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錦江學院發生了一起因大學生戀愛而引發的“悲劇”。
讓人心痛的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些事情。
大學,到底有沒有必要開設《戀愛課》?
曾幾何時,有媒體發起一個關於“大學,到底有沒有必要開設戀愛課”的投票,有超過88%的投票大學生都表示支持。
看得出來,很多大學生都比較支持大學開設戀愛課。
而實際上呢?
確實已經有不少大學都開設了關於“大學生戀愛”的課程。
比如,河南師範大學,就開設了相關戀愛課程,每次上課,都是座無虛席,有些同學寧可站到教室後過道里去聽課。
而學校開設戀愛課的目的並不是幫助大家找男(女)朋友,而是為了引導同學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
可見,有學校已經意識到了大學生擁有正確戀愛觀的重要性。
畢竟,正如《奇葩説》節目中,辯手席瑞所説的那樣。
從小,學校教我們歷史、地理、物理、化學……。
為的是讓我們理解外在世界的變化,應對外在世界的挑戰。可學校總是忘記教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勇敢地建立親密關係,如何面對離別、自私、佔有、慾望甚至陰暗。
而這些往往比外在世界更能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質量。
所以,很多學生,即使是到了大學,對於戀愛這門“大課”,依舊是一片空白。
何況,別説是學生,即使是早已經成家立業的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戀愛時,也不能夠正確引導。
關於孩子“早戀”,家長也得補補課
我有一位親戚,女兒已經上大一了,孩子放寒假回去,兩口子聽説女兒在大一就談了男朋友。
居然“暴跳如雷”,指責女兒為什麼要在大一就談戀愛?
他們的觀點是:“大學,就應該好好學習,因為大學戀愛並不靠譜,畢業了也到不了一個城市,純粹是浪費時間”。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持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不禁要想,大學生如果談戀愛都算“早戀”的話,那豈不是隻能夠等大學畢業以後再去相親了?
到時候,可能家長就該着急了,又得天天催孩子去相親了!
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所以,戀愛課,不光大學生需要上,有不少家長可能也需要補一補。
除了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外,在尋找另一半上,我們還得擦亮自己的眼睛。
畢竟,總有人就是有“人格缺陷”,碰到這種人,我們只能躲着點,特別是以下這兩種人,一定要遠離。
談戀愛,一定要遠離具有這2種人格的人
著名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老師曾經在一期節目中説過。
在戀愛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選擇以下這兩種人,特別是不幸遇到這種人,在分手的時候,更要小心。
第一種:具有“邊緣性人格”的人
具有邊緣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情緒不穩定,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變得很憤怒,遇事容易衝動,也容易走極端。
李玫瑾教授説:“跟這種人談戀愛,好的時候會特別好,急的時候會特別急,會在一個界限的兩邊跨來跨去,也被稱作爆發型人格”。
碰到這種人,特別是一些緊急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先“認慫”,徹底認慫,先讓對方慢慢冷靜下來,慢慢去緩解,一點一點與其脱開干係。
而陳世峯就是這樣一種擁有“邊緣型”人格的人。
很多衝動犯罪的人,可能都具有這樣一種人格。
第二種:具有“被動攻擊性人格”的人
這也是一種比較麻煩的人。
李玫瑾教授説道:
這種人的特點是比較壓抑,具體表現為:“其實,他可能已經很恨你了,但是,他依舊會和你一副笑臉,他的表現與內心可能完全不一致。
這種人,你別看他表面沒有事,其實內心已經積攢了很多東西,要是那天不高興,立馬就跟你翻臉了。
這種人,一般不敢當面使壞,但是,會背後蔫壞。
以上,這兩種人,都是我們在談戀愛過程中,主要避免的對象。
可能,很多人會説,在談戀愛中,我們能夠判斷出來這種人嗎?
戀愛中,如何識別“人格缺陷”的人?
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不要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時刻能夠保持理智,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還是很容易識別出來的。
舉個例子,鬧分手是很多情侶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
但是,有些人只要一鬧分手就會做出一些特別偏執的舉動,可能都讓對方覺得害怕,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
這可能還真並不一定是愛你的表現,可能真的是性格有問題。
最後,也希望大家在戀愛的過程中,多學習,什麼《親密關係》啊,都可以拿來看一看,同時,也要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學會識人。
遇人不淑,損失的可能就不是我們的青春了,有可能是生命。
也祝願每一個大學生,在學業有成的基礎上,都能夠收穫甜美愛情。
感謝您的閲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