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自閉症康復訓練,困擾家長的五大疑問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經典

今天分享一下我們在康復訓練中常見的5個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平時家長問的比較多的問題!

今天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

一、孩子説話不好,到底要不要做口肌呢?

孩子的語言情況,我們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a、會説話,切清晰度較好;

b、會説話,但有個別音不清晰;

C、會説話,只有部分清晰,且持續時間很長;

d、能説少量的話,個別音清晰,久無突破;

e、不會説話,持續時間長。

判斷孩子要不要做口肌訓練,主要看一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孩子的下頜、氣息、舌頭、唇肌等力量和控制能力合格,不需要做口肌;反之,則需要介入。

2、語言理解低於一歲半,無明顯的口肌問題,暫時不需要口肌練習,後續視其語言發展情況而定。

3、語音頑固性不清晰,需要介入口肌練習及糾音訓練。

二、為什麼孩子的認知一直提不上去?

a、日常物品認知,孩子總學不進去,反反覆覆地學和遺忘;

b、總是教很久,更不會學以致用、靈活運用。

注意:其實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除了跟孩子本身的神經發育有關外,也跟家長的教學方法有關。

知識學習的三個環節:信息輸入—信息消化—信息輸出。

一般的家長都是在第二和第三個環節出現問題,沒有創造好的機會讓孩子消化和輸出;説白了,就是家長在語言理解方面的訓練不夠,平時更多在於視覺類教學,那麼怎麼進行語言理解訓練呢?

我們需要大量的語言指令練習,在練習中一定要遵循三個原則:循序漸進、恰當輔助、及時強化。

也因此,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的認知上不去的話,也不妨往語言理解這方面考慮一下。

三、專注力差,做精細訓練有沒有用?

很多家長都會説自己的孩子有專注力問題,當然,這都是很多新家長的疑問;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專注力的本質,也稱為注意力。跟環境、興趣、身體狀態、能力等息息相關。

先説環境因素吧,孩子的訓練環境是不是容易出現干擾物,當然,我們沒辦法説創造一個沒有其實聲音,沒有其他的視覺晃動的環境給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儘量減少孩子訓練環境中的干擾物;

接下來是興趣,我們的一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嗎,要給孩子訓練的時候,孩子總是東張西望,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物品,孩子卻可以目不轉睛的盯着手機屏幕看;

還有一個是孩子的身體狀態,孩子可能額是睡眠不足,生病等,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變得很差;

還有最後一個是孩子的能力問題, 當孩子的能力比較差時,孩子的專注力差了些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我們要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

給家長的建議:

精細運動對孩子的專注力有用,但不夠,同時有還需要孩子的其他能力,而不是一味尋求什麼藥物或其他特別的方法去解決專注力問題。

四、孩子多動,常自我刺激要不要做感統訓練?

a、首先要清楚“多動”與專注力之間的聯繫;

孩子多動,必然會產生專注力問題,但是有專注力問題不一定是多動;

b、多動的常見表現:坐不住,跑來跑去、無耐性;貌似精力過人;

c、自我刺激的表現:甩手、蹦跳、旋轉、斜視、專注某種聲音或視覺刺激......

d、機構或家長的一般解決方法:做感統訓練

關於感統訓練的一個現狀:

小建議:如果孩子存在有運動、各種感覺問題,且各種條件適合,可以去做感統;如果做了感統訓練,且訓練持續了3-6個月,且每天有一個小時的強度,孩子依然多動和自我刺激,可以暫停或停止了。

五、到年齡了,孩子該不該上幼兒園、小學?

首先,我們家長先思考這五個問題:

1、孩子是否聽從指示?

2、孩子是否有一定的自制力?

3、孩子是否有一般的溝通、對話能力?

4、孩子是否有一定的跟隨意識?

5、孩子是否有一定的遊戲能力?

總結:如果孩子能滿足上述4條,建議可以去半天學校。若不滿足,萬萬不能因為年齡到了

或別人家的上了,哪怕孩子能力不行也去上。

上學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能真正幫助到孩子成長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