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看我們的文章
二戰之後,世界進入了兩極爭霸的冷戰時代。在冷戰時代中,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針尖對麥芒,北約和華約組織也開始在歐洲分庭抗禮。而造成這一切源頭,都是蘇聯和美國的對抗。
説起來,蘇聯在二戰中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但卻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高速發展。那麼蘇聯是憑什麼能在遭受重創不久後,就成為了能和美國對抗的超級大國呢?
首先我們來説説蘇聯受創到了何種程度。
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集結了數百萬大軍向蘇聯發起了閃電襲擊。由於疏於防備,再加上德軍的閃電戰所向披靡,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節節敗退,德軍一路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里。
這也就意味着,蘇德戰爭前期的主要戰役,基本都是在蘇聯境內進行的。而蘇聯國內的各種基礎設施,也就因為戰爭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
雖然到了戰爭後期,蘇聯終於將戰線反推到了柏林。但由於德軍的強大殺傷力,蘇聯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損失了2000多萬軍民。比起基礎設施被破壞,生產勞動力的匱乏,更成為蘇聯戰後所要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那麼,既然蘇聯受損如此嚴重,為什麼又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超級大國呢?
一、蘇聯的工業基地得以保存,還獲得了不少戰利品。
在德軍入侵之後,蘇聯迅速將西部的工業基地轉移到了安全的地區。比如烏拉爾工業區,就一直在戰場的大後方。而蘇聯戰時的後勤補給基地高加索地區也一直沒有被德軍攻破。這些地區的保全,為蘇聯在戰後恢復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時,由於蘇軍率先攻入柏林,蘇聯人還對德國的工廠和工業設備進行了瘋狂地掠奪。儘管比起美國選擇直接帶走製造設備的科學家來説,蘇軍的方法顯得很笨,而且還花費了幾年的時間。但這些被掠奪的設備,卻是的的確確對蘇軍恢復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二、蘇聯原子彈的研製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對日本投放了兩枚原子彈。這一事件不僅直接讓日本選擇投降終結了二戰,更是讓全世界都被美國強大的實力深深震撼。可以説,正是原子彈的爆炸,一舉奠定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
原子彈事件讓蘇聯漸漸明白,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就必須在核武器上有所突破。
因此在戰後的幾年中,斯大林在核武器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在蘇聯科學家夜以繼日的鑽研下,蘇聯最終在1949年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而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也使得蘇聯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有了這樣一顆震懾世界的武器,蘇聯才擁有了在軍事上同美國正面抗衡的勇氣。
三、蘇聯的制度在發展中具有優勢。
蘇聯自建國以來一直就是社會主義世界的老大哥。由於蘇共中央對國傢俱有高度的決策權,這也就使得蘇聯可以動用全國的力量,集中對某一領域進行高速發展。儘管從長久上來説,這種發展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在短期之內,蘇聯集中力量辦事的風格,卻可以幫助其在發展中獲得最高的效率。
要知道在戰後的幾十年中,蘇聯幾乎是遭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全面封鎖。而蘇聯最終卻能夠在經濟、科技、軍事上取得非凡的發展,正是得益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四、超級大國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蘇聯被認為是“超級大國”,其實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國家在戰後都沒落了。比如英國在戰後失去了大量殖民地,殖民收入的降低對綜合國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法國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從滅國的陰影中走出來,而德國又被一眾戰勝國肢解。
在西方列強集體“萎靡”的時候,蘇聯憑藉其在軍事上的強大,就成為了一個“相對”來説實力能和美國爭鋒國家。
但從實際的角度來説,蘇聯無論是在經濟軍事,還是綜合國力上,其實都和美國有着很大一段距離。一直到了70年代,蘇聯才趁着美國陷入越戰,在核武器數量上超越了美國。但這仍然不能表示蘇聯就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至於蘇聯的經濟,雖然在一段時間裏發展的不錯,但卻根本無法和美國相提並論。
總的來説,蘇聯在戰後取得了高速的發展不假,但要説和美國匹敵,甚至是實力超過美國,卻顯得有些言過其實了。
(參考資料:《蘇聯史》等)
謝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