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子孫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會迅速滅亡?
司馬懿子孫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會迅速滅亡?
一、錯誤地總結了曹魏失敗的原因。
1、司馬懿在取代曹魏過程中,大量地依靠士族門閥的力量,採用拉攏、放縱的政策。待全國統一後,全國的軍權、政權等多方面的領域,均有氏族門閥的身影,但又因其相伴而生的關係,根深蒂固的門閥勢力。
隨着晉朝的建立,以及後續帝王昏庸,進一步讓門閥勢力發展,成為了一個遍佈全國的龐然大物,成為了對抗中央的勢力之一。加劇了西晉王朝的內部鬥爭,同時也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2、西晉統治者,在推翻曹魏政權後,鑑於門閥勢力的威脅,為了避免走上曹魏的老路,開始實行分封制,採用“藩衞王室”的方式,來維護西晉王室的利益,以達到制衡門閥的目的。
在西晉王朝政府的推動下,開國之初,就分封了27個諸侯國,而為了讓諸侯國達到“藩衞王室”的作用,允許諸王在建國後,自主任命國內官吏,建立管理機構,並組建了軍隊,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王國。
但這種分封諸侯的做法,看似在制衡門閥勢力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根本上,卻是再一步瓦解了中央集權,致使全國出現了門閥、皇室、藩王三足鼎立的形式;隨着藩王勢力的發展,逐漸在政治、軍事等多個領域,與中央形成了對抗的形式,並且愈演愈烈,以至於在晉朝帝王交替之際,為爭奪帝王之位,爆發了“八王之亂”,這變相的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二、無根之木下的西晉王朝。
西晉王朝的建立,沒有經過農民戰爭的洗禮,曹魏政權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內部早已腐朽、落後,而西晉建立後,並未對其進行掃蕩,而是採用了全盤接受的模式,這就造成了西晉王朝看似是新生王朝,但其根本卻是延續了曹魏政權,只不過是更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所以,西晉的統治者,根本無法體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在觀念上就脱離了底層民眾。
且在其接受曹魏政權之後,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徹底將寒門學子置之門外,加劇了士族門閥與底層百姓之間的距離,失去了底層人民的支持,陷入到門閥林立的年代。
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政治就是門閥之間的遊戲,與我無關,也無法參與,更多的是抱有一種冷漠的態度,所以對於西晉王朝的統治者,更不會存在同情和所謂的凝聚力,成為了無根之木。
三、內部腐敗,。
內部官僚陳舊,氏族門閥林立,出仕不在於品德和才能,更注重於出身;所以這造就了很多的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現象,對於國家治理及百姓民生管理毫無經驗和能力。比如在西晉末年,關中連年大旱,但是朝廷卻拒絕下放賑災糧餉,造成饑民叢生,只是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便是執政無能的表現。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門閥之間縱橫交接,派系林立,在眾多鬥爭之中,無”“正義”僅有利益可言,這加劇了上層建築的腐朽。同時上層統治社會活極度奢侈,喪失了對正統思想的信仰,進一步動搖了統治根基,加速了王朝滅亡。
四、道家思想的侵蝕。
西晉時期,道家思想在當時佔據着主導的地位,雖然道家思想存在一定的進步性,但其侷限性也異常突出,這也變相的加劇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1、道家的虛擬主義。
西晉王朝,大力推行虛無主義,淡化社會管理,甚至提出“非君”的政治思想,這變相的消弱了中央集權思想,對皇權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使國家走上了一種“無管理主義道路”。虛擬主義更多的講究歸隱和避世的思想,追求散漫的管理,這對於國家管理是極度不利的。
2、強調個人生命價值,缺失社會信仰。
道家側重於個人意識形態,強調從個人觀念,來思考人生及觀察社會,但卻忽視了對社會的責任感,注重人的自然性,忽視社會性,注重養生,忽視治世,這造就了人們遠離社會,漠視生活,缺乏了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缺乏統一的政治信仰,整個國家喪失了他存在的社會價值。
在一個沒有信仰和統一社會價值感的王朝,人心散漫程度也就可想而知。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信仰離散,也就國將不國了。
3、道家虛假的“救世方案”
道家思想,帶有着極大的批判性,批判一切,否定一切,想人們展現除了社會的陰暗面和種種弊病,但是卻提不出任何的改善方案。在揭示醜陋和揭示矛盾的同時,從不進行正視,或者解決矛盾,而唯一的處理方式,便是“迴避”,讓人瞭解了痛苦,卻讓人看不到希望,痛則痛矣,痛過之後不是“新生”而是死亡、虛無。
所以,這造就了西晉時期,下層知識分子一種生活常態,看到腐敗、看到不足,但是最終選擇的卻是遠離現實,追求清高的生活,沉迷於自我個性的釋放。朝堂之中統治者們,也不去正視這種現象,而是嫉妒沉迷於醉生夢死之中。隨之而來的,便是政治的急速腐敗。這樣深刻的精神危機,橫亙於西晉的前進道路上,終於將其絆倒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