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如何融合?

  每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有着特殊需求的殘障孩子。近日,《“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啓動實施,計劃提出到2025年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全國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要達到97%。將要加強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的建設,促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行動計劃中提出怎樣的新目標和新要求?重點和亮點又是什麼?《新聞1+1》連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顧定倩,共同關注: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如何融合?

  還有哪些殘疾兒童,因何沒有上學?

  董倩:到2025年,將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由95%,提升至97%,目標背後,這2%的孩子他們是誰?因何沒有上學?

  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顧定倩:這部分孩子我覺得主要都是重殘,甚至是多殘的孩子,比如説有肢體殘疾,有智力殘疾,還有包括罕見病兒童。一方面他們的身體條件不太適合在學校環境中讀書;另一方面就是當地的特殊教育資源不足。普通學校老師沒有受過特殊教育培訓,很難給他們支持,或者當地的特殊教育學校也沒有。因此這部分孩子現在成為我們未來特殊教育的“攻堅”部分,要逐步解決這部分孩子上學的問題。這些孩子我覺得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來解決的,需要給他們特殊的幫助。

  如何解決孤獨症兒童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問題?

  董倩:持續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特別提到要合理佈局,鼓勵建設“孤獨症兒童特殊學校”,怎麼理解對這個羣體的關注?

  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顧定倩:因為現在孤獨症兒童的發病率比較高,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問題,不同於我們現在已有的聾教育、盲教育,或者殘疾兒童教育,這些孩子的教育實踐中為我們提出了很多新問題,需要我們用特別的思路和方式去解決。這個行動計劃中也專門提到:要為這些孩子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另外還提到要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制定孤獨症兒童指導綱要。這不僅是學習問題,在其他一些功能的康復方面,都需要特殊的安排。這種教育我覺得可能不只是我們老師要提供,而且還需要有一些專業人員來配合共同實施,才能取得一些預期效果,使孤獨症兒童能夠受到應有的教育。

  如何向重度殘疾兒童更好的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顧定倩:送教上門這些年我們已經進行了很多嘗試,現在遇到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特殊教育的老師資源不夠。而且有的因為孩子家庭住得比較遠,所以每次送教的路程花費時間比較多,這種付出的成本和收到的實效之間有些不相匹配。我覺得下一步送教上門能夠儘可能就近,不僅依靠特教學校老師,而且能夠依靠當地普通學校老師,通過學習一些特教知識,就近給殘疾兒童一些幫助,這種方式的效果可能會更好。而且送教不僅是知識方面的,還需要一些訓練方面的內容,因此送教不僅僅是老師來承擔,還需要一些其他專業人員來參與。

  孤獨者兒童融合教育,如何解決“融而不合”的問題?

  董倩:殘疾兒童,比如孤獨症兒童,融入到普通學校隨班學習,可能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有些普通學生家長也不同意,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

  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顧定倩: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特殊教育學校裏的巡迴指導老師,以及一些專業工作者,通過他們的幫助,儘可能地減少孤獨症兒童對自己學習,包括對其他孩子存在的一些影響,逐步消除我們普通孩子家長的一些疑慮,而解決好這個問題,也需要我們在後續工作過程當中逐步去解決和克服。

  特殊教育,社會和企業又該如何參與?積極作為?

  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顧定倩:社會需要為特殊教育創造一個和諧的,有利於融合教育的環境,融合教育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比如當孩子離開學校進入到社會的時候,社會也是課堂,也同樣是一個學習的環境,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社會人士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從企業角度來講,很多孩子需要一些特殊的學具、教具,我們的很多企業,科研人員,也應該關注到他們這方面的需要,為他們設計生產所需要的一些學具教具,包括康復器械等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如何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