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門市人民政府_部門動態】
江門體育中心場館內,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體育鍛煉。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皇智堯
在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小學生每天開展1小時陽光體育運動在我市校園中已成為常態,一些學校還開設了諸如武術、排球、氣排球等特色體育課程。然而,孩子們在校園外的體育運動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此前,市政協教科衞體委、“委員議事廳”調研組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逾570名受訪者中,學校體育課頻率一週兩節的佔比最多,達到36.43%。這也意味着,學生在校園中除常態化開展的大課間活動之外,體育課所能提供的運動鍛鍊時長有限,因此,課後閒餘時間和校園外的運動鍛鍊顯得格外重要。
近期,市政協教科衞體委、“委員議事廳”調研組聚焦校園外學生運動鍛鍊的情況,與我市部分學校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積極交流,探討如何讓體育從“一門學科”變成“一種習慣”,推動陽光體育運動進一步發展,提高我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
中小學時期是提升體質的“黃金期”
一直以來,學生的文化課被很多家長視為第一要務,在校園中佔據大多數時間,體育運動與文化學習間的“時間拉扯”讓不少家長感到困擾。
“有時候,文化課的任務比較多,孩子們完成文化課任務後再去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會很晚而且也很累……”“學習跟鍛鍊方面,我只能更偏向於孩子的學習……”市政協“委員議事廳”調研組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如何處理好學習成績和運動鍛鍊的關係,成為困擾家長的一大難題,這也是校園外學生繼續開展體育運動的主要阻礙。
“這個問題非常現實和重要,因為任何國家的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關注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學生文化課的成績是考量學生的一個重要標尺。”市政協智庫專家、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張超認為,“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學生體質健康與學習成績之間有明顯的關聯性,其中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變量是心肺健康。而學生的心肺功能恰可以通過參與耐力性運動得到提高。”張超認為,種種研究表明,學生生理指標越好,智力水平越高,心理越成熟。
然而,面對中考、高考等人生重要節點,一些家長也提出這樣的疑惑:為什麼不可以等孩子們考上理想大學再開始運動呢?
“中小學時期是孩子們身心成長和發育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體育運動給他們一生帶來的好處,比之後運動帶來的好處更加重要。”市政協智庫專家、江門市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李宏利表示,中小學時期是提升體質的“黃金期”,這段時間的運動對孩子骨骼、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腸胃消化、神經系統等身體機能都有巨大幫助,因此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多多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
同樣有此看法的市政協委員張書羿表示,青少年時期的運動鍛鍊,關乎人一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對於讓人的“生命峯值”延後,使人的生命延長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命峯值在36—45歲時,人的生理功能狀況最佳,這個階段後,身體狀況從峯頂開始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但在我們鄰國日本,這個生命峯值一般能達到60歲,這離不開他們對於青少年從小運動鍛鍊的高標準要求。”在張書羿看來,形成這樣的社會共識,需要校園和家庭攜手推動。
家庭教育更應重視體育教育
近年來,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體育教育收穫越來越多關注,儘管體育運動與文化學習的“時間拉鋸戰”仍在繼續,但也有越來越多家長開始為孩子選擇校外體育培訓班,希望孩子在校園外也能得到專業的體育教育。
市政協教科衞體委員會、“委員議事廳”調研組在走訪中發現,我市部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校外體育培訓時,有的一次性報了好幾個體育培訓班,隨之而來的就有例如師資不專業、設備不齊全、場地有隱患等亂象風險。
“我們要明白,讓孩子參加培訓班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掌握一些體育運動的技能,取得更好的鍛鍊效果。”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鄭南才坦言,近年來家長在孩子體育方面的培訓需求呈遞增趨勢,龐大的市場需求讓不少資質不足的機構趁虛而入,有一部分家長是盲目跟風報名參加應對各種考試的體育培訓班,有的是因為沒有從小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為了應試趕緊“補課”。
在鄭南才看來,一方面,家長要考察培訓班的資質,着重觀察教練的講練方式、耐心程度,以及培訓機構在防護措施、教學方面的專業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長應轉變思想,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比如興趣、體能、參訓目的等進行選擇,不要盲從。
張超認為,家庭教育更應重視體育教育,家長應該主動和孩子進行體育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體育的快樂,讓體育從“一門學科”變成“一種習慣”,“有些國家在開展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經常邀請家長參與,這種以家庭形式為主的體育教育和訓練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喜愛體育,而且能幫助家長與孩子培養更融洽的親子關係,例如打造綜合性社區體育俱樂部、引導家長參加社區體育志願服務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鑑”。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