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何能架空清政府,讓新軍誓死效忠他?專家:他心思太細膩
我們閲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袁世凱架空朝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事件就是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朝廷打算派六鎮新軍前去鎮壓,但朝廷發現指認的官員根本無法調動北洋新軍。為了鎮壓辛亥革命,朝廷不得不重新重用袁世凱。
這個觀點並不完全正確。畢竟當時的交通與通訊並不方便,辛亥革命爆發之時袁世凱又待在河南老家,當時的北洋新區裏面還有大量的滿人,就算當時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讓數萬的北洋新軍對其唯命是從。
所以與其説袁世凱完全操控了北洋新軍,倒不如説袁世凱在北洋新軍裏的影響力比朝廷大。
而袁世凱對北洋新軍的影響力之所以要高於清政府主要在於以下三方面原因。
1、北洋新軍是袁世凱親自練的。
袁世凱最早只是一介武夫,在他年輕的時候絕對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大總統。在1881年年輕氣盛的袁世凱投靠到清政府的官僚體系中,機緣巧合之去朝鮮幫朝鮮國王訓練現代化軍隊。
由於袁世凱在朝鮮期間表現突出,李鴻章覺着袁世凱是一個可以培養的好苗子,便重點向朝廷推薦了袁世凱。
甲午戰敗以後清政府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的軍隊雖然數量龐大,但是戰鬥力實在太差,於是便想再訓練一支能夠頂事兒的陸軍。就算海軍失敗,還可以給京師帶來最後一線保障。
由於袁世凱在朝鮮有過訓練新兵的經驗,所以清政府便去派遣袁世凱去訓練清朝六鎮新軍。雖然袁世凱不是北洋新軍的最高領導,但卻是北洋新軍訓練時期的最直接訓練人員。
某種程度上而言,在一個新兵心中,教官地位才是最高的,所以造就了袁世凱在新軍中的影響力很大。
2、袁世凱心思細膩,作為“節奏大師”的他很會給新兵們洗腦。
無論是相關的影視劇作品中還是史學資料中,都曾記錄着一點就是,袁世凱的士兵在每天早上上早操之時都會喊一遍口號“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聽袁大帥的命令”。雖然滿清政府才是這批新軍的真正主人,但是看得出袁世凱在訓練的時候還會特意增加自己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由於訓練新軍講究的就是絕對服從於自己長官的命令,當時清政府又沒有其他的人才可供選擇,所以雖然袁世凱私下裏搞這些“小動作”讓清朝統治者非常的不喜歡,但也並沒有提直接提出反對。
這句口號看似簡單,但是時間長久之後就會給一些兵造成一個心理認知,儘管他們明知自己的一切都是由清政府給的,但是在他們的心裏仍然會認為他們所拿的錢還有所穿的衣服都是有袁世凱給的,所以他們要為袁世凱賣命,並非一定要為清政府賣命。
袁世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親自監督軍餉的發放以及其他的一些經費的落實,若是經費沒到位的話,袁世凱便會想盡辦法的去找清政府批這筆錢。
正是因此,新軍的軍餉從來沒有拖欠過。而其他的軍隊拖欠軍餉幾乎是家常便飯,因此這些新兵才會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袁大帥給的。
3、袁世凱也會注重培養自己的親信。
袁世凱訓練北洋新軍之前北洋軍隊中旗人的比例是非常高。而這些八旗貴族自小都受到優待政策,所以有很多人都染上了抽大煙懶惰的毛病。
甚至有些人當兵就是為了刷經驗,在新軍部隊裏待幾年,家人再去跑一下關係,就可以調到一些地方擔任小官員,因此這些人對於訓練這件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
這些人也給新軍部隊中帶去了很多不良風氣。
袁世凱為了治理這種現狀將這些不能吃苦的貴族子弟全部裁軍。儘管被裁的這些人員和朝廷之中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盤根錯節的關係,但新軍畢竟是清政府的一個保命軍,為了打造出來強悍的戰鬥力只有順從袁世凱的意思。
驅除這些有點關係的懶散滿人之後,整個軍隊之中風氣變好了很多,命令的有效傳達率也得到空前提高,凡是被袁世凱留下來的,都是比較聽袁世凱話的。
由於大量的士兵被裁,袁世凱為了繼續擴充實力便開始招募新兵。根據相關資料記載,袁世凱招募新兵主要是以漢人為主,同時要求必須有強硬的身體素質沒有不良嗜好,吃苦耐勞,能夠扛受住艱苦的訓練。
經過袁世凱如此調整以後,新軍整體的戰鬥力得到空前提高,由於他們都清楚自己是去是留完全是由袁世凱決定,因此對於袁世凱的命令非常的順從。
之後袁世凱就效仿李鴻章等人將軍隊開始私有化,將軍隊中的小將領都換成自己的親信,並刻意的去提拔他們。而這些人自然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承蒙袁世凱的提拔,因此對於袁世凱言聽計從,而這羣人就有比較知名的段祺瑞、馮國璋等人。
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前,雖然清朝政府通過一系列操作奪取了袁世凱的軍權。但由於當時北洋軍軍大多都是袁世凱的老部下,就算將袁世凱給調走,不將這些小將領能徹底換掉,也還是相當於沒有奪取袁世凱的軍權。
其實到了最後,滿清朝廷之中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能壓制住袁世凱了。在慈禧活着的時候袁世凱不敢太造次,但是等到慈禧去世之後滿清政府裏面也就沒有人能夠再控制得了袁世凱了。更何況當時整個中國到處都是革命的煙火,清政府隨時都會滅亡,為滿清賣命只是去做炮灰。
與其為特別弱的滿清賣命倒不如跟着更強悍的袁大帥吃香喝辣的,所以大家寧願聽從袁世凱的命令,也不願聽從滿清政府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