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現如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生存和競爭壓力都很大。誰不想處處拔尖,混的比別人好呢?這種思想也漸漸從家長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幼小的孩子或許還不明白得“第一名”有什麼好,他只知道家長想讓他考第一名。得了第一名,他可以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去想去的地方玩,反正“第一名”就是塊甜蛋糕就對了。而家長們,處處比較,今天看這個孩子學了速算,明天看那個孩子進了爵士舞班。朋友的孩子2歲就學會了背詩,自己的孩子已經三歲了,也定是要出口成章才行的。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於是,孩子們在家長們的攀比、跟風之下,上午9點背詩,下午2點學琴,4點跳拉丁舞,晚上寫字。整天成軸般地轉着,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沒有一點自己的世界。這樣的童年成長,在“填鴨式教育”的光環下失了原本的童趣色彩。

什麼是“填鴨式教育”?

“填鴨式"教育其實是一種年輕父母對孩子急於成材所做出的一些偏激行為的概括。比如上面舉例的,跟風背詩、跟風學速算。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能力:小強愛好數字算賬;小明喜歡動手做飛機模型;小琳喜歡研究娃娃們的身體,給他們看病;小艾喜歡音樂;小真什麼都不喜歡,可他語言能力極佳,是一把演講的好手。

家長們在跟風填鴨式教育孩子的背後,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天賦?孩子最擅長做什麼,不愛做什麼?孩子對於一整套的學習計劃、排的滿滿的時間課表有沒有一點説不的權利?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排課孩子身體是否能承受?一個人的行為修養習慣,也是從小的薰陶與教育下誕生的結果,在填鴨式的教育下,孩子是否還能保持一點童真的天性,去恣意的發揮自己的特性?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毫無疑問,孩子在“填鴨式教育”的壓制下,只能處於被動的、強制的思想、行為綁架中,泯沒了童趣與天性的發展,變成千篇一律的“三歲背詩,五歲拉丁舞,七歲背起書包上學成為泛泛大眾中的一員”。

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的童年既學習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興趣,保持了孩子的天性呢?

首先,家長們應認識到:早教不是適合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在有興趣的情況下,的確通過早教學到了一些技能,但這不應該成為排滿孩子一天生活的主流。還有的孩子可能什麼都不喜歡學,就是想純粹的玩。畢竟孩子的年齡還很小,玩才是其本性的施展與發揮。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其次,讓孩子自主愛上學習。在孩子有興趣、喜歡這一活動的前提下,孩子自己會喜歡上這一學習內容的。比如,3歲的欣欣從小就喜歡跳舞,而且身材修長,條件非常好。欣欣的媽媽每週讓孩子花4天時間練習舞蹈,每次2個小時。一段時間下來,欣欣養成了非常好的上課習慣。到時間不用大人催促,孩子自己就説了,接下來要去上舞蹈課了。相比其他孩子被逼着、催促着,甚至強拉硬拽地去興趣班,欣欣就自覺多了。她也是真心喜歡學習舞蹈。上課的時候她非常認真,下課後還會自覺練習動作,讓爸爸媽媽糾正她的舞姿。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最後,爸爸媽媽一定要記住,學而不專非精的道路。家長不要幫孩子報很多很多課程,不是哪個熱門就都適合自己的孩子學的,跟風也要有個限度,孩子的精力時間也是有限的。如果讓孩子太累了,可能孩子就提不起學習的勁頭和興趣了。適當報個一兩門孩子愛學的,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是可以的,讓孩子有個技能也是對的。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填鴨式教育”表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期望,盲目攀比,不管孩子的實際情況能不能、願不願意接受都強制孩子學習。並且從思想上、行動上控制孩子的思維、行動,強制孩子按照家長的思路來“走”。忽略孩子的思想、意願,孩子沒有一點自己的喜好表達,熱情,勉強學習各種興趣班,就像提線木偶般被牽來牽去行動。既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也沒有一點樂趣在裏面,失去了童年的快樂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歲背唐詩?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