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她是毛主席韶山老家鄰居,白手起家創業資產過億,世代感恩毛主席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經典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主席詩作《到韶山》

這篇著名詩作是毛主席1959年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韶山時觸景生情創作的,6月25日毛主席在武漢視察完工作,當晚到達湖南湘潭韶山,當晚宴請了鄉鄰、工作人員及隨同幹部,席間毛主席和大家熱切交談,沒有客套和場面話,毛主席主動走到眾人中間嘮家常、話瑣事、談生活。

以至於很多人多年之後都忘了吃得什麼菜以及飯菜的味道,只記得一種幸福與喜悦的感覺,一生都難以忘懷。當天晚上,毛主席也是心緒難平,通宵達旦創作了著名詩篇《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成為傳世名句,其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第二天,毛主席很早就起牀,先是去父母墓前祭奠,接下來就是重遊故地、拜親訪友,整個韶山瞬間沸騰了。無論他走到哪裏,都被熱情洋溢的人羣簇擁包圍,人們發自內心高呼着:“毛主席萬歲!”激動地流下眼淚,爭相和毛主席合影留念。

不得不説,毛主席是一個非常親民和實事求是的人,在參觀他家的故居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當走進養牛的小屋時,帶領我們參觀的同志指着牆上掛着的一個鐵牛鼻子説:“毛主席從小就愛勞動,七八歲就幫家裏放牛,這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物。”毛主席看了看鐵牛鼻子,笑着對大家説:“靠不住,你們別相信,這個東西不知道從哪個山上撿來的。”説得大家都開懷笑了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插曲,看似無意間的一件小事,卻影響了一個普通農家婦女幾代人。毛主席拜親訪友時不經意間走進了近鄰湯瑞仁家,坐在她家簡易凳子上和她一家人聊起了家常,聊天過程中,毛主席問湯瑞仁懷中的孩子叫什麼名字?

湯瑞仁回答(小孩叫毛新飛,後改名毛命軍)後,毛主席笑着説孩子是革命軍人的後代,長大了就去當解放軍。説完,還接過孩子抱在懷中。毛主席與湯瑞仁一家人短暫的相聚,不僅給他們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而且深深影響了他們幾代人的人生。


毛主席在湯瑞仁家,主席望着毛命軍笑着説:“祖恩貽澤遠,他還是我叔叔呢!”左一為湯瑞仁,小孩為毛命軍

貧苦出身,鐵骨錚錚

湯瑞仁1930年3月出生於湘潭銀田寺鎮一户貧寒人家,幼年以討飯為生。1944年9月,14歲的湯瑞仁坐着花轎嫁進了韶山沖,與同齡的毛凱清結為夫妻,從此在這裏度過了餘下的所有人生光陰。毛凱清家與毛主席家斜對面,僅一塘之隔。就這樣,湯瑞仁與毛主席家成了名副其實的鄰居。

湯瑞仁與那個時代許多普通勞苦大眾一樣,天生對毛主席有一種天然的情感。湯瑞仁解放前逃荒要飯,受盡苦難,過得都不是人的生活。她與普通勞苦大眾一樣都感念毛主席解放人民的恩情,一輩子感恩。

她一生坎坷,卻從不言敗。傷痛與困苦,激發出她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1947年,深受毛主席影響的毛凱清告別親人蔘加了革命,一走就是8年。


8年間,湯瑞仁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家的責任,度過了韶山沖鬧饑荒時最艱難的歲月。解放前,她和青壯年一樣勞作、乾重體力活養家餬口。17歲時加入“送柴大軍”,將山裏打來的柴火拉到集市上賣,換來錢貼補家用。

1950年韶山“土改”後,湯瑞仁家分了田,生活狀況改善了很多。但是丈夫生死不明,杳無音訊,家裏公公婆婆卧病在牀,她一個人耕作家裏4個人的地。為此,湯瑞仁想了一個辦法:她和村裏同樣缺乏男勞力的兩家女户商量成立了中國農村最早的婦女“互助組”。

她們將種子、牛、農具等集到一起,互相換工支持,耕地、播種、拉車、打穀、揚場等樣樣不輸男勞力,收成不僅能夠自己,而且還能上交國家支援前線。在她們的示範帶動下,韶山常年互助組和臨時互助組達到348個。

公公婆婆先後離世,家中僅剩一人。犁田耙土、灑谷插秧、擔糞挑土……日子一年年過去,她守着這個家,凡事從不落於人後。人們都説,韶山沖裏有了一位“鐵娘子”。


湯瑞仁早年在田間勞作。(翻拍)

1955年,丈夫才有機會給湯瑞仁寫信,她從信中得知丈夫參加革命後先後參加了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戰爭,如今是東北某部隊的軍事教官。湯瑞仁激動地託人給丈夫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話:“家裏備好酒菜,等你歸來。”

湯瑞仁就這樣當起了軍嫂,和丈夫是聚少離多。1956年,全國開始轟轟烈烈的修建水利設施,家裏沒有男勞力,不甘人後的湯瑞仁親自走上建設工地挑土擔石。同年,大兒子毛新飛出生,兒子出生的時候,丈夫因有任務沒有守在身邊。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在湯瑞仁短暫停留,這讓湯瑞仁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她將兒子改名毛命軍。

“希望他成為革命軍人,保家衞國。”

之後,女兒毛桃芝、小兒子毛軍先後出生,丈夫常年不在家。湯瑞仁一個人撫養三個子女,她始終牢記座右銘“我是毛主席的鄰居,我不能給他丟人。”她不要特殊照顧,田裏勞作從不甘人後,就是青壯勞力也是自嘆不如。

孩子年幼沒人照顧,湯瑞仁就將年幼的背在背上,每年掙的工分是普通女勞力的兩倍還多。憑着一股子拼勁和靈活的頭腦,湯瑞仁當選為村委會婦女主任,帶領村裏的“鐵娘子戰鬥隊”參加了治理韶河攻堅戰等建設任務。

20世紀70年代,國家整體環境相對和平,但是周邊並不太平。湯瑞仁讓成年的大兒子毛命軍參軍,並叮囑他:

“當年你爸離家參軍,成了戰鬥英雄,你也要像你爸一樣,為毛主席家鄉爭光!”

毛命軍參軍後先後在不同的英雄連隊服役,後來參加了對越自衞反擊戰。戰前,他寫下遺書:“我不會給毛主席的家鄉人丟臉,已經做好了犧牲在戰場上的準備。”


湯瑞仁和丈夫毛凱清回信鼓勵他:

“孩子,你是毛主席的宗親和鄰居,是韶山革命軍人,你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不怕困難,不怕流血犧牲,要勇敢地上前線,多打勝仗……”

信寄出後不久,戰爭打響,湯瑞仁一夜白頭,滿頭青絲不再。


白手起家,再創傳奇

改革開放後,韶山的旅遊業開始發展,當時人們逐漸都開始了經商致富,湯瑞仁也動了心。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後,遭到了丈夫的堅決反對。湯瑞仁自己行動了起來,她從擺攤開始,3年的時間就成了萬元户。

自己致富後,她不忘大家。她將自己的經驗和好的想法全部分享給村民,並親自帶着她們一起創業。1987年3月8日,湯瑞仁在自己家裏創辦了“毛家飯店”,以主打毛主席愛吃的湘菜為特點,沒想到生意異常火爆。

毛家飯店經湯瑞仁精心經營迅速紅遍全國。二十多年後,毛家飯店在全國已有300多家加盟分店,她擁有了上億的資產。


湯瑞仁致富後,她不忘報效國家,不忘回報社會。數十年來,她為多項公益事業,扶貧救災捐款累計達數百萬元。她的職工很多都是下崗職工、困難羣眾。她資助的對象大多都是孤兒、烈屬等社會救濟邊緣人羣。

在毛家飯店所有的分店裏,毛主席的塑像都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在家裏,毛主席的塑像被擺在了家族先人的牌位之上。毛主席的誕辰日和逝世紀念日,湯瑞仁都會派人到北京毛主席紀念堂送去紅燒肉和毛家酒,她自己都會到韶山毛主席的塑像前跪拜。

值得一提的是,湯瑞仁還將對毛主席的恩情傳至後代,她要求毛家的子孫後代在學叫爸爸媽媽前,必須先學會叫毛爺爺,這成了一條家規。


如今已經90歲的湯瑞仁依然活躍在商界,她的系列善舉為她贏得了無數榮譽,她的商業成功也讓她成為了一個名人。但她愛唱的歌曲是《東方紅》,心裏碎碎唸的還是毛主席的恩情。


結語

最後,用湯瑞仁説過的一句話作結尾:“我經常做夢迴到這裏。以前總説,站在韶山望北京,站在北京看世界。可走得再遠,這裏才是我的家。”

這是她80多歲時接受採訪時,凝望着毛主席的故居深情説出的一句話。我想,時代再變,毛主席在她老人家心裏的偉大形象從來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