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禹歸天夏啓取代益的位置之後,當年的禪讓制慢慢被世襲制所取代。從此我國對於宗族姓氏就越發看重,只要知道一個人的姓氏,甚至就能大致推敲出此人的來歷,因此在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類的台詞,這就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我國對於姓氏的重視。
自世襲製出現並漸漸發散到其他領域,比如人才選拔上的九品中正制後,國家內的上升渠道就被一些貴族所壟斷,繼而形成了幾個極其強大、尊貴的家族,而這些家族就被統稱為“五姓七望”。
1.李氏
李氏分為“二望”兩支,其中一個為隴西李氏。據傳隴西李氏源自顓頊之孫皋陶之後,在周代出現的老子李耳相傳也是發源於這一支。在魏晉時期,位於隴西的李氏族人迅速崛起,其中被稱為“西涼王”的李暠更是成為了西涼國國君,名盛一時。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是出自隴西李氏一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唐朝國君都以出自隴西李氏而自豪。
李氏的另一個分支為趙郡李氏,比起隴西李氏稍弱,族內的代表人物有李曇、李牧等等。李曇曾經在秦朝做了御史大夫,官威頗盛,其孫李牧是趙國大將,跟白起、王翦、廉頗合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經過幾百上千年的傳承,趙郡李氏也成為了一支名門望族。
2.崔氏
崔氏的發源也極其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炎帝。炎帝一脈出了個著名的政治家姜尚,因輔助周朝建國有功,因此得到了齊國的封地,傳襲數代之後,其中一個叫做姜季子的卻不願意繼承封地而讓給了胞弟叔乙,但叔乙也不可能讓哥哥餓着,於是就把崔邑一帶給了季子,讓姜季子吃穿無憂了。
後來季子的子孫就乾脆將此地之名當成了自己的姓,從此崔姓就誕生了。後來崔家又分為了兩脈,一脈為清河崔氏,一脈為博陵崔氏,崔氏兩脈在之後的幾百年裏繁衍生息日漸壯大, 至隋唐時期一共出過29位宰相,以至於崔姓一時之間甚至壓過了李姓,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3.盧氏
盧氏亦為范陽盧氏,跟崔氏一樣原本出自姜姓,但是因為後來得到的食邑之地為盧地,因此取姓成為了盧姓。范陽盧氏以儒家立身,幾百年來儒士輩出,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東漢末年的盧植了。
盧植乃是當時的大儒,在天下的名望尤其響亮。公元189年,彼時董卓亂政,盧植不畏強權當庭指責董卓倒行逆施,董卓一時欲殺盧植,但蔡邕卻説盧植乃是當世大儒,殺他恐失天下人心,因此董卓才悻悻而歸,可見盧植在當時天下的聲望和地位了。
此外,盧植還有好幾個弟子,比如白馬將軍公孫瓚,蜀漢國君劉玄德等等可都是盧植的弟子。除盧植之外,盧毓、盧欽、盧玄等人也官高才厚,盧氏一族因此也得以進入“五姓七望”之列。4.王氏
王氏,亦為太原王氏。王氏在是所有姓氏當中郡望最多的姓氏,可見王氏門庭之繁榮昌盛。而其中,又尤以太原王氏最為尊貴,它的歷史雖然不如其他四姓,最早發源於東漢末年的王允。
王允乃是東漢司徒,曾策反董卓部將呂布誅殺亂臣董卓,從此與呂布共掌朝政,因此他所在的王家也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之後王氏從太原之地湧出,在全國開枝散葉,出現了很多名人名臣,譬如王勃、王昌齡、王維等等,就都是出自太原王氏一脈。5.鄭氏
滎陽鄭氏,發跡於周朝分封后的鄭國之中,相較於其他四姓鄭氏名望最低,但是比之天下百姓,鄭氏依然是大多數姓氏都遙不可及的。滎陽鄭氏得以興盛,在於整個家族的共同努力,自東漢末年鄭泰等先祖打下鄭家基業之後,鄭氏一族以官起家以商守家,幾百年奮鬥不息,終於得列“五姓”之位。
五姓之衰
五大姓氏的繁榮興盛一直延續到唐朝前中期,曾經唐文宗就滎陽鄭家求親,希望當朝宰相鄭覃能夠將孫女嫁給皇太子,但當時五大姓氏被唐皇室以“禁婚令”禁止五大氏族之間通婚來針對壓制,使得五大氏族頗為不悦,因此鄭覃寧願把孫女嫁給一個小小九品官的崔姓小官,也沒有答應唐文宗的請求。
唐文宗雖然貴為天子,但想要動五大氏族結成的利益共同體也幾乎是天方夜譚。而鄭家可是五大氏族裏相對而言最為弱小的,因此就更別提其他四大氏族了。
可惜自隋唐科舉制不斷推行之後,五大氏族的人才壟斷也慢慢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寒門庶子進入朝堂之中,沖淡了五大姓氏的權力。到了唐朝後期之後,所謂的“五姓七望”也就慢慢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