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史家普遍認為皇太極由於過於肥胖死於猝然間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更是沒有留下有關皇位繼承的隻言片語。所以,皇位繼承人只能根據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於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的汗諭來推舉,所謂“擇能聽爾八王之言者嗣父為國君”,實質上就是由滿洲貴族共同決定皇位繼承人,這個不確定性就比較大了,還得角逐上位。
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死後,各方勢力圍繞着繼承人問題就開始蠢蠢欲動,即所謂“先帝上賓,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伺神器”,而以當時的形勢,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是皇位的主要爭奪者,各方勢力或擁戴多爾袞,或支持豪格,雙方可謂是劍拔弩張,僵持不下。
而豪格為了抗衡多爾袞,遂拉攏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在多爾袞攝政後多鐸被多次責罰,兩兄弟關係業已不和(如崇德八年十月搶奪范文程子妾,被奪15牛錄,罰銀1000兩。順治元年三月,又于禁地打獵,又被罰),於是乎,僅隔半年時間,多鐸就被拉攏,多鐸向豪格表示當年支持他哥哥多爾袞的行為“由今思之,殆失計也”,很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