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7次落榜後遇到一算卦的,算卦的説3年中進士,3年輔佐天子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讀書人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參加科舉考試,不過這個科舉考試並不是那麼好考的。
就拿唐朝來説吧,雖然科舉到唐朝的時候很完善,但唐朝的科舉不僅考試難,即便考上了科舉,也不可能馬上當官,還要參加吏部舉行的公務員考試才行。
科舉稍微輕鬆的是宋朝,宋朝不僅考試容易,只要通過了一律分配工作,而且公開招聘的人也多。同時,考試製度更加完善。
明朝時期,科舉也很難考,明朝考八股文,格式比較固定,考生不能自由發揮,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裏發揮,所以,對人的要求很高,能考上也是萬幸。
范進中舉就是最好的例子,此人考了一輩子,才考上,所以,當他得知自己考上後,人都瘋了。
這恰好説明了科舉真的沒我們想象的那麼好考,而歷史上很多人考了很多次都沒考上。比如明朝的張璁(cong)
張璁,我們似乎不太熟悉,但我們肯定知道嘉靖皇帝。他是嘉靖皇帝前期的寵臣,他之所以得寵是捲進了嘉靖“大禮議”之爭。從此平步青雲,歷任兵部右、左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進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最後成為任內閣首輔,華蓋殿大學士。
不過你們可曾知道,張璁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七次落榜。
實際上,張璁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抱負。13歲時,他在《題族兄便面》中説:
“有個卧龍人,平生尚高潔。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動時生清風,靜時懸明月。清風明月只在動靜間,肯使天下蒼生苦炎熱。”
他自比自己是諸葛亮,卧龍人指代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説他有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等等。
公元1494年,也就是弘治七年,這一年,他20歲,考取了温州府學生員。4年後,也就是弘治十一年,考上舉人。
考上舉人距離進士只有一步之遙了,不過就是這一步之遙,他考了7次都沒有考上,從自弘治十二年(1499)一直考到正德十二年(1517)都沒有考上。期間皇帝都換了一個了。
公元1518年,正德十三年,這一年,我們的舉人張璁已經四十多歲了。但命運似乎依然沒有垂青他,他第七次失魂落魄地離開了禮部發榜處。
經歷了七次落榜的張璁有些心灰意冷,他走到了吏部,準備以舉人的身份看能不能謀求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噹噹。
就在他踏入吏部大門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人。首先遇到的是御史王相。王御史這個人略懂一點面相術,他看張璁這個人的相貌與眾不同,容貌驚人,猜測此人肯定能飛黃騰達,於是他説:“你不久便會受到重用,考上進士更不在話下!”
張璁聽王御史只好苦笑,繼續向裏走,又遇到了御史蕭鳴鳳。這個
蕭鳴鳳跟王御史不同,他素來以擅長看相算卦知名。很多人都知道他看相算卦厲害。
張璁也知道他,此刻碰見,豈非天意,於是他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訴了蕭御史,請他算一卦。
蕭鳴鳳看了看張璁,看他誠信可鑑,於是拿着張璁的生辰八字開始算。算完後,蕭鳴鳳御史大吃一驚,説:“你三年後將會考中進士,再過三年便可輔佐天子,位極人臣啊!”
不光是蕭鳴鳳御史吃了一驚,就是張璁自己都嚇了一跳,自己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有希望嗎?
不光今天已經有兩個人説自己肯定會高中進士並得到重用,這難道是天意嗎?
好吧,那就試試吧,三年後,也就是正德十五年,張璁再次走上了禮部會試的考場上。
在經歷了七次落榜後,這一次,他終於榜上有名了。次年,殿廷對策,中二甲進士,分發禮部觀政,從此進入仕途。
沒多久,他便時來運轉。
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把自己玩掛了。正德沒有子嗣,於是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迎興獻王朱厚熜繼承皇位。
朱厚熜本來就不是正德皇帝的親兒子,能當上皇帝純粹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餡餅。
不過這個餡餅給你吃,需要付出一點代價,那就是要受到張太后和內閣的控制,可惜,朱厚熜不是吃素的,雖然他只有十幾歲,但這個十幾歲的朱厚熜比幾十歲的人還難纏。
很快,嘉靖皇帝朱厚熜就和羣臣鬧起了“大禮議”之爭。嘉靖和羣臣的“大禮議”之爭時,他非常孤單,滿朝大臣幾乎全部站在張太后的隊伍裏與他做對。
唯獨張璁站在了嘉靖這邊,他為嘉靖寫了一本《大禮或問》一書,供給嘉靖和羣臣辯論之用。
嘉靖有了張璁這本書後,得心應手,所向披靡,佔據了上風,最終坐穩了皇位。
大禮議從表面上看,是一場政治學術爭論,是嘉靖皇帝為了將自己已故的生身之父興獻王朱佑杭為皇考,母蔣氏為皇太后的稱謂問題。但實際上嘉靖皇帝為了自己的權力鬥爭。
嘉靖皇帝一手持着張璁大禮議的學術理論依據,一手持着皇權實力,開始與張太后和內閣楊廷和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這場鬥爭的結果是到嘉靖三年楊廷和被免職,近200官員被杖責,總之,嘉靖皇帝獲得最後的實權。
而張璁因為幫了嘉靖大忙,自然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從此步入仕途,飛黃騰達。
嘉靖三年,張璁入朝,被授予翰林學士之職。嘉靖六年,張璁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這時距離他考中進士僅僅才過了六年,簡直就是青雲直上,無人可及啊!
六年前,王相和蕭鳴鳳的預言果然應驗了。
其實,並不是御史王相和蕭鳴鳳有多麼料事如神、未卜先知,而是他們的話,給了張璁極大的鼓舞。一個小小的心理作用就成了張璁。當然,也是他投機做得好,站在了嘉靖一邊,最終成為一代首輔大臣。
這個故事在易中天先生新書《嚴嵩與張居正》的第一章中有獨特的解讀,歡迎大家購買!只需2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