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一開始,秦攻打韓國切斷上黨,韓國被迫割地給秦,馮亭私自獻上黨給趙國,趙國接收馮亭反悔,趙國派廉頗武力拿下。之後就是秦打上黨邊界以及韓國上黨(趙地),打了一年多,趙王派廉頗為將,廉頗到了連連敗退,到了七月更是龜縮不出。趙王讓廉頗出戰廉頗不敢出,秦這時就用計讓趙國換將,剛剛好趙國也是糧食難以為繼,就在同一個月換上了趙括(廉頗連連失利,不要説出擊連防線都守不住)。趙括白起一戰,史記記載是趙有四十萬人投降,秦損失過半,國內空,白起因長平之功受趙國反間計影響所殺,之後邯鄲之戰秦在趙頑強抵抗下最終以大敗被聯軍打回國內,之後就廣積糧,等待各國換王再各個擊破。
長平之戰後,齊國的損失是最大的,不僅僅丟失部分領土。趙國佔據黃河上游卡住齊國脖子,魏國佔據定陶相當於把手伸進齊國胸前,楚國橫掃淮泗對齊國威脅最大,直接威脅到齊國在山東半島的基本盤了。長平戰役結束後雖然秦國被大幅度削弱,幾十年東進的結果化為烏有,但是關東諸侯的戰略形勢卻發生了顛覆性變化。
關東諸侯們進入了不死不休的惡戰地步,秦國正好關門看戲,然後就是出門收人頭。齊國是最煩的,五國伐齊後,齊國要麼是藩籬被吞,要麼是國土被裂。魏國佔據定陶與衞國後,綜合實力大幅度增長,而且高度威脅到齊國腹地。楚國吞併魯國及淮泗之地,齊國南部邊疆也不安寧了,齊國才是最大輸家。
長平之戰之前趙國也遠遠不算超級大國,戰國時期能稱得上真正強國的,只有惠文王之後的秦國,魏文侯至魏惠王中期之前的魏國,齊威王至齊閔王時期的齊國和懷王藍田大敗前的楚國。關鍵還是齊國被其他幾國打太狠了,導致齊國對三晉的意見很大,沒有齊國這個攪屎棍,秦國面對三晉還是有實力優勢的。
磨刀子的魏國和楚國,楚國確實在磨刀子,只不過是捅周邊小國,比如倪國和邾國。之前還和魏國打了一仗,齊楚聯合伐魏。時間上推算也就是上黨之戰前。楚國被秦國連續擊敗甚至破了都城以後,就日益衰弱。魏國即便是秦軍在邯鄲城下傷亡慘重,也沒敢出手救趙就能看出態度了。長平時,秦軍應當是繳獲了不少趙軍糧草的,加上水路運輸,白起一鼓而下邯鄲,可不是什麼找死的事,之前連續破楚破韓破魏,甚至魏國有聯秦伐韓的想法,可惜被范雎否定了。
開上帝視角,長平之戰最大受益者是秦國,坑殺趙國四十五萬青壯年,自此趙國這個軍事二號強國不復存在,長平之戰奠定了秦滅六國的基礎。這個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如果視角換在當時,“二號強國”到底是趙國還是“天下無敵”(虞卿語)的楚國不好説。邯鄲戰後,秦國在河東的統治動搖,陶邑被吞併,而楚國則大肆擴張,導致秦昭襄王的極度恐懼。秦國在長平到邯鄲的系列戰役中損失慘重,魏國甚至恢復到河東,連安邑都開始動搖了。秦國在15年沒有大動作,趙國人口已經恢復。所以按照白起的軍事敏感性戰爭造成的直接傷亡應該在10%以下,但是算上後期的邯鄲會戰以及一系列的損傷和補給線過長造成的損耗,整個上黨事件引起的一系列死傷應該不低。
至於趙國,也在趙孝成王晚期恢復到“幾復霸”的程度了。所以,從表面上看,秦國絕非贏家。但如果開上帝視角,秦莊襄王和秦始皇由此發現,其實東方列國不堪一擊,“遠交近攻”看上去不讓連橫精巧,但確實有效。所以秦始皇實際是結合了遠交近攻和連橫兩種思路,完成的統一戰爭。秦始皇繼位時的情況趙國“幾復霸”,楚國“復強”、“縱則楚王”,魏國“行冠帶與中國”。秦始皇滅六國的真正策略,是藉着三國之君集中去世、新王又想進一步擴張的前提下就行了成功的分化,然後先滅衞實現的“絕縱親之腰”。
長平之戰距離親滅韓有30年,可以説明人的生長週期是沒問題的。趙悼王繼位後連續向魏、齊、燕三國發動侵凌,也不可能是一個人口凋亡的國家進行的行為。另外,從秦始皇元年到魏安王逝世,秦國整體處於助趙攻燕的態勢。在30年內趙國並未發生嚴重的人口損失或遭到特別嚴重的攻打。邯鄲之戰時是魏楚聯合攻秦。之後秦軍反攻時,曾和韓魏趙楚聯軍同時激戰,最終被擊潰,秦滅西周以示報復。楚國單獨攻秦沒有出現,但秦昭襄王明確表示這時候他非常畏懼楚考烈王,説楚國的鐵劍厲害,演員很差,鐵劍厲害能讓戰士更強,演員很差能讓君王有更多經歷深思熟慮,這樣簡直太可怕了。
小編認為:對秦的合縱是燕、趙、魏、楚這麼一個南北向的聯合。攻破位於中間的諸侯國,能切斷彼此的聯繫,這樣“絕縱親之腰”。魏冉時期的重點是攻魏,范雎時期重點是攻趙,秦始皇時期直接攻楚,達到了這種效果。實際上秦滅六國之前,趙、魏、楚的實力很強勁,而秦始皇是利用三國復強而互相忌憚,反化擊破的列國。這種情況戰國最後的60年裏特別常見。今年還攻你邊城,明年捱打的時候就像你求救。在這個領域上,三晉玩得特別好,楚國好一點點,應該和當時陳郢距離比較偏僻,溝通不太方便有關。齊襄王或者的時候,齊國還好歹什麼時候該站隊意思意思,當時發生過一次齊國救趙,齊楚伐魏的情況。但到了齊王建,就真的一直在搞鴕鳥政策了,也怪當時魏、楚太損,換齊襄王可能也不敢亂動。五國伐齊真是傷了齊國的根本了,從齊威王到齊閔王八十多年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而且淮泗和魯衞滅亡導致齊國戰略形勢徹底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