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之所以亂象叢生,關鍵在於收費實行完全的市場定價,刺激了一些人削尖腦袋進入校外培訓行業“撈金”。從頂層對校外學科培訓明確定位為社會公益服務項目,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掐住了這一行業亂象的“七寸”。
餘明輝
國家發改委6日發佈通知,明確要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通知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和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屬於非營利性機構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並按程序納入地方定價目錄。(據9月6日新華網報道)
需要釐清的是,國家發改委此次把校外學科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有着明確的法律依據,不是教培市場價格管理的倒退,而是與時俱進的管理。
我國《價格法》第十八條規定,對於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價格,政府在必要時可以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置於目前的語境,校外學科培訓無疑就是一種重要的公益服務,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並無不妥,而且也有必要性、急迫性的一面。
長期以來,包括學科培訓在內的校外培訓之所以亂象叢生,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相關項目收費實行完全的市場定價,培訓什麼、質量高低、收費多少全由經營者一張嘴,政府監管部門基本不干涉,這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這些培訓可得利益可能極大,刺激了一些經營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進入校外培訓隊伍“撈金”,從而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行業的亂象。
如今,國家從頂層對校外學科培訓明確定位為社會公益服務項目,其收費標準實施政府指導價管理,按程序納入地方定價目錄,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就有效卡住了校外學科培訓胡亂收費和高額牟利的通道,掐準了這一行業亂象的“七寸”,值得肯定和期待。
饒是如此,筆者以為,要想把這一好事真正辦好,僅僅把這一收費列為政府指導價還不夠,還亟須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指導價的中準價如何核定,也就是這類項目的成本核算規則和辦法,如核定成本的原則、哪些項目可以列入成本納入核算等,非常關鍵,要儘快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制度規定。
二是指導價實施的範圍,是以一個省、一個縣為單位,還是同類或是單個培訓機構等為單位實施,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從更好實施和操作的角度講,這都要儘快明確。
三是浮動幅度該多大,也應儘快明確。畢竟,這一項目的最終價格,既牽扯其公益成色,也牽扯經營者受益、學生權益等問題,必須拿捏得當。
概而言之,校外學科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擊中了其此前頻發亂象的要害。不過,要讓這一制度真正有效,並儘可能地快速落地,就需要有關部門明確國家這一頂層原則,並在此基礎上,針對這一制度需要進行成本審核,及時出台對應的科學規則或制度,以便提升地方部門落實措施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