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如果説溝通是小草,那麼語言就是那和暖的春風,讓小草更青更壯;如果説溝通是黑夜,那語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讓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説溝通是風帆,那麼語言是風,將人與人之間的小船送向更美好的未來。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直接橋樑。近年來,“親職教育”這個詞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做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真正有效?溝通中如何避免與孩子發生直接衝突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現代社會中部分年輕的家長。針對這一現象,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古城街道辦英才社工邀請轄區內黨員志願者楊霄老師一起走進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來解答這些疑惑。

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社工為8個小組的小朋友分發了兩頁白紙,楊霄老師讓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們在第一張紙上寫出“父母最讓你討厭的話”,在第二張紙上寫出“父母最讓你暖心的話”。通過統計,最終得出了6句最令孩子難聽的話和3句最令孩子暖心的話。

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第二個環節中老師在ppt上展示了20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對孩子説的話,要求同桌二人分別挑選兩句暖心的語言和討厭的語言説給對方聽並分享感受。王同學説“在同桌對我説出難聽的話時,我就不願意再和他説話了,但是她説暖心話時,我很願意繼續在與她交流”,王同學的話得到了全班的認同。

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第三個環節老師挑選出一位表現積極的男生,讓他來分享自己參與完整場活動的感受,小男孩表示在自己的生活中他的媽媽總是看到片面的自己,比如説過度關注分數退步的學科而忽略了總體分數的進步,媽媽指責他,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慢慢地不再願意與母親進行交流了。他希望媽媽可以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他,而不是指責和謾罵他。

通過本次活動,社工發現孩子們討厭的語言多是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或者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而使他們暖心的話也許就是父母不經意間的一次鼓勵。希望經過此次活動,父母和孩子都可以進行自我反思,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9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溝通的語言變成一種愛,讓愛融入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