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自然教育熱點事件盤點發布時間:2022-02-1409:25:38

壬寅虎年剛剛來到,全國自然教育網絡作為致力推動行業發展的平台機構,盤點整理了2021年自然教育行業的熱點事件。回望2021年,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要求下,自然教育行業仍努力前行,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給行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行業發展更趨成熟。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讓我們回望過去汲取經驗,在總結中尋找自然教育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1.“雙減”工作全面啓動 給自然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是指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雙減”督導被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政策一出即成全民熱點。

“雙減”政策給更多學生參與自然教育活動打開了時間窗口,部分從業者表達“能直觀感受到週末活動的報名人數相較往期有新增,並收到一些學校和教培機構(尤其是學科類教培機構)的合作邀約”。

自然教育的發展需要組織者、受眾、經費、基礎環境各方支持。如何藉助政策,和各相關方一起努力,是行業面臨的挑戰。

2.“COP15”大願景 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會議。

作為COP15平行論壇的非政府組織平行論壇召開期間,發佈了“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不僅是對生態保護知識與經驗的梳理,也反映了全球各行動主體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而進行的實踐與努力。

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提醒着自然教育從業者需要更多地在自然教育活動中增加有趣和多樣的生物多樣性故事,增加自然教育的科學性,讓公眾更有意願瞭解自然,共建生態文明。

3.中國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

2021年10月12日,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陸域近3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介紹,今後可能主要倡導兩種旅遊方式:一是自然教育。因為我們把最好的生態系統、最獨特的自然景觀、最精華的自然遺產,都劃到了國家公園範圍,它是一個最好的自然課堂,大家在裏邊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二是自然遊憩,比如觀察野生動物、露營等。

4.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行永久性全面禁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正式進入“十年禁漁期”。政策實施後,魚類資源狀況逐步好轉,禁漁效果初步展現。鄱陽湖一次性發現近百條洄游的刀鱭羣體。時隔30年,長江刀鱭再次溯河洄游到達歷史上分佈上限--洞庭湖。多年未見的䲘魚再次在長江中游被監測到。鄱陽湖、洞庭湖,長江中下游江蘇南京、安徽蕪湖、湖北宜昌等多個江段長江江豚羣體出現的頻率明顯增加。

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10年時間全面禁止捕撈,不僅可以讓長江的主要魚類歷經3-4個世代的繁衍,也有助於全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恢復。

這對自然教育從業者來説是個重要指向,政策的出台,一是有機會讓公眾通過政策瞭解國家對於生態保護的關注;二是整個長江流域的自然場域也更有機會發揮教育功能,開展相關科普工作,讓更多公眾熟悉身邊的動植物。

5.《“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導推動自然教育開展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優化旅遊空間佈局,構建科學保護利用體系,完善旅遊產品供給體系,拓展大眾旅遊消費體系,建立現代旅遊治理體系,完善旅遊開放合作體系等七項重點任務。

《規劃》指出,“構建科學保護利用體系”要加速“創新資源保護利用模式”,“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充分發揮國家公園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在保護的前提下,對一些生態穩定性好、環境承載能力強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沙漠等自然空間依法依規進行科學規劃,開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户外運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

《規劃》將開展自然教育、生態體驗作為充分發揮國家公園綜合功能,創新資源保護利用模式的重要舉措,將對自然教育走進國家公園,引領中國自然教育事業在“十四五”期間的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6.“自然教育”被寫入廣東省“十四五”規劃

2021年10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的《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努力打造廣東特色的生態文化”。

近年來,廣東持續推進自然教育工作,先後成立全國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國內首個跨區域、跨界聯合的粵港澳自然教育聯盟和全國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專業委員會等,不斷促進廣東省自然教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這也是自然教育第一次被寫入省級發展規劃中,將有力推動粵港澳生態文明教育進程。

7.四川省公示34處省自然教育基地,不符合條件者擬予以摘牌

2020年,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遊廳、共青團四川省委員會、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全民自然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25年,全民自然教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11月,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發佈《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評定公示》,經評定委員會評審,將2021年按退出機制已不符合條件的省自然教育基地擬予以摘牌並公示。

此項公示提醒自然教育從業人員,並不是評上“自然教育基地”即可高枕無憂,而是要居安思危、不斷創新,始終保持自然教育行業充滿活力,向前發展。

8.《自然教育通識》問世

《自然教育通識》是國內第一本基於中國本土實踐經驗梳理總結的、關於自然教育通識內容的知識產品。這是一本兼具系統性與完整性、理論性與可落地性的自然教育行業培訓教材,從編排邏輯到內容都頗具匠心,理論和實踐經驗具有行業指導意義,是自然教育行業入門導讀的不二之選。《通識》經4位核心作者歷時21個月精心編撰,全面囊括中國自然教育的基本形態,面世後受到行業內普遍認可。

9.第八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線上舉行

2021年12月1日,為期6天的第八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圓滿落幕。受疫情影響,本次論壇以線上形式舉辦,以“堅守與變革、嚮明天出發”為主題的論壇為全國各地的自然教育從業者、愛好者提供了全方位、多維度的發聲交流平台,總參會人數共1700多人。論壇期間,自然教育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鄉村到城市”“雙減政策”“疫情下的自然教育發展”等話題引發了自然教育從業者的更多思考。

10.中國林學會啓動“千園千校”自然教育嘉年華活動

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可助力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了探索新時代自然教育的發展之路,彰顯各地自然教育活動風采,促進公眾對自然教育的認知,推進全國自然教育從業者的互動,中國林學會聯合有關單位組織開展主題為“千園千校,一起向自然”的自然教育嘉年華活動。各地自然教育相關機構積極響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

11.自然教育基礎培訓穩中求進

為培養專業的自然教育從業人員,促進我國自然教育行業發展,全國自然教育總校為從事或有意從事自然教育活動的教育工作者、從業者,特別是相關文旅、自然生態、林業、草原、濕地、沙漠等自然教育營地基地場所的開發者和經營者開設了“自然教育師”培訓課程,經面授培訓機構考核合格後,由中國林學會(全國自然教育總校)頒發“自然教育師”資格證書。

另外,由10家自然教育機構聚力成立的自然教育人才培養小組(現更名為“全國自然教育論壇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面向中國自然教育新生從業者開發了一套21小時初階必修課程,內容涵蓋自然教育基礎、生態知識與倫理、自然觀察與體驗和安全管理等多個方面。2021年,全國自然教育網絡在深圳、杭州等13個城市開展了23場自然教育基礎培訓課程,結業學員近500人。

【來源:惠州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4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年中國自然教育熱點事件盤點發布時間:2022-02-1409:25:38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