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總是會湧現出很多精鋭部隊。當然,每個人心中的標準和排名都不一樣,但是下面列出中國歷史上五大精鋭部隊,可能很多人會有共鳴:
五、北府兵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謝玄主持創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後數度易主,併成為南朝軍隊主力。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乘勢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北府軍從此一戰,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司馬恬、王恭先後代之,北府軍軍閥化。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軍起兵反晉,次年劉牢之殺之,代之為北府軍領袖。此後北府軍主要致力於鎮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起義軍。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於投降桓玄早已喪失人心,眾叛親離下自殺。元興三年(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餘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並殺之。此後,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稱帝,建立宋,北府軍成為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四、怯薛軍
怯薛軍,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温、博爾忽、博爾術,又被封為“四怯薛”。怯薛軍有着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户官(其實不歸他管,是成吉思汗直屬)這支怯薛軍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成吉思汗便着手進行改組整頓御林軍的工作。這支精鋭的怯薛軍有着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户官。這支軍隊的每個成員都由成吉思汗親自挑選,他們必須忠誠地為他服務,不辜負他對他們的信任。據蒙古古代詩人記載,一天,成吉思汗在對那些老衞士發表講話時以華麗的語言讚揚和鼓勵他們説:“朕之忠心耿耿之眾衞士,汝等竭誠效君王,鬢髮各已蒼!由於怯薛軍戰鬥力超強,其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鋭部隊之一。怯薛軍作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會隨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
三、夷丁突騎
夷丁突騎,明朝末年隸屬於吳三桂的一支精鋭騎兵部隊,其勇猛異常,屢立奇功。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頻發,後金於明朝屢發戰事。受明朝軍隊制度所限,內外交困,明朝士氣下降。袁崇煥經略遼東之後,經過改編整訓,“關寧鐵騎”作為一支精鋭橫空出世。而夷丁突騎,則是“關寧鐵騎”中精鋭中的精鋭。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初,崇禎皇帝召見吳襄談話,詢問兵數與糧餉之事。他告訴崇禎,他們老吳家有三千驍勇敢戰的家丁,他們都是由吳襄的子弟、子弟的諸兄弟、親屬等組成的。吳襄自稱:他吃的是粗茶淡飯,而三千子弟兵吃的是細酒肥羊;他穿的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都穿紈羅紵綺。雖説朝廷長久發不出餉,他們照舊生活得很好。吳襄透露出其中的秘密,這就是三千子弟兵在外皆有數百畝莊田。他們得此厚賞,所以肯為吳家出死力。這支以吳氏父子、兄弟、親屬及其子弟、家丁組成的三千人的軍事力量,是名副其實的吳家軍,純屬吳氏家族的私人武裝。
在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這場大戰中,吳三桂手下這支“夷丁突騎”數次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這支部隊“置籤二十支,書領隊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籤呼某,某即領本騎隨之,衝突無不利”。要知道明朝的遼東兵是集天下精鋭於大成的部隊,而“夷丁突騎”在早期是吳三桂的親軍,後期他做了一方大員,這支部隊也壯大了很多,關寧軍的精華就在這裏。所以説:關寧軍是集天下精鋭的大成,夷丁突騎是集關寧軍精鋭的大成。它的入選是因為袁崇煥一手組建的,足以對抗滿清八旗的關寧軍的精華就在這裏。(夷)是在中原的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從其名字上不難看出,它的兵員以招募北方少數民族為主。
二、玄甲軍
玄甲軍的字面理解:玄指黑色也有厚重的意思,甲指盔甲。這種鎧甲為突出防護和實用能力通體鐵質,所以十分厚重,通常為黑色。歷史上的玄甲軍應屬重騎兵,士兵身着黑鐵盔甲,是號稱中國歷史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李淵在太原一帶負責防守突厥,組建了一些規模不算太大的精鋭輕騎兵部隊。李世民從小參軍,加上是李淵公子,因此就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小集團。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身邊已經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領導的精鋭騎兵部隊。到了擊敗薛舉,吞併隴右騎兵以後,唐的騎兵部隊大大加強,而玄甲軍也大大加強(隴右騎兵是當時天下三大最精鋭部隊之一,還有另外兩個分別是張須陀軍團和隋煬帝身邊的驍果軍團)加上秦瓊、尉遲敬德等名將的加入,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無敵的玄甲軍勁旅誕生了。
唐夏虎牢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軍”。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鋭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也被滅,認為無須反抗,率領文武百官投降。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李世民登基後,拆分玄甲軍。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衞部隊“百騎”,長期駐紮在皇宮附近只在內部實行輪換而不離開京城。玄甲軍的主要部分,交給了李靖,在唐對突厥的滅國性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到武則天時代,玄甲軍開始了擴充,戰鬥力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到唐玄宗時代,又進行大規模改組,戰鬥力則繼續下降。
一、背嵬軍
背嵬軍是南宋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鋭騎兵部隊。南宋時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鋭中的精鋭,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背嵬軍由於戰功卓著,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鋭部隊之一。岳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朮對抗。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岳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而其中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而名垂史冊。
岳飛背嵬軍作為岳飛的親兵衞隊,步兵由岳雲統制,騎兵由王剛統制。兩支部隊由岳雲統一節制。騎兵背嵬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憑藉着這支強悍的部隊,岳飛百戰百勝。在紹興十一年(1141 )荊湖宣撫司罷,改任傅選為鄂州御前背嵬軍同統制。可見,背嵬軍已被朝廷納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號,成為“御前”的軍隊。