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這屆考研生太難了”,看清“上岸難”背後的真問題

考研一定是好的選擇麼?

3月11日,教育部發布了《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國家分數線),各招生單位將根據《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在國家分數線的基礎上,自主確定並公佈本單位各專業考生進入複試的要求。

相關話題瞬間引爆熱搜,討論度爆棚。不少網友相互問候:今年,你“上岸”了嗎?網友們也紛紛對“這屆考研生究竟有多難”進行了調侃式吐槽。

評論丨“這屆考研生太難了”,看清“上岸難”背後的真問題
評論丨“這屆考研生太難了”,看清“上岸難”背後的真問題
評論丨“這屆考研生太難了”,看清“上岸難”背後的真問題

其實,國家分數線高低本身並不能反映考研的難度。評價考研難度,一要看整體考研學生的實力,二要看具體學校、專業的報錄比。通過一些數據也可看到,考研中,存在部分學生缺乏理性定位,以及學校招生冷熱不均的問題,而這也是決定能否“上岸”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此前報道,我國今年考研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80萬,增幅達到21%。有人認為這是國家分數線上漲的主要原因。這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根據分數線劃定規則,就是考題難度不變,在考研人數增加的情況下,分數線也有可能維持不變。這要看新增報名羣體的競爭實力,如果他們的實力很強,會推高分數線,而如果實力比原來的報名羣體低,那就不會推高分數線。

這也就帶來學生的理性定位問題。當前的考研,有“全民考研”之勢,隨着考研人數增加,輿論也呼籲增加研究生招生計劃,提高考研錄取率——按照去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以及今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我國的研究生錄取率不到25%。今年全國兩會也有政協委員建議,考研人數持續大幅增長,但錄取名額沒有變,研究生招生規模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是否擴招需要審慎對待。提高研究生錄取率,讓更多考研生“上岸”,就能保障研究生生源質量嗎?發展研究生教育,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必須嚴把質量關,否則,擴招只會讓分數線下降,也可能帶來研究生貶值的問題。

遏制考研低水平競爭,需要高校畢業生理性定位,不能都把升學作為本科畢業的出路,主要還得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考研。

另一方面,考研人數增加,對高校來説,是不是都是“利好”呢?有人認為,考研人數增加,有利於研招高校招到更優秀的學生。這未免有些想當然了。“全民考研”並不能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反過來可能因考研中存在的應試考研問題,而影響研究生生源質量。評價研究生生源質量,不是看有多少人報考,而是要看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研究生招生中,各校的情況是不同的。總體看來,名校的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學校的複試線要遠高於國家線,很多考研一戰、二戰的學生,也多是衝着名校去的,這也讓名校的複試線越來越高。但即便如此,也不代表生源質量就更高,研究生招生之所以設計複試環節的目的,就是要破除唯分數論,綜合評價考生的學術潛能、綜合素質錄取。

因此,考研同學不能只盯着考研科目準備,而必須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不但有利於在研究生複試中有更好的表現,也有利於研究生學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

對於一些非985、非211普通高校來説,研究生招生情況則不太理想,有的甚至上線考生都不足,需要調劑。如何辦出學科專業特色、提高教育質量,是這些高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有每所高校辦出高質量和特色,也才能進一步扭轉唯學歷論、唯名校論。

考生規劃考研需要綜合權衡、理性評估,研究生培養單位也需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是應對“考研熱”的兩方面。盲目考研,必定會加劇考研競爭,而並不利於提高研究生質量;對於高校來説,重要的不是追求研究生教育規模,而必須聚焦能力素養的培養。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1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這屆考研生太難了”,看清“上岸難”背後的真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