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來源:世界華人週刊
作者:顧景言
雖為柔弱女子,卻擔得起“英雄”二字。
提到中國的原子彈研發,幾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錢學森、鄧稼先等學術泰斗的赫赫大名。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在當年的原子彈研發中,曾有一位女科學家。
她是504廠少有的女性。
在這個女科學家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的“不可思議”。
身為女性,她卻選擇了晦澀艱深的物理專業,是燕京大學物理系最優秀的學生,連續三年全系第一;
在美國讀書時她出類拔萃,卻穿過層層堵截回到貧窮的新中國;
她深愛自己的丈夫,卻“拋夫棄子”,17年未曾與家人相伴;
她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卻甘願為了祖國銷聲匿跡30年,放棄了一切世俗的榮耀。
在她死後,她的學生曾飽含熱淚地説,“我的老師,她是那種死後既有資格見馬克思,又有資格見愛因斯坦的人。”
她,就是王承書,一個被我們遺忘了太久的偉大女性。
作為當年504廠少有的女性,王承書曾經擔負了巨大的壓力。
1961年初春的一天,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把王承書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錢三強躊躇再三,才艱難地開口,詢問自己這位優秀的下屬,是否願意參加高濃縮鈾的研發工作。
高濃縮鈾,是原子彈研發必不可少的重要燃料。
當時由於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中國的高濃縮鈾研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急需加大研究力度。
而王承書曾經留學美國,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在物理領域造詣頗深,錢三強有意讓她參與這項絕密的研究。
▲ 左起:鄧稼先、王承書、楊振寧、張文裕
但是問題在於,一旦選擇參與這項工作,不僅要隱姓埋名放棄科學界的一切榮譽,還要犧牲掉家庭。
她將會被派到荒涼的工廠,再也無暇照顧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因此,錢三強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可是他沒想到,王承書幾乎沒怎麼猶豫,立刻就告訴他“我願意”。
捨棄所有的榮譽,告別愛人和孩子,直到完成祖國交付的任務。
錢三強望着她,久久説不出話來。
他這個温文爾雅的下屬,從來都不是尋常女子。
1912年,王承書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
和那些喜愛吟詩作畫的民國名媛們不同,王承書自幼聰慧,但是主要興趣卻是在數學和物理上,她的數學成績幾乎每次都是拔得頭籌。
她家中的僕人都讚歎不已:“二小姐算賬,那叫一個又快又準。”
1930年,18歲的王承書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
在燕京大學的幾年裏,她作為班裏唯一的女生,成績卻一直碾壓男同胞,物理系的榜首幾乎只屬於她一人。
▲ 王承書在何園生活時留影
1941年,王承書被美國密歇根大學錄取,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烏倫貝克的女弟子,三年之後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由於天資穎慧,王承書讓她的導師刮目相看,烏倫貝克多次稱讚她是“了不起的人才”。
師生二人精誠合作,完成了多項重要研究。
她與烏倫貝克教授合作發表了許多篇關於稀薄氣體動力學的重要論文。
1951年,一個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方程——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WCU)橫空出世。
這個方程是修正後的玻爾茲曼方程。它對多原子分子氣體動力學有了針對性更強的準確計算。至今在高空物理學和氣體動力學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的價值。
王承書的名字,在美國科研界也越來越響亮。
導師烏倫貝克教授多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提名。當時外界預測,照這樣研究下去,諾貝爾獎牌落到王承書手上也是極有可能的。
▲ 王承書張文裕夫婦
然而看似前途無限光明的王承書,心中卻已埋下了放棄一切回國發展的打算。
1949年,王承書堅決要辭職回國。
她連兒子的美國國籍都毫不猶豫地捨棄了,只求全家能夠離開美國。
只因為,她得知,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新中國已經成立。
卻未曾料想,這條回國之路,她足足7年才走完。
美國不願意放他們回去。
中美關係彼時依然僵持,美國政府嚴重限制中國科學家回國效力。王承書作為出色的物理學家,正屬於美國嚴盯謹防的對象。
而她在美國的朋友也都不理解她的選擇。
在美國有車有房,為什麼要回到貧窮落後的中國?
然而,王承書想的卻是,正是因為祖國如此貧弱,所以才需要自己回國報效。
正如多年以後她告訴學生的:“我就是要為國家做貢獻,我不能等人家把中國建設好了再來!”
為了躲過美國的監視和檢查,她悄悄購買了很多科研資料,想盡各種辦法分批寄到中國。
1956年,在經過了長達7年的漫長拉鋸戰後,王承書終於如願以償回到了故土。
剛一回國,王承書就感受到了國內外的巨大差距。
在美國,她住的是花園洋房,開的是小轎車;而回國後,她住的是簡陋的樓房,每天都要擠公交。
即便如此,王承書也甘之如飴。
她幾乎成為了一個工作狂,瘋狂地撲在科研工作上,沒日沒夜地鑽研資料,希望能夠儘快為國家做出貢獻。
短短几年時間裏,她以國家的需要為己任,為熱核聚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1961年,錢三強提出讓她前往504廠,意味着她又要在濃縮鈾這個新領域進行艱苦開拓。
從零開始,再度拼搏。這對一個已經50歲的女性而言,是何其艱難。
她卻二話不説,拋開了過去的所有榮譽,立刻跑到濃縮鈾工廠去報道。
這一去,就是30年的隱姓埋名。
就連她最深愛的丈夫,也不知道她究竟去了哪裏。
在濃縮鈾工廠,王承書巾幗不讓鬚眉,讓所有男性科學家都大吃一驚。
這個出身於富裕人家、曾留學美國的女子,身上沒有一點嬌矜之氣,做起工作來比男人還要拼命。
她依靠自己深厚的物理學基礎,迅速掌握了關於濃縮鈾的科研知識,晝夜不休地進行研究。
▲ 王承書與張文裕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這種高度用腦的生活狀態,使王承書迅速蒼老。
原本在同齡人中看上去顯得年輕的她,在兩三年內已經增添了不少白髮,看上去彷彿老了十歲。
幸而蒼天不負苦心人。
在經過三年的艱苦歲月之後,504廠的濃縮鈾研究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震驚世界!
王承書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不過,這項偉大的功績雖然已經實現,她的使命卻還遠遠沒有結束。
中國有太多的機密性科研任務,這注定了王承書只能繼續當無名英雄。
她陸續參與了多項重大科研,卻並不能出席任何國際會議,無法獲得任何學術界的讚譽。
1994年6月18日,積勞成疾的王承書病逝了。
無論是在她生前還是死後,都顯得那樣的沉默與寂靜。
她臨終前唯一的遺願,就是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捐贈給希望工程,幫助貧困的孩子讀書。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30年的隱姓埋名,大半生的清貧孤寂,換來的是國家的繁榮和昌盛。
王承書雖為柔弱女子,卻擔得起“英雄”二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