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中國謀劃了幾十年,重用叛將,僅花了八天就收復失地
清軍入關後,明朝餘部一路南逃。其中,鄭成功佔據台灣,將其作為抗清大本營,成為當時抗清實力最為強勁的一方勢力。清軍緊跟逃竄的明朝餘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不可抵擋。
隨主降清
所向披靡的清軍卻對鄭成功犯了難,因為清軍起源於草原遊牧民族,論陸地戰可以説鮮有敵手,面對海戰就成了束手束腳的旱鴨子。無奈之下,清朝多次對鄭成功進行勸降。鄭成功是出了名的抗清英雄,骨頭硬的不行,就算老爹鄭芝龍在清軍手中,也威脅不了他。
此時,清朝並不敢貿然對鄭成功用兵,除了不擅海戰,勝負難料外,還有一個原因就忌憚鎮守雲貴的吳三桂。雖然吳三桂是清軍得以入關的大功臣,但是清朝對其並不信任,時刻提防着他有什麼異動。
綜合考慮,清朝只能決定暫緩解決鄭成功一事,等政權徹底穩固後,再騰出手來收復台灣。
公元1681年,解決吳三桂後,康熙政績再次加一,沒有了三藩的潛在威脅,康熙再無後顧之憂,就開始將目光放在了鄭成功身上。此時,被擱置了十幾年的施琅再次走向了歷史舞台,成為了康熙收復台灣的第一功臣。
施琅年少時就展現出了驚人的作戰天賦,年紀輕輕就投入明朝將領鄭芝龍,即鄭成功父親的麾下。後來隨着鄭芝龍歸降清朝,對於前朝反將,清廷是打心底不信任的,也不敢委以重任,所以一開始的施琅投奔清朝後混得很差。
反清復明
事情也因此出現了反覆。鄭芝龍降清後不久就去世了,施琅等人劃歸同樣降清的李成棟管理。後來李成棟不滿於清朝授予的官職低,還處處受到限制,從而決定反清,再次加入復明大軍。
此時,施琅卻遭到李成棟的暗算,幾經波折,最後投靠了鄭成功。兩人的父輩就是至交好友,加上施琅頗有才能,鄭成功起初也就非常信任他。施琅就此成為鄭成功麾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即使是機密要事,鄭成功也絲毫不避諱施琅,甚至還多次詢問其看法和建議。
再度降清
可惜好景不長,再合拍的人,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施琅為人比較耿直,幾次三番地公然反對鄭成功的主張,引起鄭成功極大的不滿。施琅的兵權被收回,一向受到施琅壓制的曾德見施琅失勢,自認為是天賜良機,前去討好鄭成功。
施琅得知此事後,怒而殺了曾德,對鄭成功勒令不要殺曾德的命令視而不見。鄭成功對此大為震怒,認定施琅已有反意,欲準備將其緝拿但被施琅逃脱。施琅雖然逃脱了,但是其父和其弟都因此被鄭成功處斬。施琅與鄭成功結下死仇,施琅無處可去,只好再次投靠清朝。
收復寶島
施琅本身就擅長海戰,對鄭成功的部署極為熟悉。施琅要報仇,而康熙帝要對付鄭成功,兩者一拍即合。只需要等待一個時機,可是誰也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多年。
鄭成功去世後,長子鄭經也因病離世。鄭經長子鄭克臧和幼子鄭克塽展開了一番權力的爭奪,鄭克塽背後實際發號施令的人是他的岳父馮錫範,最後鄭克臧被馮錫範毒殺,其勢力被馮錫範摧毀殆盡。
康熙帝招來施琅,任命其為福建水師提督,全權負責收復台灣事宜。施琅也沒有辜負康熙帝的期望,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造戰船練海軍,建立起一支足以與鄭氏一族抗衡的海軍。
1683年6月,施琅從銅山出發,順着季風穿過海峽,在南部的八罩島登陸,因為這裏是鄭氏防禦最為單薄的地方。施琅直接向澎湖主島出兵,首戰卻失敗了。
施琅也不氣餒,總結經驗並且進行相應的戰術挑戰,決定先掃清主島周圍兵力,除了正面進攻主島之外,還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面發起進攻,呈包圍之勢,殲滅敵人。
從開始進攻到最後勝利一共耗時九個小時,施琅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最大的勝利。清軍傷亡加起來兩千餘人,鄭氏死亡一萬兩千人,五千人被俘虜。這場戰役施琅自打了一個多月,但真正戰鬥的時間僅為八天,施琅就取得了勝利。
收復寶島,施琅自1652年再次投入清朝後就開始謀劃,直到1683年才得以如願,整整等了30餘年。在此期間,施琅十年如一日,密切關注福建沿海動向,研究風向等問題,靜等康熙重用。
施琅對鄭氏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實施懷柔的策略。鄭氏也心知大勢已去,於是決定投降。施琅還去到鄭成功廟進行祭奠,前塵舊恨此時都已放下,施琅想起昔日摯友,如今兩人卻是這番境遇,不禁痛哭失聲。
寶島收復,康熙完成了中國疆土再次統一的壯舉,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拋開成見不説,不吹不黑,康熙的確是一位出色的皇帝。當然,鄭成功鄭氏一族也是民族英雄,是他先從荷蘭手裏收復的寶島,才有了後面康熙的一統,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參考文獻:
《清史稿》、《八旗通志·施琅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