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方蘇
“我們以中醫藥守正創新能力培養為主軸,以中華優秀文化融合中醫經典的‘文化育人翼’和中醫藥理論密切聯繫現代科學知識和創新思維的‘知識技能翼’為驅動,構建思政教育與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相融合的全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教學-臨牀-科研-成果轉化’全週期培養體系,以及‘一流教學團隊—一流課程—一流教材’立體化教學資源體系。”
暨南大學研究生院執行院長、中醫學院教授馬民如是介紹“一軸兩翼三體系”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理念。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佈2021年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馬民領銜的《注重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中醫藥守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項目榜上有名,獲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暨南大學中醫學專業創辦於1999年,2015年成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並於2019年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該專業本科生中港澳台僑和海外留學生佔比70%,充分顯現出暨南大學的僑校特色。結合學校使命任務和學生特點,《注重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中醫藥守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項目在以長江學者、名老中醫為核心的師資團隊齊力推動下,積極以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傳統中醫藥文化自信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開展探索,創新性提出了“一軸兩翼三體系”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
根植於中華優秀經典 凝聚中醫藥教學智慧
中醫藥學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藴含着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中醫藥為載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具有優勢和價值,許多中醫藥的經典理念是一脈相承的,這也為我們實現守正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抓手。”承先賢理法,繼古拓新,馬民從“整體觀”到“辨證論治”、從“不通則痛”到“和合思想”等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中醫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他認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守正創新人才的基本方法,也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核心途徑。
“中醫學內治法與外治法有機結合的整體療法其實恰恰體現出了一種整體觀,它特別強調天地人三位一體、順應自然,拓展到我們當代精神文化層面而言,一種講求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得到了映照。”在積澱了幾千年的中華優秀經典中強調整體觀的大智慧指引下,馬民提出在現當代中醫藥教學與實踐中,“辨證論治”亦是其重要特色與精髓之一。
“以最常見的感冒為例,就可以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風濕感冒等等,都屬於感冒,但是每位患者的感冒症狀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做到辨證論治。”沿襲“辨證論治”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馬民尤為強調內招生、外招生因材施教,“結合不同生源的學生特點,我們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出科研和臨牀的高質量人才,更要堅持撒播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出高文化自信的愛國人才。”
在時代發展變化的潮流中,中醫藥所凝聚的中華優秀傳統思想精髓是活化的產物,它不僅嵌入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民族、國家和世界的發展。“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馬民將這一思想與醫患關係、國家間的交流密切聯繫起來,在教授學生們專業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通過溝通來處理緊張的醫患關係,讓學生們進一步意識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亦是如此,需要在溝通交流中打破隔閡、相互瞭解,真正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中華和合思想源遠流長,更是中醫藥文化中的一種宏大思想觀,第一個‘和’是‘平和’,講求和諧,第二個‘合’是‘融合’,講求融通。”馬民在向學生們講授中醫學專業知識內容時,充分闡釋和驗證了《黃帝內經》中所藴涵的“和合思想”對當下人們疾病預防、臨牀治療以及養生保健的指導意義,他認為這一思想所凝聚的大智慧不僅體現在中醫藥專業理念的確立上,而且體現在人際關係交流上,更體現在國家社會治理之上,以承時代之需,應時代之變。
課堂臨牀實踐全貫穿 傳播守正創新之理念
如此底藴深厚、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思想文化理念應如何在時代發展中實現守正創新?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將其真正傳播出去且深入人心呢?馬民以自身在暨南大學醫學院中醫系近二十年的任教經驗做出了回答,他認為從課堂教學到臨牀實踐再到課外拓展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融通的一體化過程,中醫藥守正創新人才培養應在此過程中做到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在傳統的課程專業知識教學之外,我們的第一課堂所呈現出的內容更多是交流互動式的,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討論答疑,在互動中加深對中醫藥理論的理解,以實現融會貫通。”馬民常常會在課堂上以一個真實具體的臨牀患者案例作為切入點,與學生們一同交流思考,分析如何解決這一真實的病例,進而反哺對先賢原理的理解。同時項目團隊非常注重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性與精品化,構建起了基於MOOC和VR的多維實時互動混合式教學設計,並指導學生於2022年在第一屆醫學虛擬仿真實驗創新大賽中獲獎,真正打造了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中醫藥特色鮮明的教學資源,將培養學生守正創新能力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臨牀實踐是中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環,“即時忙得走不開,週末的出診也一定不會落下,我和團隊中的其他老師也都會讓本科學生們跟着出診,保證一定的臨牀實踐機會,對於這種真實的、可視化的教學場景,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馬民詳細講述了出診時的臨牀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對典型病例進行初步判斷,再通過“望聞問切”的實操過程瞭解病例具體症候及治療方法,最後再與學生集中討論、統一分析真實病例的症狀所在及如何醫治,強調從整體觀出發,從口服、外用、運動、飲食、藥膳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綜合開處方,既給出患者最為專業權威和全面系統的診斷交代,又最大限度地調動患者自身內外結合的協同處理能力,讓患者真正快速康復。
為了讓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活學活用,馬民及其團隊成員注重將專業知識理念貫穿於課外開展的系列實踐活動之中,“我覺得可以將它比喻為一種疏通各種經絡之間的聯動聯通能力,比如開展與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活動,以中醫幾千年一脈相承的發展歷程切入,與黨史、國家發展歷程相融合進行素質教育,促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中醫學理論的不斷髮展和完善。”與此同時,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項目中激發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展開思考,參與專業知識成果轉化,不斷打磨和提升學生臨牀實踐技能。
融合師承與名師優勢 實現師資隊伍團隊化
以老帶新的師承教育模式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為中醫學專業的教學團隊培養了源源不斷的主力骨幹,與此同時將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優勢有機結合,實現“早跟師、早臨牀、早科研”,將師承要素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師承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打通結合起來,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通過分屬於不同的團隊、不同的導師,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在導師團隊中接受一對一、層層深入的指導,在傳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從而將特色化的中醫學理念更加精準地貫徹流傳下去。”在“大水漫灌”式教育盛行之下,馬民認為這樣一種形式既能賡續中醫傳承的特色,又十分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的理念。
“從教學到科研,再到臨牀實踐和成果轉化,我們項目團隊基本實現了不同領域的全面覆蓋,而且均是各個領域的大咖,實現團隊的多元化,力求讓學生通過在接觸團隊中不同老師從不同維度的教學過程中汲取營養、收穫啓發。”馬民在介紹其項目團隊時如是説到,搭建起個性多元、優勢互補的師資團隊可以讓學生受到更加多維層面的啓發,而這種啓發的源頭最終可回溯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理論講得通,實踐行得通,這正是我們團隊一直想要實踐的過程。”
“讀經典,做臨牀,跟名師”,為將中醫藥守正創新人才培養真正落到實處並提質增效,項目吸納並打造了一支以長江學者、傑青、名老中醫為核心的師資隊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色的引領帶頭作用,提升項目的綜合影響力和傳播力。團隊名師薈萃,更打造了一堂堂“金課”,全國中醫藥指導專家、廣東省名中醫陳利國教授領銜推出的MOOC《中醫基礎理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醫理論之奧妙;2021年,馬民被授予“全國中醫臨牀優秀人才”稱號,此前他領銜打造的《中醫外科學》獲評國家金課,實現了專業知識與文化育人的雙鏈融合。
目前,“一軸兩翼三體系”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已構建起來,在未來的實踐過程中,馬民表示,項目團隊將在堅持以守正創新人才培養為主軸、使“文化育人”與“知識技能”兩翼教學內容在不同類別人才培養諸環節實現交互配置、融合互補的基礎之上,推行長學制教育,進一步實現“三體系”的細、小與精準化,“以‘用得好、講得通’的中醫學專業理念為抓手,在實踐中真正實現‘家國情懷、守正創新;基礎厚實、特色引領’的精準化人才培養目標,這是未來我們團隊最主要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