瑄飾演的薛紹,雖然懦弱,但是他的俊朗帥氣與痴情同樣讓人難以抵抗,無怪乎有“一見薛紹誤終身”之言。

再加上歸亞蕾、郭冬臨、胡靜等一眾演技派的加持,這部劇一經播出,便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以至於到了今天在豆瓣上仍然有9.1的高分。

所以,哪怕有着《新紅樓夢》這樣的黑歷史,許多觀眾對李少紅執導的《大宋宮詞》依舊期待不已。

然而,事實證明,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01

尷尬的台詞

在電視劇開篇字幕裏:“趙匡義即位,改名趙光義。”

要知道,趙匡義為什麼改名?是為了避大哥的名諱,那麼趙匡胤在當上皇帝后,趙匡義其實就改名了。

至於趙光義即位後有沒有改名呢?

當然有,不過是把趙光義改為趙炅。

這不是架空而是穿越。

劇裏,關於冊立儲君的問題,皇帝趙炅的長子趙元佐與次子趙元僖有一次私談。

然後,趙元佐就蹦出了一句話,“父皇自幼喜歡三弟”。

歷史上,宋太宗趙炅先後中意的太子人選分別是趙元佐和趙元僖,其中趙元僖死後還被其父追封為“昭成太子”。

當前面兩個兒子一瘋一死後,趙炅才冊立第三子趙元侃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

撇開歷史不談,單説這句話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宋朝的皇子公主們對他們的皇帝父親的稱呼並不是“父皇”,而是像平民百姓家中一樣,稱呼“爹爹”。

明明一年前的《清平樂》已經做出了正確的示範,這部劇咋連抄個作業都不會?

另外,“父皇自幼喜歡三弟”,是有多幼啊?

起碼在十歲以下才能稱為“自幼”吧,按照這話的字面意思,宋太宗趙炅不到十歲就跟老婆生了好幾個兒子了?

這句尷尬的台詞,瞬間讓人想起某抗日神劇中一句天雷滾滾的台詞:“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被日本鬼子殺死了。”

看了的人忍不住直想吐槽:納尼?你爺爺八歲就死了,你是從哪裏來的?石頭裏蹦出來的麼?

大臣盧多遜與秦王趙廷美密謀時,居然直接稱呼尚在人世的皇帝趙炅為“太宗”,是不是瞬間又讓人想起了《康熙王朝》?

諡號和廟號都是人死後才有的稱號,盧多遜稱呼趙炅為“太宗”,就跟《康熙王朝》中孝莊文皇后對着大臣一口一句“我孝莊”一樣搞笑,真是忍不住尷尬癌都犯了。

除此之外,“尚方寶劍”和“奏摺”這類明清時期才出現的東西,也活躍於這部劇中,敢情現在的影視小説中不僅人可以穿越,物品也可以穿越了?

當然,要説最尷尬的,則莫過於皇帝動不動就稱呼大臣為“愛卿”了。

真實的歷史中,皇帝絕不會稱任何官員為“愛卿”,除非他想罵人。

卿,古代高級官名,後來演變為君主對臣民的稱呼。皇帝若稱呼臣下則根據其人姓氏喚“某卿”,或直接以官爵來稱呼一個人。

如《清平樂》中呂夷簡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職務在當時就是宰相,所以宋仁宗和其他人常稱呂夷簡為“呂相”。

“愛卿”一詞,最早出自南朝宋時期劉義慶所編撰的《世説新語》,“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是男女之間歡好時對彼此的暱稱。

到了兩宋時期,“愛卿”這個詞又多了一個新的含義。

北宋僧人文瑩編撰的《玉壺清話》曾記載:“韓魏公(韓琦)為陝西安撫,李師中過之。李有詩名,韓設宴,使官妓賈愛卿侍酒……韓即以愛卿贈李。”

“官妓賈愛卿”,由此可見,宋人已經開始用“愛卿”一詞來稱呼青樓女子了。

南宋時期,劉克莊編撰的《後村詩話》錄有《潘方贈妓詞》,其中“待從頭,繳納君王,覓取愛卿歸去”一句,也可佐證“愛卿”一詞的含義。

02

幼稚的劇情

除了台詞尷尬外,這劇的故事也是稀爛,讓人直呼“看了個寂寞”,劇情邏輯更是幼稚得令人髮指,不忍直視。

劇中有個場景:北宋的首都開封爆發地震了,皇帝本人居住的宮殿瞬間崩塌,他和趙廷美被困地下,幾乎全身都被壓住,動彈不得。

在皇帝趙炅被困之後,他的兩個兒子趙元佐和趙元僖急急忙忙來到廢墟前,一面假惺惺地尋找自己生死未知的皇帝老爹,一面開始明爭暗鬥。

其中趙元佐更是對弟弟趙元僖高喊:“父皇現在屍骨未寒,你卻在這裏大放厥詞!”

人還沒死呢,咋就“屍骨未寒”了?趙炅要是知道兒子這麼咒自己,出來後不弄死他才怪!

更神奇的是,幾乎同一時間,皇帝趙炅和秦王趙廷美因地震被埋在地下。

而另一邊,男主襄王趙元侃的妻子郭氏居然在自己的寢殿中安安穩穩地生下了一個兒子,啥事也沒有。

納尼,敢情他們不是身處同一個時空?

還是説,只有皇帝居住的宮殿才是豆腐渣工程,一經地震就崩塌,而其他人住的房子都很堅固,所以毫髮無損?

一轉眼,皇帝趙炅和秦王趙廷美得救了。兩人先前明明被砸得動彈不得,出來後居然啥事也沒有,活動自如,只是臉部略有擦傷。

皇帝趙炅還一再強調自己曾受了嚴重的箭傷,不知道啥時候就掛了。所以,這不僅箭傷是假的,連地震也是假的吧!

更離譜的是,劇中趙炅想立第三子襄王趙元侃為太子,又擔心長子趙元佐和次子趙元僖不服,於是便宣稱:哪個皇子府中先誕下皇孫,就立哪個皇子為儲君。

真是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如此荒唐兒戲的立太子方式了。

哪怕明成祖朱棣因為喜愛大孫子朱瞻基而立朱高熾為太子,也沒對自己的三個兒子説,誰先有皇孫,就選誰做接班人啊。

而且,襄王妃郭氏生了皇孫,皇帝趙炅龍心大悦,居然讓襄王夫婦把兒子抱到大街上讓所有的老百姓都來摸一下,説是讓他們都來沾沾皇孫的福氣。

姑且不説剛出生的小孩子有多脆弱,多麼金貴,抱出去感染了風寒咋辦?還有,隨便讓人摸,就不怕誰得了傳染病,然後傳染給皇孫嗎?

最後,皇孫抱出去給人隨便摸也就算了,人多眼雜的,居然連個安保都不安排,要是遇刺了咋辦?

要知道,人家哈里王子和梅根夫婦都脱離英國王室了,還控訴王室撤銷了他們的安保,讓自己一家三口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呢。

果不其然,襄王夫婦和皇孫還真的就遇刺了。

襄王妃情急之下,就把兒子交給女主劉娥。

而女主的行為也是非常迷惑,抱着皇孫居然不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還到處跑。

最終,工具人皇孫不出意料地死了。與其説他是被那個不起眼的小宮女捅死的,還不如説他是被皇帝、襄王夫婦和女主一起坑死的。

這麼幼稚的劇情,不知道是劇中的皇帝、大臣、男女主弱智,還是編劇和導演把觀眾當做弱智?

更有甚者,正史和演義一鍋燉,竟然出現了鐵鏡公主和楊四郎的情節,這種四不像的劇情,導演和編劇圓回來是不容易的,不過照目前這形勢,人們要棄劇了,也就不管你是否能自圓其説了。

03

錯漏百出的服化道

這部劇的服化道確實很精美,整體上也還算考究。

只是,衣服再精美,終究是給人穿的。再好看的衣服卻不會穿,終究是白搭。就好比一個暴發户,他穿上龍袍也不像皇帝,只會顯得更滑稽可笑。

劇中,皇帝日常上朝都穿戴着通天冠和絳紗袍。誠然,這套服飾很美,但這並不意味皇帝可以隨便穿它。

據《宋史·輿服志》記載,通天冠和絳紗袍,“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田皆服之”。

也就是説,這套服飾是皇帝在祭祀致齋、大朝會等重大場合才能穿戴的,而不是日常上朝穿的。皇帝常朝應該穿衫袍。

《清平樂》中,宋仁宗趙禎曾在冊立皇后曹氏以及元旦大朝會時,都曾穿戴過這套服飾,這才是正確的穿法。

除了皇帝穿錯服飾外,朝臣也是如此,日常上朝居然戴進賢冠,穿朱衣朱裳。

宋代官員的朝服則有三種,分別為進賢冠、貂蟬冠、獬豸冠,“皆朱衣朱裳”,均服於大朝會時期。

不僅如此,進賢冠的梁還是區分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

“五梁冠,一品、二品侍祠大朝會則服之中書門下則加籠巾貂蟬”,然而,這劇裏面中書門下的宰相們進賢冠跟其他人的沒啥兩樣,另外,所有的進賢冠人均五道槓是啥意思?

宋代官員的常服是公服,其制“曲領大袖,下施橫襴,束以革帶,幞頭,烏皮靴”,是日常上朝以及處理公務時的衣着,也就是影視劇最常見的宋代官服。

這種服飾,上到王公大臣,下到最低級別的官吏,都可以穿。

當然,這並不代表可以亂穿,不同級別的公服對應着不同的顏色。

宋初承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元豐改制後,規定四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以上服緋色,九品以上服綠色。

一部好劇不僅要有緊湊好看的劇情,演員們精彩的表演,還要有精美考究的服化道加持,而這部新上映的《大宋宮詞》顯然各方面都挺爛的,不過又是一部打着正劇的幌子,充實着瑪麗蘇內核的偽高級劇罷了。

如此,也難怪好多網友看了這部劇後,紛紛去給《清平樂》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